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事记|老西藏人,新西藏人

(本文系作者于2020年5月前往西藏昌都八宿县人民医院医疗援藏所记,原刊载于知乎)

援藏期间,我一直放不下一件事。

那是我来到医院经手的第一个病人,进入医院的第二天,急诊科抢救。

接到电话的时候,我还在熟悉手术室的设备器材,被告知急诊科来了两个重伤的患者,其中一个需要立即气管插管。

我拿着插管箱就奔下了楼。

抢救室躺着的是两个穿着橙色工装的建筑工人,听说是附近工地发生了坠落伤。

一个下肢骨折,意识还在,反应也还可以。

另一个伤势较重,意识模糊,呼之不应,右股骨骨折,左小腿撕裂伤,双手还有明显的淤青。

医疗队急诊科的卓医生让我在1号抢救室插管抢救,他则在2号抢救室负责另外一名病人。

八宿县人民医院的急诊科是刚成立的科室,是在创建二级乙等医院时,由上一批医疗队组织建立的。

也因此,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都是从其他科室抽调过来的,没有太多抢救经验。

我简单评估了一下患者,然后立即进行气管插管。

喉镜置入,声门都是痰液和血液的混合物,视野很不清楚。随着微弱的呼吸,声门在喉镜视野下隐隐约约,

我抓住呼吸的一个间隙,将插管导管插入声门。

此时的患者的心率达到120次,饱和度仅有80%,呼吸幅度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血压袖带测不出血压。

多发伤的患者,身体内部常常存在多处出血,因此低血压、快心率是常见的反应。此时应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循环容量,并通过药物支持循环。同时,也要找到潜在的出血点,尽可能止血干预。

但是,医疗队的护士婷婷一直打不进静脉针,连肘关节的静脉也置不进针。

“叫B超室来做腹部B超,看看是不是腹腔有出血,给我深静脉穿刺包,我直接穿深静脉了。”我对旁边的护士说道。

由于血容量显著降低,外周静脉回流不足,静脉针很难打进去。此时为了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只能通过中心静脉穿刺,将导管穿刺进直接连通心脏的大静脉,这样可以迅速的给药并快速补充血容量。

但这一操作,也伴随着许多并发症风险,要求麻醉医生有熟练的穿刺技巧。

我直接选择锁骨下静脉入路。

尽管这一选择造成气胸、血气胸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但因为患者体位不便,颈内静脉的充盈也明显降低,锁骨下是更为迅速的入路。

我仍然记得师傅教我锁骨下穿刺时候的那句话,“确定了位置就不要犹豫不要怕,对准方向负压进针。”

一针见血!我迅速置入导丝,再顺着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固定、连接、输液一气呵成。

“袖带还是测不出血压,桡动脉几乎摸不到。”护士的语气十分急迫。

“先把去甲走上,去把手术室那个有创动脉压传感器拿过来,还有模块,穿刺针给我。”我紧接着开始准备肱动脉穿刺。

抢救过程中,血压的实时监测是指导抢救药物的关键指标。过低的血压袖带测不出,只能通过动脉置管进行有创监测。

但此时,我完全摸不到肱动脉的搏动,拿着穿刺针,找不到进针的位置。

此时监护仪开始高声报警——心率降到30次,随时可能停搏。

“快按。”我对着旁边急诊科的医生说道,他略显生疏的做好手势,开始心脏按压。

“婷婷你来做穿刺,给我肾上腺素,1mg静推。”我开始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

心率的陡然降低,有可能是血压太低无法支持心脏供血,但因为B超没有发现腹腔出血,股骨的出血量也不大,且医疗队的骨科医生孙主任来了以后也把骨折部位进行了固定包扎。

“给我手电筒,我看看瞳孔。”我怀疑脑出血加重了。

就在15分钟前,还能看到的对光反射在此时已经几乎没了反应,瞳孔进一步散大。

这是我最担心的事情。

颅脑创伤所造成的脑出血,首先需要CT诊断,紧接着就是手术开颅减压。

但八宿县医院,没有CT,也没有满足开颅手术条件的层流和手术器械,

唯一的办法,是支撑住体征,坚持转运到昌都市。

在第3支肾上腺素从中心静脉给进去以后,心率终于恢复了过来,但血压仍然测不到,动脉置管也没能成功。

“把去甲开到15,先静推2ml,碳酸氢钠挂上。”我尽可能的增大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来支撑住血压,同时纠正酸碱平衡。

这里没有血气仪,所以没办法了解患者酸碱和电解质的数据。我只能凭借经验调整,但此时,心率又进一步往下掉。

“肾上腺素再推一支,再去找个输液泵把肾上腺素泵上,急诊科没有就去手术室拿。”配置并不全面的抢救室,仅有一台输液泵,很多抢救药也配置不全。

刚说完这句话,监护仪再次报警——多发室早,室早二联律。

我看着心电图上穿插着的室早二联律,这说明此时心脏的功能已经明显紊乱,再往后就是室颤和停搏。

“给我一支利多,另外肾上腺素一支静推,总量现在多少了?”我想旁边的护士问到。

“总共用了14支了。”护士回答到。

我看着时间,抢救一共进行了快50分钟,肾上腺素用量按照指南3-5分钟的重复剂量,14mg也算很大了。

但即使在如此大的剂量下,心率仍然进一步下降,而整个医院,又没有异丙肾上腺素之类提高心率的抢救药物。

“小蒋,能回来吗?” 医疗队队长孙主任从隔壁走过来询问。

“还是窦律,我再试试。”我把按压的医生换下,看着心电图的波形继续按压,“再推两支肾上腺素,看能不能顶上来。”

