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越来越多人关闭“朋友圈”?心理学分析:“利弊”在一念之间

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微信日活跃的用户量高达10.9亿,然而这其中发朋友圈的人数却只有1.2亿,有些人是选择只看不发,而有的则是直接就关闭掉了自己的“朋友圈”。

而实际上,在微信刚刚上线的时候,开放朋友圈的人其实不在少数。很多人会在朋友圈里宣泄自己的情绪、分享自己的生活,给朋友点赞、评论,与朋友进行各种有趣的互动。

为啥越来越多人关闭“朋友圈”?心理学分析:“利弊”在一念之间

然而现在点进别人的朋友圈,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句话:该朋友暂未开放朋友圈。那么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关闭“朋友圈”呢?心理学上分析:“利弊”在一念之间。

蔡康永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看一下我们的朋友圈,就知道我们为了要营造那个给别人看的橱窗,压抑了多少自己。”

为啥越来越多人关闭“朋友圈”?心理学分析:“利弊”在一念之间

他举例说到,我们拍照时绝不会去拍一碗烂透了的阳春面,而如果我们这么做了,那其实是在向他人撒娇,希望别人可以说一句:“你工作这么辛苦才吃这么一点点。”

而之所以会在朋友圈压抑自己,去营造和打扮出一个供人观看的橱窗,实际上是希望能够被关注和被认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的会发现,我们不断地压抑自己,隐藏起真实的生活,在朋友圈发布内容来引起关注、认同,然而这些内容在别人看来其实却是那么无趣的事情,甚至很多人会选择一滑而过,连看都不看一眼,让你的努力营造看起来像一个“笑话”。

为啥越来越多人关闭“朋友圈”?心理学分析:“利弊”在一念之间

就像微博上的这样一句话:“除了真正在意你的人,没有人会点开你的头像浏览朋友圈。”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去压抑自己来索取他人的认同,而是更愿意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真实的世界当中,更愿意花时节在真实的事情上面,努力的去过好自己真实的生活。

很多人在朋友圈发布自己的心情、生活,而这本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任,愿意将个人的情绪、隐私生活与他们分享。然而随着微信好友里添加了越来越多不相关的人,所以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暴露,现在发布朋友圈还需要设置“不可观看的人”,时间一长就会觉得有些麻烦。

为啥越来越多人关闭“朋友圈”?心理学分析:“利弊”在一念之间

除此以外,有一些朋友并不能够理解和认同自己发布的内容,甚至会把它当成是一个饭后笑谈与他人分享,导致个人隐私被暴露出去。

像是明星黄晓明最早使用朋友圈是用来与朋友分享,然而随着微信里添加的好友越来越多,微信里就出现了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有一个朋友就截图了他的朋友圈内容,并发布到了网络上,导致他个人的隐私生活被大众关注和讨论

为啥越来越多人关闭“朋友圈”?心理学分析:“利弊”在一念之间

而至此以后,他也不敢再随意地去发布朋友圈,每次发布朋友圈都需要斟酌再三,而这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这也是来越多的人就不愿意再发朋友圈,而是选择把它关闭的原因。

朋友圈的存在其实是有利也有弊的,一方面它不失为维持人际关系的一个“通道”然而现如今很多人的朋友圈已经逐渐地“变味”了,朋友圈的社交更多的成为了一种“无效社交”

为啥越来越多人关闭“朋友圈”?心理学分析:“利弊”在一念之间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要理智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圈”,如果觉得朋友圈存在的意义对于自己而言是弊大于利的,那么关闭朋友圈未尝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相反的如果觉得朋友圈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更多,那在使用朋友圈的时候,就要注意避免暴露自己的“弱点”。

更重要的一点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需要在真实生活中去维系的,而不能够单单依靠朋友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朋友圈   阳春面   利弊   社交   橱窗   人际关系   心理学   情绪   隐私   事情   好友   努力   真实   时间   朋友   更多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