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小学千万条,热爱老师第一条:善用晕轮效应,帮孩子爱上学习

欣欣刚刚入学一周,她妈妈就焦急地来向我咨询,因为欣欣每天早上都要大哭大闹,不想去上学。妈妈问她为什么?她说,老师特别凶,而且提各种要求,根本就是难为她,她不喜欢新老师,也不喜欢新学校,她还想回幼儿园上学。

其实这是一年级新生或早或晚都会遇到的一个共性问题,因为环境和老师的变化,孩子不适应,这很正常,就像我们大人换工作,一开始也会有所不适的。如何帮孩子尽快度过适应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这是每个家长都需要攻克的难题。


适应小学千万条,热爱老师第一条:善用晕轮效应,帮孩子爱上学习

一、人只会跟喜欢的人学习

孩子适应小学有很多方面的内容,而我要与你分享的是一个提纲挈领的技巧,掌握这个技巧,能帮你事半功陪地解决孩子不喜欢上学的这个老大难问题。这个技巧就是:让孩子喜欢老师。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只有喜欢自己的老师,与老师的关系融洽,才能喜欢上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和学科。而这样的观点,与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观点不谋而合。

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特定的心理氛围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师生的人际关系中。可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如果孩子都像欣欣一样,认定自己不喜欢老师,那肯定是老师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的,自然也就不会乐于去上学了。


适应小学千万条,热爱老师第一条:善用晕轮效应,帮孩子爱上学习


二、为什么“孩子喜欢老师”这么重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并由此得出整体印象。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在师生关系中是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的。如果一个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就会对这位老师传授的学科产生好感。如果喜欢自己的老师,孩子就会在课上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保持注意力集中,这样就能提升孩子的课堂吸收效果。长此以往,孩子在这门课程的表现就会特别优秀,这种正向反馈又会给孩子更强的信心,从而更加热爱这门学科。这就是晕轮效应的良性循环。

皮皮上课小动作多,爱说话,经常挨魏老师批评,他不喜欢魏老师也不喜欢语文课。有一天魏老师让皮皮帮忙推餐车,还表扬了皮皮,从这次之后妈妈发现,皮皮特别喜欢上魏老师的语文课,以前他一写字就烦,现在能坐着一动不动地把作业写完。皮皮还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说:我想要像魏老师一样优美地朗读课文。

皮皮的变化正是晕轮效应在发生作用,当他喜欢魏老师之后,魏老师说的话、教授的知识也都变得可爱起来了。这是个良好的开始,也许现在皮皮字还是歪歪扭扭的,但是对于语文的这份热情正在像种子一样在皮皮心中生根发芽。

适应小学千万条,热爱老师第一条:善用晕轮效应,帮孩子爱上学习

  • 在晕轮效应影响下,孩子喜欢老师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 1、帮助孩子增强适应性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新学校、新老师所带来的变化,确实需要时间进行适应。如果孩子喜欢自己的新老师,就会很快度过适应期,更好地进行有效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2、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他认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实施该活动。自我效能感高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显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他们更喜欢用坚持不懈的努力来获得最终的胜利。

    当孩子因为晕轮效应对一位老师和学科形成良性循环后,他就会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门学科的学习,这将大大提升他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自信心,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帮助孩子“长善救失”

    长善救失是我国教育原则之一,出自《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克服消极因素。

    喜欢老师所带来的晕轮效应,能够帮孩子建立关于某些学科的积极因素,利用这些积极因素,我们就有机会促进孩子克服消极因素,取得更大进步。


    适应小学千万条,热爱老师第一条:善用晕轮效应,帮孩子爱上学习

    三、一年级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喜欢上老师?

    (一)家长的三个误区

    1、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指对同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的比较。这种比较经常出现在一年级家长们的交谈中,比如“你们班老师多大年纪?有教学经验么?”;“你们语文讲到哪儿了?我们才讲到第二单元。”;“你们班老师让孩子午睡么?我们班主任怎么中午让孩子们看电视呢?”这种横向比较会增加家长们对于老师的不必要焦虑,对于增进师生关系无益。

    一年级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入学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家长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有优劣势的,从心理上先接纳孩子的新老师,努力与老师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形成合力。家长先接纳老师,孩子才有可能喜欢上老师。

    2、说老师坏话

    “老师说了,今天不把课文背下来,就不能睡觉。”很多家长喜欢用老师来震慑孩子,但是,要知道,这样做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敌对心理,容易破坏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促进孩子喜欢老师。

