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术语可以证明短期内用汉语代替英语很难实现

有机化学术语可以证明短期内用汉语代替英语很难实现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物质的结构、性质、反应的学科,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


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以不同形式包含碳原子的物质,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


把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是因为早期的化学家们认为含碳物质一定要由生物(有机体)才能制造。


然而,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在实验室中成功合成尿素(一种生物分子),推翻上述的论点。


从此,有机化学便脱离传统定义的范围,扩大为含碳物质的化学;不过有机化学这个名字却从此一直沿用,没有人尝试将其改名为“碳化学”或是其它较为贴切的说法。


也就是说,有机化学的本质是碳物质的化学,也就是“碳化学”。


英语有自己表“碳”的单词coal。


【英语】coal[kəʊl]n.1. 煤;煤炭2. 燃烧着的煤块;已燃烧过的煤块


但是,学术上,英语受法语的影响而使用源自拉丁语的Carbon表“碳”。


【英语】carbon [ˈkɑːbən]n.1. 【化】碳(6号元素, 符号C), 石墨2. 碳精电极, 碳膜电阻, 碳精棒[片, 粉]; [pl.]碳黑3. 复写副本; (一张)复写纸adj. 炭的, 似炭的; 用炭处理的


有的小朋友会说:coal是指“煤炭”,而carbon是指“碳”这种化学元素。


这是很有意思的区别:carb-在拉丁语的意思就相当于英语的coal。


也就是说,在老外眼里并没有“炭”和“碳”的区别。

我们来看看carbon的词源:


源自法语的carbone(coined by Lavoisier),源自拉丁语的carbō, carbōnem (“charcoal, coal”),源自PIE(原始印欧语)*ker- (“to burn燃烧”)。


和古英语heorþ (“hearth”),古诺尔斯语hyrr (“fire”),俄语церен (ceren, “brazier”),立陶宛语kuriu (“to heat”), karstas (“hot”) 和krosnis (“oven”),梵语कूडयति (kūḍayati, “singes”),拉丁语cremō (“I consume or destroy by fire, burn; I burn something to ashes; I cremate; I make a burnt offering”)同源。


这可以证明:英语日常用语倾向于使用日耳曼语单词,而在正式场合通常使用源自拉丁语和法语的单词。


由于拉丁语几乎改写了所有的希腊语重要单词,所以自然也就包括很多希腊语的常用构词元素。这一点对于我们读懂英语原版科技著作非常重要。



德语和荷兰语、英语都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德语也曾经受法语的影响而引进很多法语单词,但是没有英语那么多。


德语有和英语的coal对应的单词Kohle。


【德语】Kohle(国际音标/koːl/) [die] 煤。炭。碳。

德语在元音后加上h表“长元音”,所以oh读[o:]。


【德语】kohlen(国际音标/ˈkoːlən/, /ˈkoːln̩/) vt。把……烧成炭。挖煤。得到煤炭。装煤。加煤。


拆解:kohl+en。


而德语表“~元素”时会加上Stoff。


【德语】Kohlenstoff (国际音标/ˈkoːln̩ʃtɔf/, /ˈkoːlənʃtɔf/) [der] (化学)碳。


由Kohle +‎ -n- +‎ Stoff。


【德语】Stoff(国际音标/ʃtɔf/) [der] pl.Stoffe 布。布料。衣料。填塞。材料。原料。题材。物质。


德语的Stoff对应英语的stuff。


【英语】 stuff [stʌf]n. 材料, 原料; 物品, 东西; 木料; 纺织品v. 塞满, 填充, 填满; 饱食, 吃得过多


英语表“氢”和“氧”的单词都是经由法语源自希腊语。


【英语】hydrogen[ˈhaidrəudʒən]n.【化】氢(1号元素, 符号H)

hydrogen bomb氢弹

hydrogen bond氢键

hydrogen ion氢离子

hydrogen oxide氧化氢, 水

hydrogen peroxide过氧化氢

hydrogen sulphide硫化氢


拆解:hydro(表“水”)+gen(表“生”)。


源自法语hydrogène(coined by Louis-Bernard Guyton de Morveau),源自古希腊语ὕδωρ (húdōr, “water”) + γεννάω (gennáō, “I bring forth”)。


如果您认识英语表“水”的单词water,把t变化为ss就可以得到德语的相应单词Wasser。


【德语】Wasser(国际音标/ˈva.sɐ/) [das] 水。

拆解:wass+er。



加上Stoff就是表“氢”的单词Wasserstoff。


【德语】Wasserstoff(国际音标/ˈvasɐʃtɔf/) [der] 氢。氢气。


由Wasser (“water”) +‎ Stoff (“substance”)构成,系模仿法语的hydrogène。


汉语中的“氢”由“气”和“轻”的一部分组成:Phono-semantic compound (形聲) and ideogrammic compound (會意): semantic 气 (“air; gas”) + abbreviated phonetic 輕 (qīng, “light; of low density”)。


我认为:就算是学习过汉语的老外,也无法把“氢”和“水”联系在一起。


我们说的“水”在化学上也可以说是“hydrogen oxide(氧化氢)”。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认识carbon和hydrogen,就已经实际上掌握hydrocarbon。


【英语】hydrocarbon[ˈhaidrəuˈkɑːbən]n.碳氢化合物, 烃

hydrocarbon radical烃基

拆解:hydro+carbon。


汉语中常用“烃”描述“碳氢化合物”。


烃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种,只由碳和氢组成。烃类包括了烷烃、烯烃、炔烃及芳香烃,是许多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基体。


“烃”字是化学家取碳和氢两个字中的单元组合成的,由“碳”字右下处的“火”以及“氢”字下半部的“”(源自汉字“轻”)所组合而成。汉语普通话取碳的声母和氢的韵母组合读“听”(tīng,ㄊㄧㄥ)。

有机化学术语可以证明短期内用汉语代替英语很难实现

为几千万种有机化合物命名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件。

但是化学家利用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构词元素再加上简单的数学常识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做一个假设:用汉语代替英语描述有机化合物。

首先,完全用汉字描述化学公式是肯定行不通的。

有机化学术语可以证明短期内用汉语代替英语很难实现

其次,比较可行的方式是用拼音字母,如用T表“碳”,用Q表“氢”,用Y表“氧”。可惜,依然还要继续使用阿拉伯数字。

但不要忘了:汉语拼音和英法德意西语一样使用的都是拉丁字母。

这说明:现代文明像大海一样是相互融合的,根本不存在任何单一基因的语言。

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对会汉语的孩子有好处,但实际上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所有的有机化学教材都必须从头再来。绝大多数化学老师短时间无法正常上课。

更大的问题是:无法实现国际交流。

前面介绍了,就算是学习过汉语的老外也无法把“氢”和“水”联系在一起,其结果就是放弃英语而学习汉语的老外会像现在的中国孩子一样,会误以为数理化和生物、医学、地理等所有的科学都非常复杂。

极大的可能是,辛苦一辈子也没有搞清楚有机化学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也就不可能像那些精通外语的科学家一样认识世界、思考问题。人类的科技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汉语   有机化学   英语   日耳曼   希腊语   德语   法语   有机化合物   国际音标   组合   化学家   拉丁语   短期内   术语   单词   物质   化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