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不知不觉,2020年的“春”已极盛,唐代大诗人杜甫这样形容春光:“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多么美的一幅画面,碧绿的江水衬得鸟儿更白,已经萌发新芽的树木让群山郁郁葱葱,这一抹养眼的绿却映得山花红艳似火。

当我们有幸欣赏到这一幅春光时,是否能想到,这世间有些人,并未能如此幸运。在他们眼中这幅春光图,并没有这么绚丽。


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左图是正常人群看到的景色,右图模拟了红色盲人士看到的景象,可见“一人一世界”,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这一点在色盲人士眼中尤其明显。

一、什么是色盲

色盲即先天性色觉障碍,色盲人士不能分辨自然光谱中的某些颜色。多数色盲不是完全无法分辨颜色,只是在辨别某几种颜色方面存在缺陷。色盲多为先天性遗传所致,且先天色盲无法治愈。我国色盲人数高达6000万,也就是说每25个人中就有一个色盲,男性多于女性。也许你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他们的世界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我的父亲就是一位色盲人士,而我虽然不是色盲,但却是隐性基因携带者。在我儿子Coco两三岁时,我发现他有可能遗传了这个基因。如今我儿子已经七岁,色盲的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给他造成困扰。

一天,同学们在讲台前排好队,等待一个个地找老师判作业。老师让Coco到窗台的笔架上给老师拿一支红笔,第一次他拿了一支棕色的笔,第二次他拿了一支黑笔,最后一次终于拿对了红笔,此时同学们已经笑作一团。

一开始Coco是当一件趣事给我讲述这个经过的,但是讲着讲着他就哭了起来,他说:“被嘲笑真的很难受”。色盲其实是我们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一种基因,被这种基因所眷顾的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已经不如我们的绚丽多彩,作为家长和朋友,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的心灵富足起来。

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二、色盲对孩子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1、色盲孩子容易情绪波动

色彩心理学是人对所看到的色彩的视觉刺激和心理暗示产生的系列联想。根据色彩心理学,鲜亮的红色、橙色和黄色能够令人精神振奋,绿色能使人情绪平静,晦暗的色调会使人低落和沮丧。

但在“红绿色盲”孩子的眼中,绿色基本上都黄化了,所以他们的情绪不能因为亲近大自然而平静下来,相比而言,他们更容易情绪激动或愤怒。他们眼中的红色、橙色和黄色,这三种颜色的变化很小,不能提供足够的视觉变化和刺激,而且相对晦暗,因此孩子会经常觉得没意思,找不到兴奋点。


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色盲孩子还容易着急上火,因为他们经常需要在大量深浅不同的颜色中进行分辨。如上图所示,正常人在选取颜色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色素,我们会根据需要色彩,选取相应的笔。这个分辨过程,对于正常人来讲,不用一秒钟就能做到。

但对于色盲孩子来说,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深浅,或者叫明暗。比如上图的橘色和绿色,在红色盲孩子眼中是极难分辨的,在分辨过程如果一次次发生错误,他们就会急躁,发火,甚至放弃。

2、色盲孩子容易自卑

色盲小朋友一般自己没有察觉,而且在颜色不太复杂时,他们也能识别出来。但这种识别是来源于生活经验,因为在语言中是“绿草红花”,所以他们把看到的那个棕黄色的颜色,记住为“绿色。面对颜色,他们的思维方式除了“对比深浅”,还有“记忆搜索”,所以如果你问“太阳是什么样色”,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说“红色”。但当需要选择红色时,他们就会深入纠结,最终可能会选择一个颜色最深的,比如棕色或者黑色。

因此,色盲孩子在颜色方面很容易得到负面评价,这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Inferiority complex)是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极度不自信。常常畏首畏尾,害怕出错被他人笑话和批评,没有主见,导致人们在社交中缺乏勇气和信心。

在儿童期,孩子对于自己的评价主要依赖于外界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喜欢自己的儿童情绪最快乐,对自己评价不良的儿童,经常产生悲哀、沮丧的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的积累会加剧孩子的自卑心理,在童年期,父母、老师、同学等外界因素对儿童的自我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Coco学龄前特别喜欢画画,上小学以后,有美术课也很开心。突然有一天,他说他不喜欢上美术课了。后来寒假时他才告诉我事情的经过:老师让画西瓜,绿皮红壤黑子。结果老师看了他的画说,“你这画的是巧克力么?不知道西瓜什么颜色么?都错了,重画!”跟我描述这个经过时,Coco哇哇大哭,说:“妈妈,我是不是特别笨?我不想当色盲。”

