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这样回应将来孩子更聪明更爱学习

“为什么天是蓝的?”

“为什么大人很大?”

“为什么我这么小?”------

当孩子开始会说话后,相信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我们的孩子突然变成了“为什么”宝宝。

他的为什么有些有答案,有些没有,而且同一个问题就算我们给了答案,有些时候他还会继续问,就好像根本没有听到我们的答案一样。

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这样回应将来孩子更聪明更爱学习

同时另外一件事情也在发生,有一些孩子变成了“不知道”小孩。当父母问他问题的时候,他经常会习惯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这两种现象看似完全不同,但问题的根源其实是同一个。

一方面,孩子向我们提问时,我们的态度,会成为孩子回答问题时的参考;另一方面,孩子回答问题的质量,也往往和我们问问题的质量直接相关。

也就是说,孩子答得不好,可能是我们问得不太适合孩子回答。如果我们可以掌握一些提问技巧,面对孩子的提问或回答,我们就可以启发孩子进行更多的思考。

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这样回应将来孩子更聪明更爱学习

著名脑科学Dr魏给我们总结了三个步骤:1、要学会给孩子及时的反馈,2、要激发孩子提问的兴趣,3、帮助孩子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三个步骤是如何在孩子的身上发生作用的呢?现在听我给大家慢慢道来。

一、给孩子及时的反馈,把“不知道”换成“我们一起找答案”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增加跟孩子的互动,及时给他们反馈,有利于家长理解孩子的需求、建立安全感,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有帮助。

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这样回应将来孩子更聪明更爱学习

美国儿科协会建议:从婴儿期开始,当宝宝对你笑了,甚至只是眼睛看着你,或者好奇的看着别的地方,你都可以开始给他回应,多跟他说话,多跟他互动。

比如宝宝一直盯着窗台的花,你就可以对孩子说:“宝宝,你在看着这朵花啊?我们凑近点去看看!是不是觉得这朵花很漂亮啊?”虽然宝宝自己不会说话,我们在那边像自言自语,但是咱们还是要坚持下去,我们现在的积极反馈会成为孩子以后积极探索世界的源动力。

我们再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当孩子问“妈妈,为什么鸟能在天上飞啊?”我们要如何回答?

很多人会想“会飞就是会飞啊,你怎么不问为什么会走呢,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啊?”觉得没必要,于是我们就不回答或者随便说说,转移话题应付孩子。这样做对咱们来说是最省力的法,可却人为地关上了孩子的思考之门。

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这样回应将来孩子更聪明更爱学习

很多后来习惯说“不知道”的孩子,一开始最喜欢说的恰恰是“为什么”,而由于他问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良好的回应,于是孩子只能渐渐习惯了不问、不学、不思考。

思维力的培养,起源自我们如何应对“小小科学家”的提问。请尊重孩子的问题,给孩子及时、恰当的反馈。

不过有时候孩子就是喜欢一直问为什么,这时可能是孩子想要获得我们的关注,我们只要给他拥抱和关切即可。但是有些孩子是真的求知欲旺盛,他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可是我们根本答不上来,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用“我不知道”来敷衍孩子,我们可以换成“这这个我不确定,我们可以一起试试,或上网查查”

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这样回应将来孩子更聪明更爱学习

二:激发孩子的提问兴趣:把“明白了吧”换成“还有问题吗?”

有些爸爸妈妈会很委屈地来问我:“我也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啦,可为什么总是和孩子聊不下去呢?

这里面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有时是直接给孩子答案了,所以几句话就把天给聊死了,没有留和孩子一起探索的空间。例:

宝贝:“妈妈为什么鸟能在天上飞啊?”

妈妈:“因为有翅膀啊!”

宝贝:“为什么有翅膀就能飞啊?”

妈妈:“有翅膀扇着风,就飞了。”

宝贝:“哦”。

这是很多人习惯性的给孩子的答案,可是这样对话之后,孩子以后还会对飞机怎么能在空中飞起来有更多的探索吗?他会不会也觉得“因为飞机有翅膀就算了呢?

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这样回应将来孩子更聪明更爱学习

再有就是,我们成年人聊天的时候,会照着双方感兴趣的话题聊。可是面对小孩的时候,却总是喜欢以自己为主导,控制聊天的走向。这可能是我们成年人的通病。

有时我在回答完大宝的问题之后,随口就会说一句“这回明白了吧?记住了吧?”结果往往之后的几天他很少提问了。

其实我们一起想想看,当沟通变成一种刻意的知识灌输或考试测验,孩子提问题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低了。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对孩子说一句“你还有问题么?“会让他下次还想提问,激发他的思考。

所以要鼓励孩子多提问题,这样也才能不断激发他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望。让我们一起把”“明白了吧!”换成“还有问题吗?”

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这样回应将来孩子更聪明更爱学习

三、:用启发式语言帮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把“给答案”换成“启发式提问”

通过一、二有些朋友可能会误解成不管孩子问什么,一定回答。其实,并非如此。

孩子的思考能力比较低,不能清晰地定义问题,对问题和答案的复杂程度并不能理解。当孩子问我们问题时,他可能还处在自己思考的过程中,咱们有时候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了孩子,这样,虽然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孩子以后遇到各种疑难问题,总希望找家长要答案,这对发展孩子的思维力并没有好处。

我们要有意识地针对孩子这个层面的能力进行“启发式提问,来鼓励孩子更好地发展并掌握这个层面的思考能力。去思考、去分析,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的方法。当孩子自己得到答案的时候,他才会充满了成就感,他的思维能力也会逐渐提高,从而产生新的动力。

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这样回应将来孩子更聪明更爱学习

我们以飞机为例啊:

宝贝:“飞机为什么可以在空中飞?”

妈妈:“对啊,为什么啊?还有什么也会飞啊?”

宝贝:“小鸟会飞!瓢虫会飞!”

妈妈:“对啊,飞机会飞,小鸟会飞,瓢虫也会飞,为什么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点么?”

孩子能回答多少算多少,为难还可以找飞机和小鸟的图片给他看看,引导他去观察、发现和总结。

“是不是比空气重?是不是要使劲才能飞?飞机怎么使劲呢?”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思考飞机和小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飞行的基本原理就会呼之欲出。

伴随着我们的问题引导,孩子的思路也能够更有方向、更具体,而且他不是学习了一个知识点,而是一系列的知识点,外加一个思考和总结的方法。

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这样回应将来孩子更聪明更爱学习

不论是育儿还是后面更高级的教育,咱们的目的都不是为了让孩子记知识点,而是为了通过问题的展开和追寻,激发他的兴趣,训练他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多问“为什么”,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分析,给出自己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是提供了辅助和总结,让我们大人的思路也在孩子面前展示一下,这样才是真正的思维训练。

可能有人会说,很多问题我自己都不知道、不理解,怎么回答他啊?而且孩子这么小,和他说这么多,有用么?他能理解么?

其实,做一个什么都懂的父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我们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我们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孩子   启发式   瓢虫   知识点   小鸟   将来   翅膀   思维   反馈   兴趣   飞机   答案   能力   妈妈   宝宝   宝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