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学习数理化和外语最需要开阔视野

中国孩子学习数理化和外语最需要开阔视野


首先,记牢记:只要坚持在了解词源的基础上记忆单词,就可以轻松读懂英语原版教材。


再通过您喜欢的英语原版教材,大概了解一下人类文明史,就会发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都是非常简单且非常有用的基础学科,最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科学思维——通过科学观察和数学常识认识世界。


通过下面的截图,我们至少可以了解:宇宙诞生之初,只有2种元素,一个是氢,一个是氦。


中国孩子学习数理化和外语最需要开阔视野

中国孩子学习数理化和外语最需要开阔视野


太阳系的产生用了90亿年。


从化学组成来看,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


可以说,氢是宇宙第一元素。


家长朋友可能都知道:氢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水。


我们在英语单词hydrogen中可以看到清晰的逻辑:hydro-表“水”,而gen-表“产生”。


【英语】hydrogen [ˈhaɪdrədʒ(ə)n]n. 〈化〉氢

拆解:hydro+gen。


请家长朋友大概了解一下它的词源:


英语单词hydrogen源自法语hydrogène(coined by Louis-Bernard Guyton de Morveau),源自古希腊语ὕδωρ (húdōr, “water”) + γεννάω (gennáō, “I bring forth”)。


我相信,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孩子都不会相信表“水”的单词是一个专业术语。


由于对古罗马和古希腊文明的尊重,西方语言中,新造的科技术语通常会用古典词根,也就是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词根。


所以,英法德语意西语的学习者不仅要认识本族语言中的“水”,而且还要认识古希腊语中的“水”。


这其实是英语词汇库异常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一个要学习科技知识的学生来说,认识古希腊语的“水”,要比认识英语的“水”意义更大。


非常可惜的是,中小学生英语教育几乎都完全不顾这个基本常识,而鼓励孩子们用死记硬背的办法记忆单词。


我曾经见到过清华大学出版的小学英语教材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但非常可惜的是,在我的身边,现在几乎都看不到这个版本的教材了。


下面,我们来介绍如何帮助小学生轻松记忆英法德语表“氢”的单词。


请特别注意:不同的教材,音标标注会有区别,最好使用统一的国际音标,同时请一定要让孩子多听母语者的发音。


只要坚持多听母语者的发音,中国孩子学习任何外语的发音都不是难事。千万不要让那些只了解英语发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英语专家教孩子英语发音。


请牢记:学习发音的最重要前提是听懂。


强烈建议家长朋友和孩子一起用《50Languages(50种语言)》学习英法德语的听力和发音。


中国孩子学习数理化和外语最需要开阔视野


首先,我们学习英语的hydrogen,重点学习hydro-表“水”,有时是hydrogen的简写,表“氢”。


第一步,了解hy-读[haɪ],也就是说,这里的y是元音,读[aɪ]——英语元音字母i的字母音。


类似地,请顺便熟悉hyper-,表“在……上”,对应源自拉丁语的super-,而hypo-表“在……下”,对应源自拉丁语的sub-。


英语的tr和dr都是作为一个组合来读的。也就是说,英语单词的dr实际上就是音标[dr]。千万不再拆解。


英语中的hydro-读[ˈhaɪdrə],先学读hy-[ˈhaɪ],再学习读dro-[drə]。


请一定要让孩子多听母语者的发音。


强烈建议先牢记gene(基因),再记忆gen-。


英语中,辅音字母g位于e、i、y前基本上读[dʒ],否则读[g]。另外,英语的j也读[dʒ]。


这其实是通俗拉丁语、意大利语、古法语的读音规则。英语是受古法语的影响。


事实上,古典拉丁语中没有j,后来是为了区别作辅音的i而设计的。


意大利语极少用j,西班牙语的j读[x],对应汉语拼音h,俄语的x,德语、世界语的j读[j],法语中的j读[ʒ]。


在古典式拉丁语和德语中,gen-总是读[gen],也就是g总是读[g]。


英语单词gene(基因)源自德语的Gen(Coined by Danish biologist Wilhelm Johannsen in 1909),源自古希腊语γενεά (geneá, “generation, descent”)。


请比较:


【英语】gene[dʒɪːn]n. 因子; 基因


结尾的e不发音,提示前面的元音读其字母音,对应以前的长元音。


【德语】Gen(国际音标/ˈɡeːn/) [das] pl.Gene 基因。遗传因子。


请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在听懂、会读、会写的基础上牢记德语表“基因”的单词Gen。


