为了让你不停充钱,游戏设计者用了哪些心理技巧?

为了让你不停充钱,游戏设计者用了哪些心理技巧?

玩游戏充钱放在今天早已不是新鲜事。

据《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去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收入达2786亿元,其中手游收入为2096亿元,用户规模达6.65亿,平均每个玩家为游戏花费330元。

游戏设计者为了绩效绞尽脑汁,利用很多心理学原理,诱导玩家充值消费。

为了让你不停充钱,游戏设计者用了哪些心理技巧?

我只充值这一次……

"6元首充礼包,不容错过……"

为了让你不停充钱,游戏设计者用了哪些心理技巧?

我们接触一款新游戏时,经常会弹出新手大礼包,只要一瓶饮料的价格就能获得丰厚礼品,价格近乎白送。能极大提升新手玩家的游戏体验,很难不让人心动。当时小编也想着几块钱无所谓,反正以后又不会买了。

直到我花了99买了限定皮肤还觉得自己赚到了

为了让你不停充钱,游戏设计者用了哪些心理技巧?

这个过程中,小编陷入了“登门槛效应”。

这是指如果直接提出请求就很容易遭到拒绝,但当你接受一个小请求之后,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前后一致,往往更容易接受类似更大的请求。

如果我直接请你转发,大概率会拒绝,如果我现在只想要请你点个赞,就很可能会同意。下次再请你转发关注时,就不容易拒绝了。

为了让你不停充钱,游戏设计者用了哪些心理技巧?

走过路过 不容错过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越稀缺的东西,人们购买的意愿越强烈。

为了诱导玩家充值,设计者不定期推出充值送好礼的活动,不定期在游戏商城搞打折促销。而促销中少不了限时、限定的游戏道具、外观。

这些限时活动、稀缺道具诱发了人们的焦虑,为了缓解焦虑,玩家更容易做出购买决策。

另一方面,这些活动会让玩家担心自己“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从而做出购买决策。


每年的“双十一”就是典型案例,人们的普遍印象是双十一当天是全年最低价,过了这天就等来年了,于是疯狂购物。

结果调查显示,仅有17%的商品在当天是全年最低价,背后的原因就是时间稀缺带来的大量冲动消费。


为了让你不停充钱,游戏设计者用了哪些心理技巧?


在一次又一次的充值活动后,你的消费习惯被游戏设计者悄然改变。

你在游戏中花钱购买了更豪华的装备,更好看的外观。回头再看当初几块钱的新手礼包,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因为你的满足阈值被提高,短期内消费水平也会提高,从而更愿意为游戏充值。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这个道理。

是兄弟就帮我“砍一刀”

现在很多游戏都有抽奖环节,就像一个斯金纳箱,吸引玩家一次又一次地点击抽奖按钮。

部分玩家也会总结抽奖规律,例如在凌晨抽奖、双手合十祈求保佑同时播放《好运来》……就像斯金纳箱中的老鼠,以为一直拉杆就会有奖励掉落,一发不可收拾,为游戏公司带来大量收入。

有的土豪花费上万不如锦鲤一发入魂,大部分游戏抽奖都自带保底机制,难道游戏公司大发慈悲故意赚少点?

当然不会,游戏设计师利用目标梯度效应,就像给拉磨的驴头上绑个胡萝卜。眼看着距离保底奖励越来越近,玩家就越有动力。

这一效应也体现在游戏的其他方面,游戏的经验条、成长值都是可视化的,潜移默化地给玩家定了一个小目标,不同等级、成就的奖励就在眼前,眼看着距离进度条越来越满,玩家升级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再举一个经典案例,拼多多病毒式推广“砍一刀拿大奖”。前期只要分享给几个好友进度条就能增加很多,越到后面增长得越慢,这也是登门槛效应,越到后面近在咫尺的大奖会让你的欲望愈发强烈,不惜动用各种人脉资源为你“砍一刀”。

为了让你不停充钱,游戏设计者用了哪些心理技巧?

写在最后

原本我们玩游戏只想享受快乐,而游戏公司利用心理技巧,让我们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很多意外的消费。玩游戏还得每日打卡完成任务,有时比上班还累。

我们也不是号召大家拒绝为游戏充值,而是希望不要被这些心理技巧诱导,产生不必要的消费。超过自身能力范围的消费,只会给玩家带来痛苦。

为了让你不停充钱,游戏设计者用了哪些心理技巧?

今日互动:说说你遇到的充值套路,当时你是如何面对的?现在回想是什么感受?欢迎留言分享

为了让你不停充钱,游戏设计者用了哪些心理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设计者   中产   人脉   游戏   礼包   块钱   诱导   最低价   焦虑   门槛   道具   效应   新手   玩家   心理   技巧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