    “你没带餐具,王老师没帮你借个勺么?就让你饿着呀?你们王老师真不负责任。”比起拿老师震慑孩子,这种直接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说老师坏话的情况杀伤力更大。孩子们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的父母,他们很容易对家长的喜好马首是瞻。如果家长总是在孩子面前破坏老师的形象,那孩子就很难喜欢自己的老师了。

    3、跟老师对着干

    小明不喜欢自己的老师,小明爸爸就带头组织家长们写信给校长,要求学校换老师。

    孩子与老师的相处中,总会出现磕磕碰碰,家长要记住的是: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老师相处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在师生交往中一遇到困难,家长就把困难移走,那孩子将永远学不会如何与老师相处。在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他都将面临处理师生关系这一课题,一年级的孩子才刚刚开始接触这个课题,家长要做的不是激化矛盾,而是要积极协调处理,帮助消除误会,缓解矛盾,解决问题。


    适应小学千万条,热爱老师第一条:善用晕轮效应,帮孩子爱上学习


    (二)家长的行动步骤: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提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师生之间如失去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必然产生矛盾,教育也因此会变得难入耳,更难入心”。作为家长,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我们可以积极行动起来,用正确的家庭教育行动,帮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老师,从而获得真正的教育。为此,我建议您采取以下行动:

    1、开好第一次家长会

    通常孩子开学前,学校都会组织一次家长会,这次家长会对于学生、老师、家长都至关重要。老师通过这次家长会,与全班同学家长建立初步联系,通过宣讲向家长传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安排,同时还会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家长们正好可以通过这个机会认识一下孩子的班主任,通过老师的一言一行了解老师的性情和喜好,了解老师的教育方式,争取与老师形成合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但有些家长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开这个家长会,以为只是听听就完了。还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就让奶奶爷爷去开家长会。这些做法都欠妥当,我建议您,一定要亲自去给孩子开这个家长会,而且要做好以下工作:

    准备好纸笔,认真记录要点。将老师的教育理念与自己的家庭教育相比较,求同存异。会后留下来与老师聊聊,拿到老师的联系方式,并介绍自家孩子的基本情况,让老师提前了解孩子,做到心里有数。

    拿到老师的联系方式,是经常被忽略的细节。很多家长是,当孩子遇到问题了,才开始尝试联系老师,甚至此时还不知道老师的电话,这就很被动了。所以记得第一次家长会就要向老师了解她方便的沟通方式,一般老师都是乐于告知家长的。

    把自己在家长会的所见所闻讲给孩子听,尤其是我们与老师意见相同的部分,多在孩子面前宣传老师的闪光点,帮助老师在见面前就给孩子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这样做的原理是出于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认为,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很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良好,我们就会持续保持与此人的积极关系。当孩子从家长口中对老师建立起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可以增强孩子对老师的认同感,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小静性格内向,对于新学校、新老师一直有一种恐惧感。妈妈开完家长会后,回家兴高采烈的对小静说:你知道么,你们班主任杨老师是个特别温柔的女老师,她说她也有个女儿像你一样大。老师说,你没有上过学前班没关系的,开学后老师会帮助你的。杨老师听说你喜欢画画,她想开学之后请你帮忙一起布置班里的黑板报,让我问问你愿不愿意?小静听完妈妈的话,眼睛都在放光,她说:妈妈我愿意,我想要早点开学,早点认识杨老师。

    小静妈妈将自己在家长会后与老师沟通的要点,转化成小静能听懂的语言,将老师对她的理解和关爱传达给了小静,内向的小静马上就认可了杨老师,还迫不及待地想去上学呢。小静妈妈就是充分利用了首因效应,帮助内向的小静快速地将忐忑化为了期待。


    适应小学千万条,热爱老师第一条:善用晕轮效应,帮孩子爱上学习


    2、积极与老师保持联系

    在孩子入学后,家长要积极与老师保持联系,随时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通过多次与老师的接触,我们可以摸索出老师的一些处事态度和习惯,老师也会对家长有所了解,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才能保证在突发状况下,我们能够与老师达成完美的配合,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这样做符合心理学中的“自己人效应”“自己人效应”指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甚至对对方提出的要求,也不太容易拒绝。家长要学会利用“自己人效应”,抓住一切机会与老师增进沟通和联结,促进家校合作,形成家校合力。

    与老师沟通的好时机是接孩子放学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年级的老师都会送孩子们到学校门口,家长可以借此机会跟老师简单的聊两句,了解一下孩子近期的情况。此时老师也会很乐意为您提供信息和帮助。当然,由于老师工作性质特殊,他们可能还得回去继续批改作业或写教案,所以放学时的沟通时间不宜过长,家长记住适可而止,沟通可以少量多次。

