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妈,隔代教育,兴趣班这三个问题,《知否知否》中有明确的答案


拼妈,隔代教育,兴趣班这三个问题,《知否知否》中有明确的答案


马上到寒假了,很多朋友都私信我问孩子上辅导班还是给家里老人带的问题,刚好我最近在追赵丽颖和冯绍峰主演的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讲的是贵公子和贵小姐的爱情故事,其中最出彩的就是庶女明兰在娘死,爹不爱的情况下,如何完成人生的逆袭,这其中不乏我们可以借鉴的家庭教育知识,明兰的成功和两个女人的教导有着莫大的关系。今天张老师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聊一聊。

古代也拼妈,妈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看盛家的几位千金,华兰和如兰是大夫人的女儿,这位大夫人是官宦家的嫡幼女,在那个讲究尊卑的时代,她的身份地位注定她一定是要做正室夫人的,她的女儿们也都是嫡女,嫁人自然可以选着好一点的人家。

虽然当初她没能左右丈夫把大女儿华兰嫁到官宦人家,但是至少她女儿也是十里红妆,惹尽了别人的羡慕。如兰更是称心如意嫁给了爱情,这是母亲地位直接带来的好处。


拼妈,隔代教育,兴趣班这三个问题,《知否知否》中有明确的答案


那位林小娘机关算尽,主动给别人做妾,教育孩子也不过是狐媚,勾心斗角的绿茶婊手段,结果导致女儿墨兰走了自己的老路,弄的个婆家不爱,娘家不亲。

明兰的母亲卫小娘出身书香门第,迫不得已卖身为妾,聪明,通透,只是过于懦弱,在那个大院子里为了活下去委曲求全。但是她早早的为女儿谋划,想着给女儿找个好的去处。最终反而是明兰最为幸福。

卫小娘出生书香门第,自知道在经济和地位方面,拼不过另外两位,但是她曾经的学识就是最好的财富,她良好的家教和兴趣爱好,也为明兰成为女主铺平了道路。


拼妈,隔代教育,兴趣班这三个问题,《知否知否》中有明确的答案


前一段网上一个小学生的吐槽着实扎了老母亲的心,那位小学生吐槽自己妈妈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除了玩手机,打麻将,吃了睡就没有别的事情做了。就这还嫌弃自己的孩子不好,希望孩子长大之后给自己买大房子,给自己很多养老钱。孩子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是母亲根本不配提养育这个词,母亲根本就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光知道说孩子没有爱好,却不去看别人家的妈妈有没有爱好。

这件事情一出,引来了很多人的热议,也让很多妈妈自省,这个拼妈的时代,自己不强都不好意思出门。母亲之于孩子,母亲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我们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拼妈,隔代教育,兴趣班这三个问题,《知否知否》中有明确的答案


隔代教育利弊参半,最终看主要抚养者的格局

《知否知否》中也提及了隔代教育问题,在明兰母亲亡故之后,她被交给老太太抚养。这位老太太经过大院子里的争斗,自己死了亲生儿子后过继了盛纮作为自己的儿子,稳固了自己当家主母的位子,对于这个养子的教育也是点到为止,就算这个儿子都成家立业,在朝为官了,很多事情还是要找这位老人家商量的。

老太太的格局,眼界是她最大的资本。所以她养出的华兰知书达理,温婉大方,明兰更是聪慧,通透,七窍玲珑。

现在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给老人带,一些人是真的没有时间,还有一些人是觉得带孩子麻烦。结果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很多人都喜欢让隔代教育背锅。


拼妈,隔代教育,兴趣班这三个问题,《知否知否》中有明确的答案


研究确实发现:老人更多的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的良好机会;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但这也只是一个概率问题,还是有一些老人非常不错的。比如说康熙,他也由奶奶带大的。面对这些弊端,我们不要怕老人惯坏了孩子,拒绝老人带孩子,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我们可以选择扬长避短,多多发挥老人的优势。

我们小区一个老太太是退休教师,现在带着孙女,孙子和外孙女三个孩子,三个小孩子都像上班打卡一样,一放学就过来了,老人家自己做了复习计划和假期规划,我们大部分人都上人家家抄去。

隔代教育需要看人,有些老人有能力,有格局。但是有些老人确实可能存在问题,所以在老人帮忙带孩子的时候,多和老人交流沟通,也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毕竟养育孩子父母才是真正的主角。


拼妈,隔代教育,兴趣班这三个问题,《知否知否》中有明确的答案


兴趣班是否要上?

《知否知否》一开篇就是明兰投壶大杀四方。投壶是哪个时代的娱乐项目,一般在宴会上喜闻乐见,卫小娘在做姑娘的时候被父亲教导投的一手壶,她在盛家虽然备受欺凌,可是教育女儿这方面她则是尽量运用自己所有的东西来教导,没想到真就让明兰一举惊人。卫小娘去世之后,老太太接手了明兰的教育,老太太出身于侯门,她教给明兰的是打马球。

无论是投壶还是打马球都属于当时比较热门的娱乐项目,一旦孩子学会,很容易惹得众人瞩目,还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这两种项目至于我们现在其实更像是兴趣班,不过咱们现代的兴趣班实在是门类繁多,钢琴班、舞蹈班,绘画班、泥塑班------父母一边抱怨这是变相圈钱,一边还要送孩子去学。其实兴趣班不在多,孩子感兴趣又能坚持的的确需要一两个。


拼妈,隔代教育,兴趣班这三个问题,《知否知否》中有明确的答案


记得前几天李湘晒出了王诗龄的课程表,上面除了钢琴,大提琴,居然还有织毛衣、瑜伽和国际象棋。紧接着有人翻出了英国小王子的课程表,发现5岁的小王子要学的课程居然有十多门,不由的感叹自己活几十年还不如人家出生五年。

咱们不和明星和王室去比,为什么一定要孩子上兴趣班呢?第一方面兴趣班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力,注意力,从侧面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兴趣班可以是孩子自信的来源,让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

我曾经去一所小学做心理健康活动,发现那些有过兴趣班经验的孩子,更勇于挑战自我和表达自我,而且在班里的人际关系普遍比较好。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女孩会弹电子琴,每年都是我们校晚会的主角,自弹自唱,很多人都为之倾倒。

为了孩子将来有话说,有自信,我们也是需要给孩子报个兴趣班的。自然,既然是兴趣班当然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要目的,找孩子感兴趣,愿意坚持的课程,坚持下去,迟早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兴趣   马球   官宦   课程表   书香门第   起跑线   老太太   格局   儿子   地位   老人   母亲   女儿   答案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