老师的负面评价,让Coco的自我评价也降低了,所以他很难受。因色盲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很笨”、“总出错”,如果父母不及时加以引导,孩子的自尊水平就会下降,这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养成。

3、色盲孩子未来职业受限

某些对色彩分辨要求高的专业是要求色盲不可报考的,因此今后孩子也就不能从事这些职业。比如美术设计、印刷、一些理工学科等。另外,据我国机动车驾驶证申请和使用规定,红绿色盲不可考取驾照。如果要参军入伍,军检对色盲有一定要求。

其实随着科技发展,除了一些对于色彩识别要求较高的专业外,色盲孩子还有很多专业可以选择。比如可报考文科以及理工科的工程管理、电讯机械、数学、力学、理论、物理、农机、农业经济、林业经济等。


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二)积极影响:

1、色盲能更好地识破迷彩伪装

作为一种缺陷,色盲理应在自然选择下被淘汰才是,可色觉障碍人群的数量竟然占全人类的7%-10%。这是因为色盲或色弱患者在黄棕色区间的色彩敏感度要高于一般人,具体表现为在自然环境中他们可以更快地识破猎物的保护色伪装。这种能力在原始部落中是尤为重要的。

他屏住呼吸,瞄准,扣动扳机,一团绿色应声倒地,悄无声息地淹没在周遭绿色的草原中。这是一场狙击战,而他是一名刚入伍一个多月的狙击手。他不是枪法最准的,也是不埋伏距离敌人最近的,但是他却是最成功的。因为在一片绿色的波涛中,他能一眼分辨出迷彩服与草地的颜色,对他而言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一个稍亮,一个稍暗。这场战争他共击毙38个敌人,被授予英雄勋章。他是宾得,二战时盟军的一名优秀狙击手,而这一切只因为他是色盲。

色盲不但对于保护色拥有精准的识别能力,一些色盲者还拥有极强的夜视能力。传闻说一战时,英军在夜晚派出的侦查员有很多都是色弱或者色盲的士兵。

这些发现让我们重新认识色盲,也许他们并没有被自然淘汰,恰恰是因为他们本身的优势而被保留下来。色盲孩子们的祖先因为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夜视能力,成为了部落里的精英,而他们正是遗传了这种优良血统。


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正常视野 VS 红色盲视野

2、色盲反而能促使孩子取得更高成就

文森特·梵·高是19世纪后期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表现主义先驱,深深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艺术。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麦田与乌鸦》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的珍贵艺术品行列。根据美国眼科协会研究,梵·高是二级色盲,他的画面偏爱明亮和激烈的颜色正是他的色盲所致。

无独有偶,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道尔顿也是色盲。道尔顿一生宣读和发表过116篇论文,主要著作有《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两册,他的研究使化学界有了重大进展。当时色盲并没有被重视,当发现自己有色盲症时,道尔顿对此产生了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一篇关于色盲的论文《色盲论》,这是曾经问世的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做道尔顿症。

由此可见,色盲并未阻挡梵高成为画坛巨匠,也未阻止道尔顿对于科学的好奇与探索,甚至还激发他发表了关于色盲的第一篇论文,他们之所以有这些成就,印证了心理学中的“跨栏定律”


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正常视野 VS 梵高视野


跨栏定律,最早由阿费烈德提出,他在给美术学生治病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这些搞艺术的学生的视力大不如人,有的甚至还是色盲。他进一步对艺术院校的教授进行了调研,发现一些颇有成就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艺术道路,大都是受了生理缺陷的影响。缺陷并没有阻止他们,相反促进了他们走上艺术道路。

阿费烈德将这种现象称为“跨栏定律”,即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竖在面前的栏越高,人跳得也越高,一个人的缺陷有时候恰恰是上苍给他的成功信息。

这一点在Coco身上也得到了小小的印证。因为美术课的打击,他不想被老师批评,不想被同学笑,就得选正确的颜色涂色。怎么办呢?他会找关系好的同学借红色的笔,因为对方不是色盲,所以拿给他的一定是正确颜色的笔。有时他还会拿着自己的一套笔,请好朋友帮他选出红色的笔。

这样的经历,无疑让Coco提前锻炼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思考能力。他懂得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明确对方的优势,也能利用对方的优势来帮助自己,从而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更从容。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色盲也许正是他们的磨刀石,只要家长处理得当,色盲的孩子也能拥有自己的精彩人生。


