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与人互动怎么办?家长该如何引导?

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家孩子,可以每天开心的与他人进行互动,然而,最近后台收到了一些家长的留言:“自家宝宝2岁了,从不主动和别人互动,有时父母主动问问题孩子也不回答,这可怎么办?”今天我们来重点聊聊这个问题。


孩子不愿与人互动怎么办?家长该如何引导?


一般来说,儿童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就会通过肢体或语言开展有目的、有组织的互动。但对于有发展障碍的儿童来说,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那么,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的特点,以便家长更好的帮助孩子掌握正确互动技巧。


孩子不愿与人互动怎么办?家长该如何引导?


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的特点


6个月,孩子开始会伸手够东西,会表示自己想要的愿望,当父母递给她时,她会伸手接住,这些就是有目的的互动行为的开始

10个月,婴儿和父母可以交换手中的东西,一起捉迷藏,并模仿彼此的动作姿势。

18个月,幼儿能扮演父母的角色,能模仿比较复杂的行为,有时甚至能用语言进行有目的的互动。这种互动为儿童日后进行更加复杂的情绪、社交和认知发展奠定了基础

1岁6个月,孩子能拉着妈妈的手,走到桌子边指认自己想要的曲奇饼干;当妈妈举起葡萄干曲奇饼干盒时,她可能会把手指向旁边的巧克力曲奇盒子,这为你们之间的互动增加了新元素。


如果你的孩子缺乏目的或兴趣,就无法进行表达,互动活动也会毫无规律,那么以有目的互动为基础的思考能力就无法形成。一般儿童都是从“指向桌子要 ‘饼干’”这样简单的动作开始慢慢形成有条理的逻辑概念。如没有这种行为或语言的能力,也就无法完成更复杂的沟通。也就说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少最核心要素——目的感。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和提高互动能力?


首先家长们要遵循一个原则,只要看到孩子表示有兴趣,你就需要对此做出回应,因为他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或愿望。要以此为基础与他互动,逐渐引导孩子更有目的地开展沟通。孩子获得表达愿望或目的的机会越多,他就越能建立情绪和沟通行为间的连接。


孩子不愿与人互动怎么办?家长该如何引导?


对于一些存在严重的运动或听觉加工障碍的孩子会很难参与到互动中。他们会迷失在毫无目标的行为或语言旋涡中,丧失对自我的认识。这时家长可以尝试从一个注视的眼神开始一段对话。


具体方法:家长先准备两种食物,一种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是孩子不喜欢的,让孩子示意他想要的食物。通过选择,他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等孩子掌握了这些有意图的行为之后,父母可以故意做出一些令孩子困惑的举动,例如故意递给他刚没有用“眼神”选择的东西,孩子会认为“你怎么还没明白”,会再次用眼神表达自己的选择。父母可随后递给他喜欢的食物,并就刚才的错误理解表示歉意。

孩子不愿与人互动怎么办?家长该如何引导?

每一次我们假装不懂,鼓励孩子再次表达自己的要求,反复进行可逐渐帮助孩子形成愿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还能为孩子将来进行更加复杂的认知、情绪和社交活动奠定基础。


对于特殊需要儿童,如果家长日常没有进行正确引导,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形成自我认识能力。但如果我们积极努力的帮助他发展自己的运动、语言和认知能力,并有目的地帮他认识自我,他就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若同时关注儿童的“指挥”能力和“协调”能力,他的发展会远远超出以前设定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特殊需要儿童智力与情绪发展指南


END

如您有关于自闭症、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多动症等方面的疑问都可以在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以后的专题中一一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家长   孩子   目的   社交   认知   障碍   眼神   愿望   情绪   食物   父母   能力   语言   儿童   基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