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的农村人,心里都有过一匹马

在农业现代化突飞猛进的今天,庄稼从播种到收获,每项劳作几乎都有专业的机器来完成。

无法想象,就在十几年前,农民种地除了自己付出体力劳动,能依赖的只有牛马了,那时,牛马也是家里重要的一员,享有很高的待遇。

家里田地越多,也越需要牛马劳动,因牛马成了判断一个家庭是否富足的标准之一。

我家养了一头牛,又因为磨香油需要马拉磨,还养了一匹马,这匹马为我家出了太多力,深得我们的喜欢。

那个年代的农村人,心里都有过一匹马

拉磨的马

很多个清晨,天还没亮,父母已经炒好芝麻,母亲挖一瓢,往磨盘上的瓦罐里放,父亲也牵来了马,套上套子,马开始沿着磨道拉磨。

一般自马上了磨道马就会一直拉,直到上午十点多,几十斤炒好的芝麻都磨好了,父亲过来,先把马身上的套子歇下,牵到外面的马桩上,然马提来一桶温水,桶里撒几把草料,看着马喝完,又拿起梳马毛的梳子,沿着马背,到马腿都梳理一遍。

父亲是个很倔犟的人,却从未对这匹马动过怒,别说打它了。

这匹马一样很犟,但是好像从来没有发过脾气,一直温顺的走在自己的磨道里。

有一次,远在外地的我的大娘回来了,到磨坊看马拉磨,看磨上瓦罐的芝麻快磨完时,她帮忙添芝麻。

平时我们都是顺着马走路的速度,跟着走几步就把芝麻添了,大娘则是让马停下,再添芝麻。

添好后,大娘让马继续拉磨,马不动,大娘再示意,马还是纹丝不动。

大娘是个急性子,扬手就在马屁股上拍了一巴掌,随着巴掌落下,马长啸一声,前蹄一跃而起,身上的套子带动了石磨,吭哧一声,上盘石磨倒向一侧,石磨上装满芝麻的罐子啪嗒一下摔碎到磨道,芝麻撒的到处都是。

从没有见过这阵势的我们,在旁边吓的不行,父亲赶快过去牵住了马,轻轻的捋了捋马脖子上的鬃毛。

长啸的马安静了下来,树立的汗毛也慢慢缩回,后来父亲把马牵出去,依然是温水草料伺候。

自那以后,我们就不让人随便进磨道,那匹马也从未发过脾气。

那个年代的农村人,心里都有过一匹马

会忍着肚子疼的马

我亲历过马的隐忍,现在想来仍然很感动。

出油后的芝麻渣,我们老家叫香饼,除了做肥料上地,还可以加水稀释后当草料给牲口吃,但不能多吃,吃多了肚子疼。

那天晚上大概是傍晚爷爷奶奶喂过马了,父亲不知道,又喂了一遍,一般每晚喂三四次麦秸,而且都浇了香饼水,那天晚上等于多喂了一遍。

还不到深夜,马就卧底地不起,全身扭动,看起来不舒服的样子,父亲过来,拉起马四下看看,摸摸,也看不出毛病,看马难受,就一直帮马梳理着鬃毛。

马卧在地上,任由父亲安抚,不再扭动身子,可是,却一大颗眼泪从眼睛里滚落。

父亲突然想起香饼,又问了爷爷奶奶,明白了马大概是肚子疼。

一般香饼吃多了肚子疼半天,也没有大事,可看着马强忍着疼痛,父亲心急,就牵起马,要去外村看兽医。

有着上弦月的夜晚,外面不算太黑,但爷爷奶奶不放心,让我姐姐后面跟着。

走到村外的一个岔路口,父亲突然觉得迷路了,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而这条路从小到大,不知道走了多少次,即便黑漆漆的夜里,父亲也能辨出东西南北。

可是,那天,父亲实在记不起该走哪条路,他牵着马原地打转,自言自语说,怎么找不到路呢?

姐姐在旁边也不敢说话,那马突然站住,两眼直视前方,前蹄一次次腾空而起,父亲使劲拽缰绳也没有用。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隆隆的拖拉机声,车灯一晃,向父亲他们照了一下,大概是拐了一个弯,隆隆声又远去。

也就是这明亮的灯光,让妈安静了下来,不再嘶明吼叫,父亲好像也一下子醒悟过来,认出了脚下的路。

直到今天,说起这事父亲和姐姐也心有余悸,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迷信的说法,马通人性,也许看到了某些奇怪的东西。

那个年代的农村人,心里都有过一匹马

差点被卖掉的马

我们家的这匹马是母马,几乎每年都要生一匹小马,一般小马长大,就卖给村里人用来耕田了。

有一年的小马,特别淘气,很小的时候就到处闯祸,不但在外惹事,在家里闹的母马也不能好好吃草休息。

眼看到了出栏的时候,村里人谁也不想要,也不能继续喂着,父亲就决定到几十里之外的一个牲口交易市场,把小马卖了。

大姐是家里长女,当个男孩使唤,那次夜里陪父亲去和马看病,现在还要半夜起来,把母亲给烙好的饼装到书包里,挎到自行车上,跟父亲一起去卖马。

要卖小马,还要带上大马,要不然小马不走,父亲牵着大马,小马跟着大马后边走,最后是推着自行车的大姐。

刚走到村外的公路上,迎面来了一辆汽车,还按着喇叭,这明晃晃的灯光,加上刺耳的喇叭,一向调皮的小马慌了,赶快躲闪,一下子跳近了旁边的小河里。

河水挺深,漫过了小马的腿,父亲把大马牵到河边,试图让大马呼唤小马。

小马也很努力,使劲向上跳,可是河水实在太深,小马挑跳了几次都没有跳上来。

这时,远处听到动静,寻声看过去,有灯笼火把向这边走来。

很快就走近了,有人举着灯笼问父亲这是要干啥,父亲回答卖马呢,小马被车吓的掉河里了。

而他们呢,说是牛丢了,顺着大路出来找牛,也是听到这边动静,过来看看。

这群人中有几个跑到河对岸,拿着火把一通吆喝,小马一害怕,噌的一声,就跳了上来。

一群人也来不及听一声谢谢,又赶快四散开来找牛去了。

当天,半夜回来,父亲和大姐,还有大马和小马,小马没有卖掉。

父亲说,给的价钱低,卖了就亏的慌,用母亲的话说,是父亲不舍得卖,他养的这些牲口啊,下了小崽,要卖除非三里五村用来种地的,自己出门就能看得见。

有一匹小马,卖到了姑姑的村里,父亲每次到姑姑家串门,都要去看看那匹马,有一年暑假 ,父亲太忙,还让我们小孩去看看那匹马。

自己养的牲口,卖到外边,你知道人家是养着还是杀吃,父亲说。

图文有刘箮的村庄原创,写故乡情,故事事,故乡人,喜欢请关注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母马   鬃毛   草料   瓦罐   石磨   牛马   套子   牲口   大娘   火把   小马   村里   芝麻   大姐   父亲   年代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