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三、如何从心理上支持色盲孩子,消除不利影响

由于色盲目前还无法彻底治愈,所以色盲孩子的心理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避免色盲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家长应该更加注重对于色盲孩子的心理关怀。

1、尊重知情权

孩子对于自身的认知大多来源于外界反馈,如果色盲孩子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到质疑,这对他幼小的心灵来说将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他会真的认为自己“不行”、“不会画画”、“特别笨”,而如果在他遭遇此事前,家长已经跟他聊过这个情况了,并且给予了他对于“色盲”的正确认知,那一切就将完全不同。

《儿童情绪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如果孩子在外面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回到家中,家长可以及时地给予安慰和鼓励,那么孩子的自卑或许就可以被扼杀在萌芽状态。身为色盲孩子的家长,您一定与我一样,最在意的就是孩子的“自卑情结”,为了缓解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心理学中的“名人效应”,帮孩子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情绪。

名人效应是指,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的统称。孩子们出于对名人的信服,很容易产生依从现象,从而接受名人故事的暗示。

家长在告知孩子是色盲这个事实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生硬的通知,要通过名人故事的形式,生动地讲解名人如何冲破色盲束缚,获得精彩人生的趣事。让孩子从中找到认同感,从而树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


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道尔顿


1794年的一天,道尔顿给妈妈买了一双“蓝灰色”的袜子做礼物,妈妈说:“你买的樱桃红色的袜子,太鲜艳了吧,我怎么穿呢?”道尔顿感到很奇怪:袜子明明是蓝灰色的,为什么妈妈说是樱桃红色的呢?疑惑不解的道尔顿拿着袜子问周围的人,他弟弟说是蓝灰色的,但其他人都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

第二天道尔顿带着疑惑去医院,医生说他的眼球并没有任何损伤,还告诉他以前也遇到过不能分辨某种颜色的病人,但一直没找到原因。而后道尔顿经过调查、分析、研究,写出了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因此,色盲又称道尔顿症。

在给Coco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特别有共鸣,因为他也总是将玫红看成蓝灰色。由于这种共鸣,孩子会更接纳色盲的名人故事,并从中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取得更大进步。家长们可以多搜集些名人色盲的故事,与孩子一起搞一个故事会,并告诉他,“你也和他们一样,是非常特别的人”。


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2、接纳独特性

色盲会孩子带来自卑感,而由于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这一点点的自卑感很有可能成为一种习惯,使孩子习惯性地否定自己,认为自己在其他方面也技不如人。

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指的是一扇窗户破了,如果没有及时修复,其他的窗户很快被人破坏。同理,当人受到挫折和打击,如果没有及时的化解、消除和内心重塑,很快就会被更多的打击所影响和干扰内心,从而导致深度自卑。

要让色盲孩子战胜自卑,就需要他自己先接纳自己的独特性,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父母首先要接纳自己的色盲孩子。《儿童情绪心理学》中指出:要想让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就要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信任、温暖和爱的环境,宽容地接纳孩子的一切,杜绝所有打击和贬低孩子自尊心与自信心的表现与行为。也就是说,家长的信任与赏识,是帮助孩子消除自卑、树立自信的良药。

所以,家长首先要彻底接纳“孩子是色盲”这个事实,而且深度认同“这并不会限制孩子的成长”,只要孩子愿意,他可以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甚至是绘画领域。只有家长给孩子传递了这种理念,色盲才不会成为孩子的“破窗”,阻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Coco是一个很爱讲话的孩子,有一次我们去逛公园,他说:“哇,看,一片花的海洋,蓝色的花海!”爸爸说:“这是紫色的,儿子。”从那一刻到走出公园,他都没有再谈论过花的颜色。

孩子爸爸的一句提醒,让孩子感觉到了被否定。而且他还不知道错在哪儿,他的眼中,那确实是蓝色,为此他会很迷茫、很挫败。就像《读懂孩子敏感期》一书中所说:良好自尊的建立,需要三个基本条件:被父母接纳、被他人接纳、被社会接纳。其中,被父母接纳对孩子而言至关重要,它将决定孩子是否能够接纳自己、正确认识自己、与自我和谐相处,进而决定孩子能否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最终获得外界的接纳和认可。

