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偷窃瘾”的人越来越多,明明有钱还要偷,这种人是什么心理?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虽说钱财是大多数人都极其渴求的事物,但我们在获取钱财时,也应该通过合法合规的渠道,不能铤而走险,通过旁门左道获取钱财。

现实生活当中,“取财无道”的行为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偷窃”。但其实并非所有的偷窃犯都是为了钱财犯下罪行,其中不乏有些是患有“偷窃瘾”。

犯“偷窃瘾”的人越来越多,明明有钱还要偷,这种人是什么心理?

“偷窃瘾”又称“偷窃癖”,属于意志控制障碍范畴的精神障碍,患有“偷窃瘾”的人会反复出现无法自制的偷窃行为,并且他们的偷窃目的并不是为了牟取经济利益,而是纯粹出于无法抗拒的心理冲动。

因此,这类窃贼的人员组成要比一般窃贼更加复杂,其中甚至不乏有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有些人患上“偷窃瘾”呢?经过心理学家的分析,主要形成原因有以下两点。

犯“偷窃瘾”的人越来越多,明明有钱还要偷,这种人是什么心理?

一是秉性使然。虽然《三字经》当中主张“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但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发现,每个人的秉性并不一致,有的人秉性好,有的人秉性略逊一筹。

也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差异,有些二胎家庭才会出现一个孩子特别讲礼貌而另外一个孩子文明礼仪表现不佳的情况。

犯“偷窃瘾”的人越来越多,明明有钱还要偷,这种人是什么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偷窃瘾”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从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开始,进而被不断放大。换句话说,秉性差的人并不一定会患上“偷窃瘾”,但患有“偷窃瘾”的人,其秉性往往都比常人要逊色一些。

二是环境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倘若在成长过程当中,环境因素能够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相契合,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将形成鲜明的个性,很容易就可以跟他人区分开来,也就是达到好人坏人“一看便知”的效果。

犯“偷窃瘾”的人越来越多,明明有钱还要偷,这种人是什么心理?

但现实生活当中,大多数人都没办法在这种理想状态之下成长,所以我们表现出来的个性与内心深处的“本心”是有所偏差的。

心理学家表示,倘若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过于显著,那么一个人在个性发展过程当中很可能会迷失自我,找不到准确的自我定位,最终发展成为变态心理,而“偷窃瘾”就是其中相当典型的表现。

犯“偷窃瘾”的人越来越多,明明有钱还要偷,这种人是什么心理?

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患有“偷窃瘾”的人数并不少,只不过因为他们的偷窃行为只是为了心理上的满足,事后往往会把偷的东西物归原主,所以遭到警方逮捕处置的人数相对较少。

对于那些依然深受“偷窃瘾”折磨的人,他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戒瘾”,千万不要怀揣着侥幸心理,游走于法律的“刀刃”之上。

通常来说,“戒瘾”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催眠和行为疗法、生活技能技巧训练、厌恶疗法等,其中较为常见的当属厌恶疗法。

犯“偷窃瘾”的人越来越多,明明有钱还要偷,这种人是什么心理?

患有“偷窃瘾”的人会因为偷窃得手而感到心满意足,这种正向的反馈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错误想法,导致“偷窃瘾”愈演愈烈。

因此,要想彻底戒除“偷窃瘾”,我们就应该给予这些“患者”一个“逆反馈”,让他们在偷窃行为得手以后,感受到的不是喜悦感、满足感,而是无趣、自责,这样他们自然会逐渐对“偷窃”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心理   窃贼   秉性   心理学家   钱财   厌恶   疗法   有钱   典型   人数   因素   自我   办法   孩子   环境   个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