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点滴回忆

我的“小学”阶段,是文革时期。记得一年级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也没有普通话教育,老师就讲“地方书面话”。

后来到了高年级,不知为什么,语文书没用了。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每到他来上课,开始就讲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几乎每天一样,估计这是当时上面的要求。政治教育后,就为我们讲故事。大家都喜欢听,所以课堂纪律是所有课中最好的。

记得那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说《高玉宝》,大家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而起伏。老师讲得有声有色,有一次,同学们都听得哭了起来。故事的感染力实在是大!

文革点滴回忆

在小学阶段,令我最难忘的表扬是一次作文表扬。这是老师第一次把我的习作读给大家听。下课后,许多同学都围拢来,言语比平时好听客气多了,邀我一起玩的人也比平时多了好几倍……这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优秀”的好处。

那时的作文基本都是写做好事,或者是加割草等劳动之类。做好事,基本是编的,哪有那么多好事可做可写。

写做好事前,都千篇一律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这是最大的套路。老师说,这样写就具体了。比如,看到一个老婆婆摔倒了,我就想起毛主席的教导,向雷锋同志学习。于是,我就走过去把老婆婆扶起来……

小学生写作文,大多都是为了完成老师要求的任务,哪里会有几个自觉的,喜欢的去写。所以基本谈不上真情实感。估计老师也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一些方法,真正激发孩子写作兴趣何其容易。

但是对于偶尔的表扬,孩子还是喜欢的,还是有点作用的。其实,这些都是外在的,不是真正喜欢写作。因为这次表扬,我突然喜欢起作文课来。其实小小的心也是贪着虚名的。

文革点滴回忆

在此期间,还有一件事是印在我心中的。我的二妈是地主婆,她的丈夫是土改中被枪毙的。之后,她就一直住在我家。文盲的二妈每月要用书面形式向村里汇报自己都干了些什么。我上学学了几个字后,二妈就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了(之前一直请村里文化人去写的,写了就要拿些东西谢,比如一包烟,一斤酒。虽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二妈说干了什么,我就一字不改写下来。

汇报

这个月,我就在家干家务,没有外出,也没有人来我家。

汇报人:陆桂莲

*月*号

每月写的大同小异,后来,我就懂了,二妈就不用口述了,我就直接写了完事。为此,我也深感自豪!那一阶段,我明白了,读书有用,读书,派上大用场了!


文革点滴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割草   真情实感   虚名   老婆婆   习作   有声有色   大同小异   文革   村里   点滴   平时   我家   阶段   老师   孩子   小学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