因此,想要接纳孩子的独特性,建议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3、平等即尊重

法国电影《触不可及》演绎了一种人与人之间舒适的相处方式,并对所谓“同情”二字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主人公菲利普,因一次事故全身瘫痪,他要为自己聘用一位陪护。面对众多应征者,他竟然选择了刚刚出狱,对护理一窍不通的黑人德瑞斯。菲利普说,他之所以选择德瑞斯,是因为“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对待,没有歧视”。

这部电影让我们了解到,身有残疾或缺陷的人,他们其实不需要同情和怜悯,他们需要的只是平等的对待。色盲小朋友也是一样的,他们并不需要我们因为他们是色盲就给他们任何优待,恰恰相反,他们需要我们像普通人一样对待他们。


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电影《触不可及》剧照


在荷兰最大的慈善机构“荷兰郁金香基金会”的总部院子里,有一座纪念慈善家费尔南德的塑像,塑像的底座刻着一行字:一手给予帮助、一手给予尊重。作为色觉正常者,我们在帮助色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牢记,不要施舍自己的同情,要平等地看待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尊重。

色盲对于伪装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在狩猎时代他们是优秀的猎人,而色觉正常者能更好地识别绿叶中的红果子,他们更适合进行采摘和种植。大家只是分工不同,并无优劣之分,因此我们对于色盲来说也就没有什么优越感可言。希望所有色觉正常人都能明确这一认识,对身边的色盲给予真诚的尊重,平等的对待。

如果你身边有色盲,请这样做:

一位年轻妈妈带女儿在餐厅就餐,隔壁桌的父子正在讨论餐厅的装饰画,男孩说:“这蓝色的石头竟然也能组成一幅画,太美了。”男孩的爸爸说:“是啊,你看着由远及近的布局,给人以空间感。”小女孩悄悄问妈妈:“妈妈,那明明是红色石头呀?”妈妈说:“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小哥哥喜欢称之为蓝色石头,也可以呀。”于是,女孩再没有向隔壁桌投去异样的眼光,她还在用餐间隙与小哥哥聊了起来。

家长正确的引导,能让孩子与色盲孩子平等共处,也能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别人,这才是最良好的教养。希望我们都能给予色盲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愿他们都能得到他人和社会接纳,从而建立良好的自尊,拥有完善的人格。


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4、未来不设限

德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奥托·瓦拉赫在读书的时候,老师认为他在文学和绘画方面都没有才能,他的父母甚至于有些绝望了,但幸好他的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情比较认真,具备一定的品格,学习化学是比较好的选择,结果他在化学方面大放异彩,在22岁的时候就获得了博士学位,甚至于获得了诺贝尔奖。

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种: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点,只有找到自己的强项才能得到最好发展的现象,称为“瓦拉赫效应”。根据“瓦拉赫效应”,色盲孩子只是在色彩识别方面有些弱,但他们将来的成就,却是依赖于他们的优势和强项的。因此,如果家有色盲孩子,家长应该将眼光放在培养孩子的优势上,帮孩子找到自身特点,发挥所长,定能描绘出七彩人生。

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与道尔顿一样,也是色盲,但他凭着对写作的热爱,成长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 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先生也是色盲,在妻子杨绛的《我们仨》中记录了他们与女儿平淡而温暖的生活。一家三口关系十分融洽,钱钟书会与女儿一起给杨绛捣蛋,杨绛也会跟女儿一起取笑钱钟书的笨拙,最终都是以毫无芥蒂的笑声结束。


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钱钟书与妻子杨绛


当一个人内心足够强大,他就会真心接纳自己,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可以坦然面对,钱先生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色盲对比他在文学界的贡献,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因此用缺点来换取妻儿一笑也是愿意的。

愿所有的孩子也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找到自信、获得成功,为此家长可以这样做:

孩子的未来有无限可能,色盲只是孩子的一个弱项,作为家长要更多地看到孩子的优势和强项,帮助孩子在优势领域获得成功,这才能真正让孩子建立自信心,破除色盲的消极影响。


孩子是色盲?别慌!学会这四招,孩子也能像梵高、钱钟书一样出色

五、结语

色盲是人类的一员,色盲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班级的一员、社会的一员,希望家长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也希望同学、老师、朋友们都能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的对待,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完善人格。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色盲只是与我们不同的那片树叶而已,春天我们一同萌芽,夏天我们携手遮阴,秋天我们相继飞舞,冬天我们一起沉睡,这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色盲   梵高   色觉   道尔顿   孩子   自卑   出色   眼中   情绪   色彩   家长   红色   名人   颜色   评价   能力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