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前孩子打人咬人?父母怎么管是关键!

“呜呜——”我带着女儿刚下楼,就听见小孩子聚集的小区草坪上传来哭声。

走近了,发现小苹果的妈妈正着急地对哭泣的孩子解释:“小苹果不是故意打你的,他只是变身成奥特曼了!”

3岁的小苹果此时仍然一手紧紧抓住另一只手的上臂,摆出奥特曼的造型,眉头紧蹙,满脸严肃,俨然一个小奥特曼。

等到闹剧平息,小苹果的妈妈苦恼地对我们说:“这孩子,最近吧,总是会突然变身成奥特曼,刚才就是想玩弟弟的玩具,弟弟不给,他就变身奥特曼开始打人了!”

真是啼笑皆非!

其实,很多爸爸妈妈在自己的孩子3岁以前,可能都会遇到孩子爱打人、爱咬人、扯大人头发等等“幼儿攻击行为”。

他们为此苦恼紧张,生怕养出个小魔王,或者小自私鬼,还担心今后孩子进入幼儿园会总闯祸,交不到朋友。

针对幼儿的攻击行为,父母既不应该太过于焦虑,当然也不能无视。

可是,到底什么情况下要及时纠正,什么情况下无需太过紧张呢?这个我们就要分阶段来看了。

3岁前孩子打人咬人?父母怎么管是关键!


1

对于0-1岁的孩子,如果孩子突然变得喜欢咬人,很可能只是因为乳牙生长导致牙根痒痒。

这时候父母无须紧张,被孩子咬后,无需斥责或者强调,只需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孩子提供可以咬的玩具或者咬胶就行。

在这个阶段,孩子也可能会突然就给你一巴掌,或者打小动物、打小伙伴。

别担心,这个年龄的宝宝绝不会对世界有恶意,他们只是在用小巴掌小拳头探索世界,却又把握不好正确的动作和力度。

这个阶段,一味斥责只会削弱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

你可以夸张地对孩子的“攻击”做出反应,告诉孩子“妈妈好疼啊!”“小板凳生气啦!”

也可以引导孩子“帮爸爸揉揉腿”或“轻轻拍下妈妈的肩膀”,让孩子初步认识到怎么做是不好的,怎么做是好的。


3岁前孩子打人咬人?父母怎么管是关键!


2

对于1-3岁的孩子,他们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语言能力在逐步发展,无奈内心“大大的我”与“小小的能力”很是矛盾。

作为一个正在迅速生长的小小矛盾体,我们更要搞清楚,他们是为什么出现了打人等攻击行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攻击行为,可能有这些原因:

1、社交概念模糊,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

《妈妈是超人3》中,有一次,一向乖巧的咘咘突然推倒了妹妹,还用手按妹妹的头,妹妹嚎啕大哭。

贾静雯问咘咘,为什么要把妹妹推倒?咘咘回答说:“我想抱妹妹。”

3岁前孩子打人咬人?父母怎么管是关键!


可见,孩子打人的动机并非全如大人所想都是坏的,有时候,他们可能只是想抱抱对方、拍拍对方、和对方一起玩、吸引对方的注意等等。

这时候大人一定要分析清楚缘由,不要擅自给孩子的行为下定义。

2、语言能力跟不上,行为上只好“简单粗暴”

女儿快到两岁时候,有这样一件事令我记忆深刻。

一次小区里一个小姐姐带了一只小兔来草地上玩,小朋友们都被吸引了过来,蹲着围看小白兔。

这时候一个小朋友正要伸手给小兔子喂自己手中的苹果,却被女儿一把推倒。

那个小孩立刻瘪着小嘴哭起来,孩子的爷爷跑过来很是紧张,搞得我也很尴尬,搞不懂为何一向比较温和的女儿怎么突然这么粗暴,于是立刻责备女儿,你推他干什么?

女儿见我那么严肃,有点吓到了,眼泪汪汪地说,小白兔是吃胡萝卜的。

哦,原来女儿是在图画书上看来的,小白兔都是吃胡萝卜的,如果吃了别的会肚子疼!

所以,女儿只是想告诉那个小朋友不可以给兔子喂苹果,情急之下难以表达,更是掌握不好力道和分寸,才把他推倒在地。

得知实情的我,一边温和的引导女儿给被推的小朋友道了歉,一边告诉女儿,下次可以试试大声说:“小白兔吃了这个会肚子疼”来制止别人。

而随着孩子长大,孩子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当他们的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却又无法用语言表达时,情急之下也可能会打人、咬人。

这也是孩子内心需求和语言能力不对等造成的矛盾行为。

3、孩子缺乏关爱,希望用打人获取父母关注

都说越不可爱的孩子越缺爱,这句话很有道理。

如果孩子最近表现出来脾气乖戾,总是用暴力表达情绪,或者莫名其妙闹别扭,很可能是在向爸爸妈妈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你们多关心关心我,多陪陪我吧!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由于工作繁忙,平时没时间也没耐心陪孩子玩,孩子的生活细节往往都委托给老人或保姆。

可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打人、欺负别的孩子,一般都会格外重视,这种家长往往有这样的心理——别的我不管可以,孩子学坏我可不能不管!

