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怀在哪里?

教育的情怀在哪里?

高考成绩公布之际,又想起了衡水中学对素质教育的回应:你们去素质教育吧,我想考上清华。


当看到衡水中学的作息表时,感觉又不能把这所学校和应试教育挂钩。有网友采访过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他们说在这里大家的学习氛围特别浓烈,都是自发的所以也很快乐。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一直分不出高下,人们各有各的判断标准。


当看到王丽老师的《乡土中国远去的背影》才惊觉自己太狭隘了。


一、远赴李山村


王丽老师是一位教育研究员和高中语文教材副主编。


她在一个春天去了温州,不是为了为了游玩,而是为了一册民国老识字课本《李山书》。


因为工作的关系,王丽老师阅读过许多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语文课本,在她的想象 中《李山书》不过是成人识字的课本而已。


直到翻阅这本书时,她越看越惊奇,所以才有了这一次外出。


二、耐人寻味的《李山书》


这本书完全不是按我们如今见到的语文课本的编排形式而编写的,而是从天文、地理、时令、称呼等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常识划分的。


因为课本是以当地老百姓为教育对象,所以全书都是以温州的方言押韵而成。


王丽老师猜测《李山书》的编者认为,“生而为人,当先明白天、地、人之后,才可发蒙读书”,所以才按照这个次序编写教材。


王丽老师用“礼失而求诸野”形容她此次远赴温州的目的,使我心中忽然感到一阵刺痛,这篇文章写于2009年,至今已十年之久,如今的我们又该去何“野”寻求失去的“礼”呢?


三、感受李山村的文化


到达李山村后,村长亲自接待了王丽老师一行人。为他们介绍了村里的情况和历史故事后,讲起了重印《李山书》的过程。


李山村有一千多人旅居在13个国家,此时的李山村已经全部都是老年人了,年轻人都离开村子出国打工去了。


李山村的老人认为“百年办学史”和百年华侨史“是李山村的宝,如今却有被遗失的危险。所以,他们想到了重印《李山书》。


开头虽然很艰难,最终重印成功,并且还重修了祠堂。


四、留住人心


村里的人并不认为这样就够了,他们还想要建立李山历史纪念馆,展出关于李山村有关的历史,告诉李山人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和自己的根。


村山为王丽老师一行人和读过《李山书》的老人们举办了一场座谈会,几位近百岁的老人都是一口气背出其中的篇章。


当老人们被问及《李山书》的作用时,他们表示可以自己写信、算账,甚至读懂对联。这里除了能看到的对联外,还有村口的黑板报,由一位近八十岁的老人负责更换。


五、失落的民间教育


随处可当地人对李山村的热爱,但是这份热爱在时代进程中慢慢变得微弱,这样一个百年无文盲的村庄使人肃然起敬。


最想询问的是,这样一个有文化特色的村庄能够一直存在下去吗?这样一群有人文精神的老人们还能坚守多久?

教育的情怀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衡水   目的   温州   山村   对联   素质教育   村里   村庄   课本   情怀   语文   老人   老师   中学   学校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