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事记|八宿的天空与土地

(本文系作者于2020年5月前往西藏昌都八宿县人民医院医疗援藏所记,原刊载于知乎)

这是我来西藏的第三周。

三周以前,从昌都邦达机场降落,过业拉山,下72拐,来到了这个叫做八宿的县城。

八宿县人民医院,这是我工作的地方。

这三周,克服不太严重的高原反应,和上一批医疗队交接援藏工作,制定这三个月的初步计划,再熟悉医院的各个环节、科室和流程。

尽管还是经常感觉胸闷,走快了步子会稍微有些喘,但我大体上已经适应了这个不大的小城。

穿城而过的318国道,横跨怒江的怒江大桥,以及怒江对岸新耸立起来的住宅区、电视台。在两座大山中间,八宿县城像一颗祖母绿,闪耀在皑皑雪山之间。

这里生活着近4万八宿人。

援藏事记|八宿的天空与土地

这是一个接近天空的地方

县城往东,是有名的多拉神山。

多拉是转山的圣地。

藏族人转山,既是积累功德,也是祈求神的庇佑。于是这座规模不大的神山,有了漫山遍野的经幡、有了遍布到山顶的六字真言、有了指向天空的石碓。

幸运的,还可以见到高山草原上的羚羊。

援藏事记|八宿的天空与土地

从山门往上,

密密麻麻的阶梯边立着有新有旧的转经筒,年迈的爷爷奶奶带着孙子一边走一边转,像是把上一辈对天空和佛祖的敬畏,郑重的交给下一代。

也有原本就住在附近的孩子,三两成群的在山门下玩,他们的边上挂了无数条祈求庇佑的经幡,上面写着藏语佛经,在高原凌冽的风中呼呼作响。

援藏事记|八宿的天空与土地

这大概是西藏人最虔诚的浪漫。

尽管世俗的种种都已经随着交通、经贸来往于藏区的各个城市,但循着高山望向天空的目光却始终刻在了藏族人的灵魂里。

他们的歌声中仍然在歌颂太阳、星星和天空,他们把高山比作祖先,把雄鹰比作父亲,在一代一代的接替中,有了自己独特的图腾。

多拉之所以成为神山,或许是因为千百年前某个活佛的神迹,也或许是因为在这个地方,藏族人离心中的天空可以更近,他们的灵魂可以乘着秃鹰,飞向高空。

这也是一个伏贴土地的地方

尽管层层环抱的大山,让这个小镇与外界的沟通十分困难,仅有的318国道也时常因为塌方、泥石流而中断交通,但物资的匮乏并未减少这里人们的生活乐趣。

夜幕降临后逐渐热闹的武钢广场,以及随着广场音乐所有人都可以跳起来的锅庄舞,从年迈的藏袍老爷爷,到穿着“时尚”、还烫了头发的年轻人,锅庄舞大概是这里最为通用的社交语言。

旁边的藏族女人牵着还没上学的孩子在舞池边上学步,大些的孩子骑着玩具车穿梭于广场中间,内圈和外圈两拨人跳着同样的舞步。

远眺,觉得这是一群富足的人。

援藏事记|八宿的天空与土地

而更加有趣的是走在街头巷尾,可以看到一头两头散步的牦牛。

白天,它们在路边的草丛或工地边吃些野草,晚上就干脆霸占国道单纯的散散步。

有些身上还披着常常的牛毛,耷拉下来是牦牛的样子;有些可能退了毛,长得像山下平原的小黄牛。

我问这边的藏族人,这些随意散步的牦牛,不用看着守着,不会走丢或是迷路吗?

他说,不用,他们都知道回家。

或许在牦牛眼里,这也是它们的小镇。


伏贴土地的人们,也有着对生活异于常人的隐忍

或许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长期缺医少药的现实,与病痛共同生活是这里人们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那天诊室里来的藏族老奶奶,因为在家做农活的时候摔了跤,左手骨折。

她的女儿是县政府的职工,尽管政府给她们家分配了带电梯的住房,但老奶奶仍然放不下老宅那的土地,

“我妈妈还是想住在原来的屋子,家里还有几头牛,也种了些菜,她就是因为那天干活受伤了”她的女儿给我们介绍病情。

如果不是她女儿知道有医疗队坚持带她来看病,老奶奶可能就忍着这样的疼痛过下去了。

快半个月的陈旧性骨折,骨科老师带着两个大男人一起做手法复位,老奶奶硬是忍着一声也没叫出来。

援藏事记|八宿的天空与土地

老一辈的藏族人,大多不通汉语。

他们常常对医疗队的成员说了一段话,我们只能表示听不懂。

但那天的老奶奶复位以后说了一段长长的藏语,并用打了石膏的手作了个揖,

那大概是我听懂的第一句藏语,

她在说,

谢谢。


作为一个扶贫援藏医疗队的队员,我曾不理解在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的地方,为何不简单的把人们迁到环境更好、更方便的城市,

而来了西藏以后,我渐渐明白藏区这看似恶劣、贫瘠的土地,却也是这个民族千百年来未曾离开的故土。

巍峨的雪山、千年不化的冰川、以及穿山而过的江河,连同走多远都知道回家的牦牛和盘旋在山顶的秃鹰,这些看似“不适居住”的环境,构成了藏族人称之为“家”的全部记忆。

既是家,便没有离开的道理。

于是,我渐渐明白全民体检、免费教育、各省点对点援助,这些在扶贫工作中一个一个具体的举措,是国家对这里的承诺。

让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更好”,这承诺既简单,却又气势磅礴。


我以为,年轻的时候,能够走遍祖国的山川江河,感受不同土地上的人和事,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经历。

于是写下“援藏事记”,

用这个专栏,记录在藏的感受与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昌都   藏语   怒江   多拉   藏族   伏贴   土地   高山   医疗队   藏族人   天空   牦牛   西藏   老奶奶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