通过和德语的Gen比较,我们会发现:英语中的gene在词尾加e的目的是保持前面的元音e读长音。


只是由于英语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著名的“Great Vowel Shift(元音大推移)”,已经和德语中的发音有了较大的差异。


如果您了解,德语中的g基本上总是读[g],也就肯定会读Gen。


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众多西方语言中表“氢”的单词都源自古希腊语或受希腊语的影响而仿造。


一个需要您了解的最基本常识是:现代科技体系是建立在科学观察、数学常识和古典词根的基础之上的。在科技领域,英法德意西语等绝大多数西方语言是相通的。


认识英语的hydrogen,也就已经实际上掌握法德意西语的相应单词,我们这里重点学习法语和德语的相应单词。


【法语】hydrogène[idrɔʒɛn](国际音标/i.dʁɔ.ʒɛn/)n.m.【化学】氢

拆解:hydro+gen+e。


注意: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的h基本上都不发音。所以,法语的hy-读[i]。


而法语的dr是分来来读的,也就是d读[d],而r通常读[ʁ],德语的r也常发此音。


法语的o通常读[ɔ],对应英语单词dog(狗),fog(狐狸),frog(青蛙)。


法语中,辅音字母g位于e、i、y前读[ʒ],是[ʃ]的浊音,对应汉语拼音的r,但卷舌程度较小。另外,法语的j也读[ʒ]。


【法语】gène[ʒɛn] n.m.


我们再来学习德语的相应单词。


【德语】Hydrogen [der] 氢。氢气。

拆解:hydro+gen。



事实上,德语还有一个表“氢”的单词。


【德语】Wasserstoff(国际音标/ˈvasɐʃtɔf/) [der] 氢。氢气。

拆解:Wasser(水)+Stoff(物质,材料)。


Wasser (“water”) +‎ Stoff (“substance”), calque of French hydrogène which is itself a compound modelled after Ancient Greek ὕδωρ (húdōr, “water”) + γεννάω (gennáō, “I bring forth”). Compare Dutch waterstof and Polish wodór.


中国孩子一看到“氢”,就会想到这是一种很轻的气体,而国外的孩子一看到表“氢”的单词,如英语的hydrogen立即就会想到“水”和“产生”。


汉语的“氧”取意“养育”,也就是“生命之气”。


国外的孩子一看到oxy-就会想到“尖,酸”。因为,它源自古希腊语表“尖,酸”的单词。


这可能也就是,能读懂英语原版教材的中国学生可以更容易和顶级的科学家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原因。因为,大家是在同一步频道。



把hydro-和oxy-组合在一起就是hydroxy。


【英语】hydroxy [haiˈdrɔksi]n. 【化】羟(基), 氢氧基, 氢氧化物

拆解:hydr+oxy。


加上-yl(表“~基”)就是hydroxyl。


【英语】hydroxyl [haiˈdrɔksil]n. 【化】羟基

拆解:hydr+ox+yl。


中国孩子学习数理化和外语最需要开阔视野



汉语中说“碳水化合物”时,自然会想到“碳”和“水”。


而英语中则是用carbohydrate表示。


【英语】carbohydrate [‚kɑːbəʊ'haɪdreɪt]n. 碳水化合物, 醣

拆解:carbo+hydr+ate。


carbo-源自拉丁语,表“碳,炭”,而hydr-源自希腊语,表“水”。


也就是说,这个英语单词由一个拉丁语的字和一个希腊语的字组成。


英语表“烃”用hydrocarbon。


【英语】hydrocarbon[ˈhaidrəuˈkɑːbən]n.碳氢化合物, 烃

拆解:hydro(氢)+carbon(碳)


烃tīng,又称 碳氢化合物(英语:hydrocarbon),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种,只由碳和氢组成。烃类包括了烷烃、烯烃、炔烃及芳香烃,是许多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基体。


了解hydrogen表“氢”,就很容易理解它的元素称号是H,而认识carbon(碳),也就肯定明白它的元素符号是C。当然,认识oxygen(氢),也就肯定理解O是氧的元素符号。


认识H、C、O,就打开了用英语轻松学习有机化学的大门。



中国孩子学习数理化和外语最需要开阔视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西语   英法   希腊语   德语   法语   孩子   辅音   国际音标   元音   拉丁语   数理化   英语   发音   中国   基因   单词   英语单词   视野   外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