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as孩子的父母怎样做才能最好的帮助他们成长

#中国妈妈Young#一是平和的心态是关键。首先是要认,也就是接受。我不认命,我要和命争,不仅我自己是一个斗士,我要把家里所有的人都锻炼成斗士,特别是把孩子也培养成斗士。这个做法,我不提倡,我们要服气,服气、福气,服命运给我们的安排,给了我们一个as的少年,我就要按照as的养育方法来抚养他,按照他命运的轨道去行进。不要不服输,不要不服气,我非得把儿子培养的比nt都要好,看人家的as的孩子当博士,我也要那样;看人家的asd孩子经过干预上班了,开演奏会了,我也要那样。有目标当然好,但太看重目标,要和人家的孩子一样,把自己逼死不行,还要把儿子和家人逼疯不行。殊不知,很多as的青春期行为,很大的原因是一些不服输的as父母战士一样的斗志逼出来的。科学的方法建立在顺其自然地基础上,父母心态平和是关键,是任何训练和干预的前提。不平静的心态,不接纳的心态,会让各种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科学的干预方法。什么是科学的干预方法,合适自己的孩子,孩子在训练时开心,训练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孩子同样也开心,接纳。在一种温和的环境中,他的良好行为像嫩芽一样在舒展,在长大。能让家长、孩子都感觉到舒服的那种干预方法就是科学的方法。现在的社会都在讲求标准化建设,都量化成表格,每一项都会打钩,当空白的√都打满时,也就标志着我们的孩子都干预成功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放眼望去,多少nt出现了心理、精神的问题,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甚至是精神分裂等严重的精神性疾病。他们在我们的量化表中其实都是满满√,但是仍然有着不快乐甚至是悲催的人生。我们的as
孩子也要按照那种标准,那种模式走吗?殊不知天生容易焦虑、抑郁的他们,在尽全力垫着脚,伸着手去够那最低的标准之后,等待着他们的又是什么呢?我想最科学的干预方法是最适合他们的方法,最适合他们方法的标准,不是那些量化的√,而是让他们心境平和,能让他们呈现出淡淡喜悦的情绪,当出现这种结果实,你干预给他的方法应该是最适合他的。
三是父母的作用。宁当人孙子,勿当人父母,尤其当as的父母,真是他娘的累啊,真他妈的不是人干的活啊。我要由着性子,把这两句话大声的喊出来,舒服。舒服之后呢,该干嘛干嘛。这两周,我享受了一下nt孩子父母的待遇,儿子一切都很好,生活学习,各种自理ok,我也想象不到再给他做些什么,自己处在一种淡淡的喜悦,温和的情绪中,各种满足,内心不焦虑、不烦躁,看什么都美。有时候给自己说,这种感受能持续多久呢?不知道,也不去想。但这种感受是之前无尽的努力所换来的。我一年来所啃的书摞起来有一米多高,参加了无数的微课,地面课,听专家讲,老家长讲,泡在群里学习。看书、听讲、学习之后最重要的是要自己融会贯通,要动脑子,不是人云亦云,要把所学、所听掰开了、揉碎了,成为自己的东西。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要拿来主义,要因地制宜、要因材施教,要把适合自己孩子的知识运用到他们身上。父母的作用,是引导,是帮助,不是代替,是让孩子由三条腿走路最后变成两条腿走路,把我们这个拐棍扔掉。在孩子小的时候,程度差时候,运用所学在家庭中干预,各种的科学方法。在孩子慢慢长大的时候,特别是青春期的时候,要尊重他们,让他们去选择。很多孩子的选择权被父母剥夺了,不仅是我们孩子,很多正常的孩子的选择权也被家庭剥夺了,他们内在的痛,我们不知道,不理解。在回想我们少年时被剥夺的经历时,很多成年人想不起来了,因为麻木了。好的,nt的孩子可能心智好,能缓解这个事情,那as的孩子呢?他不理解,他不知道原因,他就是难受,他不知道控制,他会歇斯底里。那我们父母呢,我们不知道原因,我们只会悲伤痛苦,痛不欲生。所以,学习的收获之一就是解疑答惑,为什么会这样,找到原因,再去找解决方法。有的问题会迎刃而解,有的问题无题可解,那我们就共生。
四是认知的提高。近期as少年进步的一个原因就是认知的提高。认知是经验的积累,经验来自于做事情的过程,有着良好的做事情的感受,会建立起良好的经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建立起良好的认知。同样,不舒服的体验,会建立不舒服的认知,反过来又会影响做事情。例如,很多上初中、高中的孩子,在学校经历了老师的训斥、同学的恶作剧,他产生了不好的体验,认为上学去这个班级不好,厌学,不上学。父母不理解,不知道具体的原因,逼着上,孩子内心恐惧,同时在面对同学不友好的行为时,他就产生反馈,打同学,大声喊叫,无法再学校待着,同学老师一看这样会立即停止他们的行动,孩子在这种体验过程中获得认知是,我不喜欢学校,若让我去我用不当的行为时老师同学会停止,家长会让我回家,这其实就是应用行为分析。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建立孩子良好的行为体验,每次做事情让他有好的认识经历,那孩子就会愿意尝试,愿意去做。那说回来了,怎样才能建立好的认知体验,就是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成就感,父母的肯定,鼓励,同学老师的肯定鼓励,周围所有人给予他的正向肯定。在这个过程中,正向的行为建立正向的认知,认知的提高反馈与各种经历,孩子在好的经验的积累下慢慢也愿意尝试做各种事情,生活的学习和范围会越来越大,孩子的认知也会提高,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反之,也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自闭症   父母   孩子   要因   选择权   斗士   认知   平和   心态   事情   原因   同学   老师   经验   科学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