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七夕


七夕,七夕

记忆里,农历七月初七早上的鸟鸣很少,母亲年年都会念叨起一段老话:“你们听,今天的鸟儿都去天上为牛郎织女搭鹊桥了,只留几个小鸟在家看门。”
故乡人都知道七月七是牛郎织女见面的日子,过七月七的方式也就是吃一顿瓜馅儿饺子,为了过好七月七,庄稼人潜意识里不在那天安排农活,男人们去大街上看会儿下棋,女人们张罗着包饺子,近晌午走在小巷里,家家户户的烟筒都飘着淡淡的炊烟,叮叮当当的剁馅儿声充盈耳鼓,那氛围真是祥和。
边包饺子,边听母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着讲着,天空就落起雨来,雨点打在院里的搪瓷脸盆上,清脆的雨声很悦耳,母亲撩起帘子看看天说:牛郎织女相见了,一见面就哭,一年才能相见一次。
孩子们出门,恳求坐在荫凉里的爷爷奶奶讲故事,七月初七这天的故事都是关于牛郎织女的,版本也差不多,老人不厌烦地讲,孩子不厌烦地听,看孩子听得入迷,爱开玩笑的乡亲就逗孩子:“愿不愿去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孩子自然惊奇:“怎么才能听见?”乡亲说:晚上在嘴里叼一个驴粪蛋儿,去葡萄架下就听到了。
很简单的诱惑其实是不容易实现的,因为故乡没有谁家种着葡萄树,我记忆里唯一的葡萄架是生长在二里地外的姥娘家的。驴粪蛋儿虽不难找到,但孩子们也都知道是玩笑话,心里就是愿意保持这份神奇,感知爱情最朴实的样子,七月初七就这样带着神秘与浪漫,在孩子们心里扎下了根。
故乡人说话很土,他们把七夕叫七月七,除了吃顿饺子,就没有别的有仪式感的迎接方式了,书上说各地过七夕有许多不同的风俗,我最喜欢浙江农村用脸盆接露水的七夕习俗,说是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若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如果故乡有这个习俗多好啊,那样我就可以到了七夕这天早早起床,带上瓶子,去树林里,去草丛间,去摘取花叶上的露水,不怕碰见熟人难为情了,我都好久没有这样明目张胆去做一件发自内心喜欢的天真事了。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故乡不只念叨在七夕这一天,一般是用半月的时间时不时提及的,在故乡那片的传说里,牛郎织女有半个月的相处,七月十五这天如果也落雨,母亲会说十五的雨是牛郎织女分别的泪。
七夕这个传统的浪漫节日,它的产生一定与浪漫的朝代有关,在网上查到七夕兴起于汉朝,我不由自主想到翩翩的简洁又大方飘逸的汉服,牛郎织女也身着那样的衣裳,把爱情融于朴素的烟火日常,分别后深情回望,默默的眼泪沾湿衣袖,倾洒长空,润泽了故事的质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也是这样朴素的衣裳与这样美好的情感吧,情感从古诗里走来,本身就自带厚重,不适合肤浅去解读了。倡导过七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或许在爱的路上受到了重重阻挠,无法实现与心上人的相见,只能通过一个故事的方式祈祷,引起人们对爱情的呵护,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农历七月的田野,黄色的瓜花绽开在晨光里,像极了金酒杯,现在想来,瓜花也是七夕里的浪漫元素,它们有的是野生的,有的是谎花,却装满晶莹透亮的七月。秦观的《鹊桥仙》里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想想爱情真是圣洁,如一阵风执着,如一滴露干净,它虽是转瞬如烟,却带着金子的高贵和玉器的晶莹剔透,让人们相信,真爱不会被光阴堙灭,天地存在多久,真爱就有多久,世间的爱情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多遵循着世俗,或为容颜或为名利,而牛郎织女的爱情敢于冲破世俗偏见,即使年年只能见一次面,他们也愿完成这艰难的约定。
相比现在的送一束花说几句情话的爱情,七夕承载的厚重真是不可超越,在真爱中,距离不是问题,贫富不算差距,只要心中有彼此,再苦的日子里也能寻到甘甜,再艰难的路程也能完成相见。
七夕,意味着爱情最原始最美好的样子,身置七月,厚重的日子可重温旧时烟火,可梦见故人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故乡人   馅儿   牛郎织女   鹊桥   露水   脸盆   乡亲   厚重   故乡   母亲   方式   孩子   浪漫   故事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