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营养”你了解几分?

听说了一个新的词语叫做“心理营养”,是由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老师提出的,她通过三十余年的教学与研究发现,人的心理问题与早年养育息息相关,提出了人的养育应该注重早年心里抚养。


有很多新手爸妈认为,孩子在前三年,尤其是刚出生那会,孩子只会吃饱了就睡,只要照顾好饮食起居就可以,却忽略了心理的抚慰。


首先,关注下我们人类是怎么接触这个社会的?是通过眼、耳、鼻、舌、身与外界发生关联,对应到的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完成了孩子的吃喝,也就是完成了孩子的嗅觉和味觉,那么其他视觉、听觉、触觉,这三觉叫做“心理营养”,能直接通过大脑积攒下来成为心理成长的内容。


“心理营养”你了解几分?


国外曾经做过一个这方面的实验,实验召集是在一群大学进行。


为此科学家布置了一间实验室,实验室的布置按照日常布置好,有床可以休息,有椅子可以坐,有卫生间可以用,如果你想吃什么有人专门送,可以说你想拥有的吃喝拉撒睡无忧。


唯独的条件就是被试着需要带上护目镜,手上要带手套,房间里没有声音、没有文字、感官被降低到最低,不能与人交流,也没有电视可以看。


被应试者按照在房间所呆的时长能得相应的报酬,条件一公布很多应试者纷纷报名,这可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吃喝都满足还有钱赚。


应试者经过简单的心里测试就进入了房间,开始时,很多人进去以后就开始要吃的,吃饱了就睡,睡醒了接着吃。直到第三天,有些应试者就开始睡不着了,他们在屋子里踱步,一会坐起来,一会躺下去,来回折腾,感受到度分如年。


经过测试,被测试者平均待76小时就会出来,能熬过100小时的少之又少。呆的时间不是越多赚钱越多么?应试者表示,刚开始进去一切良好,但过了两三天就会无名的烦躁,坐立不安,心神不宁,感觉如果自己再待下去就会被憋疯。


“心理营养”你了解几分?


还有,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你被派到外地出差,需要乘坐火车,如果超过20个小时以上的乘车时间就会感觉无聊。


我工作那会曾被派到四川学习,打了一张卧铺票,需要乘车时间29小时,刚开始一切新鲜,觉得不就是个长途旅行么,还有同事陪同,一定会充满乐趣。


但事实时,通过这无所事事爬上卧铺睡觉,到点吃饭,聊聊天之外没有别的乐趣。到后来,我们两个人,每经过一个大站的停靠都要走出火车车厢去站台透透气,待列车员喊话上车才回来。


如果你在没有手机、报纸杂志作为长途陪伴,你就会觉得长路漫漫。如果在列车上又找不到一个人说话,那你一定有想种想赶快结束的冲动,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列车上有人在打牌、一群人在玩益智游戏,这是为了防止一种被叫做“旅行性精神病”的发生。


回到我们的孩子身上,试想,一个不能说话,不能表达需求,不会翻身行走的婴儿,他们只能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需要大人来帮帮他。这就是大脑缺乏了心理营养。


人从出生开始就不仅需要物质的满足,也需要精神的满足,让婴儿看到人脸,听到声音,感受家人的爱抚,就是心理营养的来源,所以新手爸妈们,下班了多陪陪这个小生命,多去抱抱他,给他多说说话,虽然他还什么都听不懂,但刺激听觉给心理注入营养也是关键期。


对于这么聪明的人类,我们怎么可能就是傻吃傻睡呢?我们成长的每一天,都需要心理营养的摄入,这才是未来心理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营养   心理   触觉   味觉   嗅觉   听觉   早年   长途   大脑   婴儿   说话   小时   孩子   测试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