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讲堂」张义主任: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哪些?

众所周知,在各种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社会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儿童青少年。据统计,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有心理及行为问题的人约为3000万,在中小学中,约20%的人存在异常心理,严重心理问题占4%


这些存在异常心理的儿童青少年人群,他们就像提前枯萎的花朵,丧失活力,垂头丧气、萎靡不振;或终日里愁眉不展,对未来丧失希望和信心,无心无力去上学,长期滞留在家中,沉迷于网络游戏,丧失理想信念和追求,成为一名“巨婴”

「主任讲堂」张义主任: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哪些?

图片来源 | 创客贴

有的孩子还会反复出现头痛、头晕、腹痛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辗转于各家医院就诊,延误上学的时光。他们宁愿长期滞留在家里,不愿与他人接触,与父母关系紧张,战火一触即发,家庭氛围恶劣。有的甚至频繁地出现自残、自伤、自杀的行为,家长犹如惊弓之鸟,不知所措。但目前公众对这类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认识度相对较低,不能及时发现,也不能正确对待和解决,导致许多家庭、社会问题不断发生。因此,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刻不容缓。


到底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存在哪些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呢?为了更好的为大家解答该问题,我们特邀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张义为大家做专业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简介

张义 主任医师

■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

简介

我在精神心理科的门诊接诊了大量诸如上面提到的这类儿童青少年的患者,面对如此众多的群体,我也常常沉思探索——到底该如何避免诱因和有效地帮助这些幼小而残缺的心灵

防止他们步入情绪行为的泥潭,帮助他们走出迷茫的困境,解救那些束手无策、痛苦不堪的家长和老师,让整个家庭恢复希望和和谐。下面我将为大家重点分享“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存在的一些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 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可能是最早和最容易关注到的外在反映,家长的主要感受是孩子脾气大、容易发火、不耐烦。往往认为是孩子处于青春期的“逆反”表现,但实际上是孩子既往积累了大量的负性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宣泄。内心感到负性情绪压抑和满负荷,不能再接受任何微小的刺激和心理负担,时时处于一种爆发的边缘状态。


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会引燃情绪爆发的炸弹,轻者言语恶性相加,重则打砸物品东西,或与父母他人发生肢体冲突。发生这样的情绪问题,不少专业人士都会给孩子冠以“双相情感障碍”或“躁狂发作”的诊断,这需要详细地了解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心理背景和情绪表现

「主任讲堂」张义主任: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哪些?

图片来源 | 创客贴

不建议给孩子随意冠以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双相障碍等某种精神心理疾病的标签,如果一旦下了某种诊断,孩子就会自动转化成为病人的角色,削弱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损害社会功能。


一般来说,孩子会采取退缩逃避等消极的心理应对方式,其后果往往是沉迷于病人角色中,情绪波动频繁,放弃自我调节的功能,减少自律,降低自我约束的标准。要求家长学校的过度帮助和呵护,长期往返于医院中,影响其社会功能,造成一些医源性的不良后果

二、 厌学、休学、辍学

由于精神心理问题造成的厌学、休学、辍学现象并不少见,常见造成厌学、休学、辍学的原因如下

▷ 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年龄阶段恰逢初高中阶段

孩子的学业负担较重,竞争激烈,精神上处于一种紧张、冲刺的状态,成绩的高低往往是孩子心情的晴雨表。而学习内容多,难度大,如果心理状态一旦失衡,自身难以调整,时间上也不允许出现小憩一下调整状态的机会。

一旦陷入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很容易出现越紧张越无奈,努力去改变,但事与愿违的恶性循环之中

▷ 来自家长、老师或者孩子自身对学习目标或学习期望值较高

孩子拼尽全力,怎么努力都达不到期望的目标。产生西西弗斯反应,即长期积累的挫败感,造成对自我的全盘否定。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从而放弃努力、放弃学习,甚至产生放弃人生的极端想法

▷ 人际关系紧张,无处排解

有些学生在学校和老师、同学发生矛盾,没有及时处理和化解矛盾,相互之间的关系紧张。而青少年本身又十分看重友情友谊,于是整日处于一种烦躁、苦恼的情绪当中。

感觉自己在家无法和父母沟通,在学校感觉不到快乐,无法面对学校班级的环境,出现学校恐惧和厌学情绪。有的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的躯体化症状,让自己非常的难受,不断到医院检查就诊,但都没有发现疾病所在。于是,就有各种理由不去上学,或者休学辍学。

▷ 由于种种原因休息或休学后,等再次去上学时,表现出适应不良的症状

无法和学校要求的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相适应,习惯了在家的安逸生活方式,于是就又找出各种理由不去上学,或者就此辍学在家

三、非自杀性自伤

非自杀性自伤也称自我伤害,是在没有自杀意图时,对自身身体组织故意的、直接的伤害。通过切割、碰撞、抓伤、撕咬或烫伤等方式对自身身体造成伤害以缓解内心不安,如不加以干预,会对个体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这些青少年患者常常屡次采取这种行为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将此种行为作为自己情绪发泄的出口:当情绪波动,郁闷生气愤怒时,利用这种自我攻击的方式去减缓痛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二是内心感到无助时,以此种方式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引起他人的重视,获得他人的同情和抚慰:对于一些有边缘人格特征的青少年,这是他们不稳定情绪的表达方式,从而获得内心暂时的平静。


三是相互学习的结果:我发现青少年出现情绪障碍后,往往对于有些相同境况的伙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相互之间交流感受,有同病相怜的感觉,而彼此不同的症状,可以相互的学习和传递

「主任讲堂」张义主任: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哪些?

图片来源 | 创客贴

而非自杀性自伤是一种成瘾性很强的行为,很多初次尝试即一发而不可收,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前臂上往往是伤痕累累,瘢痕重重。


四、网络迷恋或成瘾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网络社交游戏及抖音等娱乐软件,像魔爪一样的伸向了孩子们。而儿童青少年对网络似乎具有先天的亲和力,加上他们缺乏自控能力,往往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有的孩子不分白天黑夜打游戏刷抖音,严重干扰到正常的学习和作息,如果家长干涉便会发脾气甚至威胁父母,成为亲子关系恶化的导火索。手机成为了很多孩子深陷泥潭的一种助纣为虐的工具,消磨了孩子们意志,迷失了方向,甚至丧失了理智

「主任讲堂」张义主任: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有哪些?

图片来源 | 创客贴

此外,人际关系或亲子关系不良也是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的心理行为问题 凡此种种,都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类似问题,请您加强重视,尽早带孩子到精神心理科专病门诊就诊。

下期文章,张义主任将为大家带来
“人际关系或亲子关系不良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以及“家长和老师如何预防或有针对性地帮助这些“问题”儿童青少年?”的相关分享内容,请大家持续关注。


提问福利
如果您有任何抑郁症疑问和难题都可以在评论区向我们提问,(请尽可能描述清楚自己症状和自己想要问的问题),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地为大家解答。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抑郁症科普知识,
可weixin ——向日葵关爱中心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青少年   新疆自治区   儿童   心理   自杀性   心身   厌学   新疆   讲堂   委员会委员   症状   情绪   不良   家长   主任   常见   精神   孩子   张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