这就造成了孩子只有在调皮犯错的时候,家长才格外关注。

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我只要干点坏事闯点儿祸,爸妈就会关注我啦!

所以,如果只是在孩子出现攻击行为的时候关注孩子,造成的后果,反而是助长孩子的攻击行为!

3岁前孩子打人咬人?父母怎么管是关键!


4、孩子只是在模仿

1-3岁的孩子,大脑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模仿和学习能力惊人。

由于孩子缺少生活经验,模仿就是他们学习技能、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但因为他们判断力和理解力有限,经常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曾有这样一桩新闻把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推上风口浪尖。

1名9岁孩童模仿喜羊羊和灰太狼里的情节,把两位小伙伴绑在树上玩火烧的游戏,结果造成两名孩子烧成重伤。

文章开头提到的小苹果,也是在模仿,只不过他只模仿了奥特曼的暴力,却还不懂什么是“伸张正义”。

你说他们本意是为了伤害小伙伴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在模仿!

3

搞清楚了1-3岁的孩子打人、咬人的原因,接下来就好办啦!父母可以试试这样来改变孩子的攻击行为:

1、 使用“自然惩罚”的方法

什么是“自然惩罚”,就是让孩子真切体会到打人造成的后果,而非只是简单制止。

当女儿大概两岁左右,有一阵晚上我哄她睡觉的时候,她总是会出其不意地猛挠我的脸,以此为乐。

之前我告诉她“你不可以这样”,她充耳不闻。

有一次,我被她挠疼了,干脆起身出房间了,女儿叫我回去陪她,我认真地说:我躺在你身边觉得很不安全,你总是把我挠的很疼,我不想再陪你睡了。

女儿晚上只要妈妈陪,不要别人,于是她苦苦央求了我多次,并且答应我不再挠了,我才回去接着陪。

很奇妙,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挠我了——她意识到,挠我的后果,是妈妈不再陪她睡。

所以,让孩子承担打人的后果,比一句单薄的“不可以”,更有效。

2、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情绪

如果只是单薄地对孩子说“你要学会说出你的需求”,在大人看来简单的指示,对学语期的孩子来说,也许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的办法是,和孩子爸爸“情景重现”——爸爸假装抢夺东西的小孩,我假装被欺负的孩子。

爸爸抢走我怀里的娃娃,我装着小孩的声音大声说:“你不要抢我的玩具!”

女儿每次看到我们笨拙的表演,都笑得前仰后合,却又在玩乐中,学会了什么场景该怎么表达。

所以,引导孩子开口表达,要教得简单、具体,孩子很快就会知道,语言比肢体动作好用多啦!

3岁前孩子打人咬人?父母怎么管是关键!


3、坚持“正面管教”

已经出现攻击行为的孩子,别总揪着他的小辫子不放。可是,孩子一旦做好了一次,应该稍加夸张地赞扬与鼓励。

所有的孩子都是向好的,希望得到父母肯定的,如果父母能做到多鼓励多肯定,少否定少责备,那么孩子做得好的次数会越来越多,不好的行为也会随之减少了。

4、别忽视榜样的力量

大家也许都能意识到,要给孩子挑选好的绘本、好的动画片,也会注意不在孩子面前看打打杀杀的电视节目。可有时家长会忽视自身的行为!

记得一次我和孩子爸爸争论一件事,情急之下我抬腿就踹了爸爸一脚,虽然是半开玩笑,踹的也不重,但女儿立刻学来了,笑嘻嘻地踹了我一脚,又踹了她爸一脚……看得我一头汗啊。

从那后我在女儿面前就格外注意,大喊大叫也减少了,因为用吼叫来解决问题,孩子也可以轻易从父母那里学来!

如果这些办法对你来说,都难解燃眉之急……

好吧,想对付眼前这个正竖起了满身尖刺、攻击力大增的臭小孩,最好的办法就是——蹲下来,抱抱他,告诉他妈妈爱你。

放心,炸弹一定不会爆炸。因为妈妈的爱,是清凉的水,定能浇灭一切小火苗。

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专注于0~6岁孩子的早期开发和教育,为家长提供最科学最全面的亲子教育知识,更好地培养宝宝行为习惯的发展和养成。

亲宝宝APP,5000万年轻家庭都在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打人   父母   孩子   大人   后果   小孩   紧张   爸爸   不好   女儿   妹妹   苹果   需求   能力   关键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