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

护士给我擦汗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浑身都湿透了。

“主任,心率实在维持不住,瞳孔已经完全散大了,我实在没办法......”我给孙队长报告。

“辛苦了,你休息一下,这边我们来处理。”孙队长拍了拍我的肩膀。

离开抢救室,我瘫倒在急诊科的走廊上,

嚎啕大哭。


这是在我手上走掉的第二个病人,第一个是实习时候在心内科送走的一位重度心衰的老太。

见过很多颅脑创伤。无数个手术室的夜班,接到神经外科电话插管,然后到手术室开颅;我也同样是用药撑着血压,撑着循环,然后脑外科迅速减压,我再把内环境和体征调整好,顺利的送到ICU。

我记得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药,记得血气一个个变动的参数,记得监护仪规律、安稳的声音,

但对这个病人,我只记住了那天他的工友告诉我:

他是河南人,老婆在家里还带着上初中的女儿,全家就靠他在西藏打工赚钱。

我只记得,他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

一个我没能救回来的人。


孙队长说,他们是新西藏人。

是从内地背井离乡,来到这环境陌生而恶劣的地方勤恳工作的人。

如果从医院的三楼往河对岸的新县城望去,还能看到许多的工地每天在轰隆隆的作响。这些工地上的工人,大多是从内地跟着工程队一起过来的。

河南,安徽,四川,云南,贵州。

因为西藏工地给的工资高,所以即使风险大,他们还是义无反顾来了。

也因为他们来了,藏民住进了楼房,砖土结构的藏屋换成了钢筋混凝土;远处的双语幼儿园即将落成,而这里的小学和中学早就和内地一样整洁漂亮了。

新西藏人,也带来了新西藏。

穿城而过的318国道和县域内随处可见的建设工地,让车祸、坠落伤、多发伤在这里十分常见。

过去,八宿县医院没有急诊科,外伤患者直接送到外科病房处理,但也只能做做固定、包扎,稍微复杂一点的创伤没有办法处理,而要是碰到活动性的胸腹部出血、颅脑创伤,因为没有专业的外科团队,只能让救护车送到上一级昌都市医院进行治疗。

但5个小时的路程,犹如一道鬼门关,不是每个人都有幸挺过。

接诊的第一例创伤患者,打击了医疗队的所有人。

我仍记得周总结的那个下午,孙队长叹了口气说,

“总不能来看看病就走了,总要留下点什么。”

后面的日子,大家都带着这一句话工作。

影像科的鲍光进医生每天都在教江村和索朗关于CT的影像诊断,新院区的CT机也安装好了,

他说,以后的颅脑创伤、腹部创伤,管他什么创伤,都能够精确诊断了。

援藏事记|老西藏人,新西藏人

检验科的李娜老师也采购并培训了新的免疫仪,手把手带教了结核等传染病的检验,八宿县第一个输血科和血库也即将通过验收,

她说,不仅是传染病检验,术前和急诊的实验室检查也基本完备,以后的临床用血、术前八项、激素甚至肿瘤标志物都能保证了。

援藏事记|老西藏人,新西藏人

急诊科也开始了密集的业务培训,护理规范、常见疾病诊疗,都在一天一天的课件和带教中逐步提升,婷婷姐每天和我抱怨他们的护士操作如何如何不规范,但紧接着又义无反顾的一遍遍示教。

援藏事记|老西藏人,新西藏人

普外科的张主任雷打不动的每周五进行急腹症的培训,他带着外科医生们查房、清创、手术,也亲自给他们改医嘱、收住院,

援藏事记|老西藏人,新西藏人

而我和孙队长,则张罗着新院区的手术室布置和骨科手术开展的条件和细节。需要采购哪些手术器械和设备、医疗耗材要如何更新,需要哪些麻醉相关设备、苏醒室如何配置,层流和新风是否达到关节手术标准,空气培养的指标又是否能过关,

援藏事记|老西藏人,新西藏人


8月,八宿县人民医院搬入了新院区。

援藏事记|老西藏人,新西藏人

这里有了科学规划的门急诊和病房大楼,有层流洁净的手术室和产房,有设施完善的急诊科,有完整先进的辅诊片区。

援藏事记|老西藏人,新西藏人

更重要的是,

八宿县,有了全新的创伤急救中心。

援藏事记|老西藏人,新西藏人

从第一个周总结时,由医疗队的队员们写下这份建设实施方案,到依托新院区急诊科挂牌创伤急救中心,每一步走的都不容易。

援藏事记|老西藏人,新西藏人

如果说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预防,是保障老西藏人在这片土地的医疗权利,

那么完善急诊救护、提高创伤救治水平,则是让建设这片土地的新西藏人不再寒心。


九月,第19批援藏医疗队的最后一批队员即将返程。

本周,第20批援藏医疗队也即将从上海出发,挺进高原。

从十九年前,医院的第一批前辈踏上高原,到如今我们亲眼见证在藏东高原上立起的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医院,这是我们留下的“高原浪花白”的故事。

援藏事记|老西藏人,新西藏人

第19批医疗队部分队员合影

援藏事记|老西藏人,新西藏人

第19批医疗队部分队员合影

后来一想,其实孙队那句话没说全,

老西藏人与新西藏人,

都是新的西藏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昌都   医疗队   颅脑   肾上腺素   心率   西藏   手术室   静脉   创伤   队长   血压   护士   患者   急诊科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