    涵涵放学回家说:有同学欺负他,对着他拳打脚踢,他向李老师求助,但是李老师没管,他又疼又怕。妈妈听了特别心疼,想找李老师问问情况,但是爸爸不同意,觉得男生之间有个小打小闹不算什么。当天夜里,涵涵噩梦连连,梦里一直喊着“别打我”、“我好疼”。第二天,涵涵妈妈拨通了李老师的电话,了解到了全部情况:原来是因为涵涵声音小、胆子也小,老师根本没听到他的求助。了解情况后,李老师承诺抓紧处理此事,不让这事对涵涵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晚上回家后,涵涵特别高兴,原来是李老师找到了他和另一位同学,了解情况后重申了:不可以打同学,还让对方向涵涵道歉,涵涵也大方的原谅了对方。这一晚涵涵踏踏实实地睡了个好觉。

    涵涵妈妈遇事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这是十分明智的。由于家长不在现场,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根据孩子的描述猜测事情的全貌。而孩子由于年龄特点,他们诉说的情况往往不够全面和真实。所以家长遇事之后不要回避与老师的沟通,老师是很愿意与家长加强联系的。

    我们与老师沟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了解事实真相。家长不要因为晕轮效应就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是对的,也不要一味的责怪孩子。我们要向老师了解更多情况。

    2)帮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老师看到的是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我们可以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反馈给老师,让老师对孩子有全面的了解。

    3)制定解决方案。与老师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达成一致。

    4)对老师表示感谢。

    一次积极有效的沟通能给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老师也会了解到家长的教育理念。共同处理过事情的双方就会产生“自己人效应”,这样当孩子在学校再次发生问题时,老师会更倾向于相信家长能帮孩子改正错误,并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这难道不正是对家长积极沟通的最佳奖励么?


    适应小学千万条,热爱老师第一条:善用晕轮效应,帮孩子爱上学习

    3、增加认可曝光率

    国外一所学校,在入学的时候会根据学生智力将学生分为优等班和普通班。有一次分班结果搞错了,普通孩子被分到了优等班,而真正智力水平高的孩子却被分在了普通班。令人意外的是:一年后,优等班的成绩明显高于普通班,原本普通的孩子被当作优等生后,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优秀的,这种心理暗示使丑小鸭真的变成了天鹅。

    这种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就是心理学中的“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

    孩子对自己的了解往往是从教育者那里得到的。如果他们感到教育者认为他们有能力,信任他们,那他们也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值得信任的,他们就能建立起应有的自尊,激励自己为做得更好而努力。

    由于小学老师与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完全不同,所以小学老师很难像幼儿园老师那样频繁的夸奖孩子。对此很多孩子会出现不适宜的情况,他们会觉得:老师今天没夸我,就是不喜欢我。因此一年级的学生家长,平时就要多搜集老师对于孩子的积极反馈和认可,经常在孩子面前提起这种认可,增加认可的曝光率,帮助孩子一遍遍的复习和加强这种认可,让孩子产生霍桑效应,从而从促进孩子的成长。让我们来看看冬冬妈妈是怎么做的吧:

    冬冬上课爱跟同学说话,写字歪歪扭扭的,还经常粗心大意,为此他经常挨语文李老师的批评。冬冬为此有点害怕上学,甚至觉得自己不擅长语文。有一天,因为冬冬上课朗读课文声音很大,李老师竟然表扬了冬冬,还说他朗读的情感很丰富。冬冬回家将此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将这事记在了心里。此后只要有朗读和背诵的作业,妈妈都会鼓励冬冬说:李老师都表扬过冬冬的,虽然课文很长但是冬冬能读好。每次妈妈这样说,冬冬都信心百倍,勤加练习。果然因为努力,冬冬的朗读渐入佳境,不仅在李老师的示范课上作为代表朗诵课文,还在校外的朗诵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适应小学千万条,热爱老师第一条:善用晕轮效应,帮孩子爱上学习

    四、结语

    美国教育家丽塔·皮尔逊,是一位有40年教龄的老师。她在TED舞台上激情澎湃地分享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她说:“孩子们不是不喜欢学习,而是不会跟他们不喜欢的人学习。”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的家长,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积极促进孩子与老师的交流和沟通,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孩子尽快喜欢上老师,从而进入晕轮效应的良性循环中。

    人都会不自觉地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如果孩子喜欢他的老师,他就会跟随这位老师不断的克服自身缺点,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得到全面发展。这样的孩子一定能在师生互动中获得最大的教育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效应   老师   孩子   都会   家长会   课文   效能   师生   学科   家长   因素   妈妈   情况   心理   小学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