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根除的⋯

午后,到理发店理发。人不多,因为与理发师夫妻非常熟悉,于是,聊的话题多、跳跃。

最难根除的⋯


孩子的教育每次都会被提及,看得出来,夫妇两个对孩子的教育很上心,也是善于学习心理学并用于孩子管教的父母。孩子的爸爸侧重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似乎更多一些。因为有这样的濡染和教育,已经上初中的孩子能够和父母平等交流,不违逆,不蛮横无理。

正聊着孩子的学习和父母引导的具体方式时,孩子的电话打到了妈妈的手机上。原来,孩子的姥姥要到店里来,可以因为腿脚行动迟缓不便,孩子想用电动车把姥姥推到店里,需要妈妈前去接应一下。因为手头有活儿,妈妈回复要他带姥姥慢慢往这边走,稍后再去接应。

最难根除的⋯


大概有十分钟了,孩子的电话再次打来,妈妈放下后头忙着去接了。几分钟后,妈妈和姥姥一同进了店门。安顿好老人,这位妈妈赶紧又开始了手头的工作。

“现在这孩子!”姥姥开始发声。我观察了一下,老人坐在那里,还真的看不出身体的问题。

“别说了,妈,别说这个了。”女儿小声制止了妈妈的言语。

“不说了,不说了,也不怪孩子。”当姥姥的,马上就不再责怪了。

“你知道吗,吕姐,刚刚我儿子耍脾气了!那耍的!”孩子妈妈开始给我整理头发,一边小声跟我说。“孩子早就跟同学商量好了,中午一起出去活动!可我走不开呀!”

“得尊重孩子,更得理解孩子!”我给出自己的观点。

最难根除的⋯


因为又提到了孩子的教育,孩子的爸爸一边干活,一边也参与进我俩的话题。后来提到了家中俩宝的看护,我明确而真实地告知他们,有时自己也非常愤怒,也会产生痛打一下姐妹俩的想法,也时常为难以招架的场景郁闷。

“可别打,打不的呀,真要打了,人家爹妈都不愿意!”一旁的姥姥瞬间接话了。

“哈哈,老姐姐,我只是说说而已,不能打,也不舍得打的!”

“现在这些孩子,可不得了!像原来,说打就打,气人了就打!”老姐姐开始回忆。

“是的,我儿子小时候,可没少挨我打!‘棍棒出孝子’似乎没错,儿子也不记仇,依然觉得妈妈最亲、最好!”我笑着告知自己曾经的教育!

“但是现在不会了,可是,当时不懂呀,也没啥好法儿呀!”我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又说了出来。

夫妇俩都认同,老姐姐没言语。

最难根除的⋯


返回时,自己一边走还一边思考刚刚的话题。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彻底摒弃体罚和变相体罚;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但又不是放纵和溺爱;引导孩子,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看到情绪的生发和舒缓,不压抑孩子的个性和成长趋向……这些都是在陪伴孩子成长中一定会遇到的问题。作为隔代看护者,首先需要根除的就是头脑中既有的陈腐的教育观念,然后就是警惕溺爱的随时随地的迸发。有难度,是挑战,但是,不是无路可循。与时俱进、学习,或为进步的通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店门   无路   学习心理学   蛮横无理   溺爱   手头   姥姥   店里   平等   言语   姐姐   父母   妈妈   话题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