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吵架输了,脑海里重复着吵架画面?心理学:自尊心在作祟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美国政治学家富兰克林曾言:“争吵是一种人玩的游戏。”虽说争吵往往会带来不好的感官体验,但每个人的思想都有所差别,故而争吵也是生活中无可回避的一环。

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都曾或多或少和他人发生过争执,在这个过程当中,“占理”的一方将从争论当中胜出,不论对方最终是否接纳他的观点,“占理”一方都将感受到获胜带来的喜悦。

为什么吵架输了,脑海里重复着吵架画面?心理学:自尊心在作祟

而反观“理亏”的一方,他们往往不会承认自己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当想法发生动摇之时,他们的气势就会减弱许多,成为“无言的失败”。

相信大多数曾经历过争吵失败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明明已经结束了争吵,但是当初的那个画面会一直在自己的脑海当中回荡,久久挥之不去,有时候争吵的经历甚至会长时间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对吵架失败的画面感到如此难忘呢?经心理学家研究,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自尊心在作祟。

为什么吵架输了,脑海里重复着吵架画面?心理学:自尊心在作祟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自尊心”是一个相当常见的概念,但对于自尊心,很多人其实了解的并不多。

广义上来讲,自尊心其实与肢体上的自我保护差不多,只不过前者是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一种心理状态,而后者则是生理上的自我防卫。

而如果对自尊心加以细化可以分为自信、自爱、自负、自卑与偏执狂,前面两者是自尊心的积极效应,而后三者则是自尊心过强所引发的负面效应。

为什么吵架输了,脑海里重复着吵架画面?心理学:自尊心在作祟

当我们遭到他人言语上的恶意中伤时,我们会产生烦恼、怨恨、愤怒等负面情绪,这是自尊心当中“自爱”一环的集中体现,意味着我们的内心正在对这种不合理行为表示抗拒。

可一旦我们的自尊心过强,那么在它的驱使下,我们会过度武装自我,所有的想法、事情都要以自我为中心,不允许任何负面言论对我们的心理造成攻击,这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偏执狂”。

在跟他人争吵失败之后,倘若当初的争执画面一直在我们的脑海当中回转,那意味着我们已经出现了“偏执”的心理状态,这时候不论我们自身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从争执当中落败的事实。

为什么吵架输了,脑海里重复着吵架画面?心理学:自尊心在作祟

自尊心强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调动积极性,在解决问题时更加主动,但与此同时,自尊心地过于强大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想负担,特别是“自负”、“偏执狂”等心理状态,随时都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要想获得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我们就应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去调节个人自尊心。

很多时候,自尊心过强引发的过度自爱往往源自于对自身认知上的偏差,当我们把自身定位放得太高时,就会感觉他人的言论与想法完全没有听取的必要。

为什么吵架输了,脑海里重复着吵架画面?心理学:自尊心在作祟

因此,要想调节自尊心,我们不妨尝试以下两种方法:

个人定位上的偏差往往来源于我们见识面的狭隘,在看到世界的广袤之前,很多人都会产生“自命不凡”的错觉,认为自己是无可或缺的存在。这种错误感知让自爱感被过度放大,引发负面效应。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有效的办法拓宽自身见识面,例如阅读书籍、观看新闻报道、外出旅行等等。当我们逐渐看清世界的全貌时,这种“自命不凡”的错觉自然也就会随之消失。

为什么吵架输了,脑海里重复着吵架画面?心理学:自尊心在作祟

受个人私心的影响,我们在对自身能力、表现进行评定时,往往会有“自我感觉良好”的问题。这导致我们对自身的评定与实际状况存在一定偏差。

由于这种偏差会加剧我们自爱感的扭曲,故而要想调节自尊心过强的问题,我们就必须结合他人的评价,更加理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自尊心   画面   都会   自命不凡   偏执狂   自爱   偏差   负面   心理学   见识   效应   想法   观点   状态   自我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