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学家给出答案:只因父母经常说他笨,他真的变笨了的原因

前一段时间,微博博主@还是一碗泡面曝出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画工笔画的老艺术家,对女儿要求特别严苛。她的女儿已经读到了常春藤的博士,她去看女儿,不知道因为什么又开始指责起女儿来-----

女儿问:“我是不是永远都没办法让你满意?”

老艺术家回:“你觉得自己做的很好么?”

她女儿翻身跳下阳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位母亲在外人面前,恨不得把自己孩子夸上天,可在孩子面前,却固执地连一句赞美之言也说不出口,经常都是指责和贬低,结果悲剧发生。

美国社会学家给出答案:只因父母经常说他笨,他真的变笨了的原因

父母之与子女,往往都是深爱的,可当爱用错误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就成了“诅咒”。

我的一位来访者,自己母亲是注册会计师,从小母亲就期望儿子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将来也成为会计师。

但从小母亲对他说的是:“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结果到现在工作10年了,初级会计他都没有考过。他一看到数字就打哆嗦,见到钱更是紧张的浑身出汗。虽然父母通过关系就把他放在了财务部门,结果他每天都紧张的睡不着觉。

他的母亲很不理解自己儿子的行为,觉得自己儿子智商没有问题,当初自己教的那么用心,怎么自己孩子就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呢?她却不知道父母的比较,打击,批评和指责恰恰是“杀死”孩子天赋的元凶

美国社会学家给出答案:只因父母经常说他笨,他真的变笨了的原因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写道:

假设我们不断地对一个儿童说他很坏,很愚蠢,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会认为我们所说的是正确的,并最终失去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勇气。这个孩子会认为自己天赋比别人差,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得到发展的可能性也很小。

我经常跟我的来访者说的一句话是:”孩子的未来在我们口中,我们说他是什么样子,他就会成长为什么样子。

美国社会学家给出答案:只因父母经常说他笨,他真的变笨了的原因

为什么父母的评价对孩子如此重要?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1902年提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对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他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别人的思想、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库利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反映着另一个过路者。”所以,这个理论又被称作“镜中我效应”。

顾名思义,“镜中我效应”的含义是,就像我们只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长相,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也都是来源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知也都是来源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与一般社会心理学理论所提倡的“不要在意他人看法”的观点相反,“镜中我效应”指出,每个人的“自我观”,都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美国社会学家给出答案:只因父母经常说他笨,他真的变笨了的原因

首先,我们会想象他人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其次,我们会想象他人在这个认识之上是如何“评价”自己的。最后,我们会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产生某种感情,这种感情将主导我们对自己的认知。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父母的评价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对于其他人的一些话还会去怀疑,可是幼儿对于父母的话根本不会怀疑,会全盘接受,结果孩子最终活成了我们语言中的样子。

就像我那位来访者,因为小时候妈妈经常说他笨,说他不行。结果他在数学方面真的就差劲的受不了。

美国社会学家给出答案:只因父母经常说他笨,他真的变笨了的原因

要想改变”诅咒“就需要改变”自我观“

影视剧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节:一个坏得流脓的人,某一天,他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机缘巧合下做了件好事,于是,很多人都赞扬他,认为他是圣人。慢慢地,他也真的相信自己是个好人,然后,他开始用“好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逐渐发掘出了自己人性中的善良。

在小说最后,他往往会为了保护那些认为他是“圣人”的人,和过去邪恶的伙伴反目成仇,并用生命赎清了自己过往的罪孽,完完全全成了圣人。这就是一个“镜中我塑造了“真的我的过程,故事虽然俗套,可其中所蕴含的心理学依据却非常充分。

我的那位来访者,在我们咨询之后,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最终他打破了小时候父母的”咒语“,过了初级会计的考试,现在正在进军中级会计师。他现在看到数字也不打哆嗦了,进入财务室也不会因为看到钱紧张了。他曾经感叹道:”没想到我父母对我的影响这么大,我可不能随便跟我儿子说话了!“

美国社会学家给出答案:只因父母经常说他笨,他真的变笨了的原因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再为大家讲我生活中的一件事:我有一次坐车送二宝上幼儿园,车上人很多,虽然司机一直说”请主动给抱小孩的人让座“,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动。其中,一个年轻人正躺在座椅上睡觉,一个人占了两个座位。

我家二宝哭闹着要坐,并用手指着那个年轻人。但年轻人当做没听见,没看见,依旧我行我素。这个时候,我安慰二宝说:“这位叔叔太累了,让他睡一会儿吧,他睡醒了肯定会腾出座位来的。”几分钟之后,那个年轻人睁开了眼,一副刚刚睡醒的样子,然后坐直了身子,把另一个座位让给了我和二宝。

孩子哭闹着要坐,年轻人不理不睬,而我的一句安慰之语却让年轻人客气地让座,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年轻人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变了。

可想而知,一开始,年轻人对自己的认知是“我占着两个座位,你们能拿我怎样”的无赖心理。但是,当他听道我对他的评价后,他对自己的认知也悄然变成了:“我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只是太累了,需要休息一会儿。”他的“自我观”变化了,随即,其相应的行为也就跟着变化了。

个体往往需要通过社会中其他人的评判,才能完成对自我的认识。这一点告诉我们,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很多时候是由社会反馈决定的,别人认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美国社会学家给出答案:只因父母经常说他笨,他真的变笨了的原因

如何让魔咒点石成金

父母的话对孩子如此重要,那我们要如何跟孩子说话呢?

苏格拉底曾经提出过”说话的三个筛子“,他教育学生说话的时候要过三个筛子:这是真的吗?这是善意的吗?这是重要的吗?

当我们跟别人说到时候要先确保是真的,然后确保是善意的,最后确保这件事情是重要的,这时开口,对于沟通就有特别的意义。

说话的三个筛子对于我们做父母的也非常重要,我们本着对孩子的一颗爱心,却说出了恶毒的”咒语“,这肯定不是大部分父母想见到的情况。

面对孩子我们开口之前一定要问自己三个问题:这是真的吗?这是善意的吗?是重要的吗?

除了这三个问题我建议再加上这两个:我怎么说孩子更愿意听?说完之后问自己:我说的孩子理解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就从新用编码,再继续沟通,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当我们把批评和指责的话语变成鼓励和充满爱、理解的话的时候,就可以点石成金,发现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积极向上。因为我们的口中,有着孩子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父母   筛子   社会学家   来访者   美国   圣人   认知   座位   儿子   看法   说话   年轻人   母亲   女儿   答案   自我   评价   原因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