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格孩子的特点及应对建议

自闭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100年前属于精神病范畴,但是最终从精神病范畴内分离出来形成一个单独的类别,他的各类症状与精神疾病形式上有相似处,但实质上是有区别。很多研究精神疾病的专科医生不了解asd,as,很多时候是确诊为精神分裂。所以孩子们看医生最好去孤独症门诊或是青少年门诊。但是自闭症也往往会被误诊,我有朋友的孩子一直被诊断为as,但是她走遍很多地方,孩子最终确诊为双相。她自我解嘲说从as的坑最终掉到了双相的坑,确切的诊断对症治疗还是有效的。

as通常和天才相挂钩,阿斯伯格博士研究了这一人群,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和asd还是有区别。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认定和界定,孩子都是我们的唯一。无论什么年龄诊断,无论什么结论,从当下开始科学的帮助孩子都不晚。当下的意思是不后悔过去,不惧怕未来,不沉浸过去未来,只体味当下的每个感觉,做当下的每件事情。

我理解的自闭是一类人群,有程度好的,有程度差的,就像正常的人群,有天才,有弱智,有多动。自闭人群里也有智商很高的,也有是弱智的,也有多动的,甚至有和各类精神疾病结合的,了解他们之后,自己就会捋出思路和他们相处。

他们天生的易焦虑,情绪管理差,同时伴有人际交往障碍。之前的诊断标准是刻板,兴趣狭窄,人际交往障碍。实质就是人类的发育需要对外界的感知,促进其发育,但是asd的孩子接收不到外界的很多信息,认知的发育跟不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情况事故一样的存在。

所以啊无论asd,as都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as好一些,很多不影响生活工作,所以现在称为阿斯伯格征,而不是症,把病字头去了,说他是一个群体,一类人。还是那句话,无论怎样认定,我们的孩子还是那个孩子,操碎了心,绞尽了脑汁去和他相爱相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用在孩子身上依然有效,加油吧,熊孩子们的爹妈还。有一句比较经典话虽然用在asd上多,但我觉得用在这里也很好,就是走进他们的世界,把他们带到我们的世界。

通过你的描述,孩子内心有个执念,需要专业的人士来干预治疗。 孩子内心其实还是想就医的,只是被朋友的就医情况吓住了,可以转换方式。建议给他找个心理医生做心理治疗,同时解释一下,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的区别,让孩子做心理治疗。

 现在这个情况,不要打扰孩子,不要批评他,也不要安慰他,给他一个空间,支持他的言语是在他来寻找你的时候表达,在极度焦虑的状态下尽量不要表达。夫妻之间也是一样,大家都深陷情绪之中,判断力都有偏颇,包括孩子和家长,保证孩子安全是第一要务。等孩子冷静下来他会主动找你表达自己的一些感受,你这时候再做引导。注意,引导时谈感受不要讲道理,在最初的阶段主要谈孩子的感受,你要充分的理解,适当时给予拥抱和抚触。最好有个专业的人士帮孩子剥离出情绪,行为,认知,给予他们定义,让孩子知道自己难过,焦虑的根本原因。一定记住,和孩子谈感受,让他了解情绪之后再慢慢进行吧。

爸爸的问题,让他自己解决,你解决不了,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但是你可以影响他,要认同他的感受,你要把你的能量放在孩子身上,用自己的方式来成长孩子,我想他能感受到。爸爸的关系处理不好,会分解和销耗你自己,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消耗自己。正常的关系理顺,是先处理夫妻关系,再处理亲子关系。但爸爸情况特殊的话,妈妈先处理亲子关系,放置夫妻关系,原则不消耗你的能量。男人的做法其实也不一定就是错的。

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能力,在各种情绪影响下会压制住成长力,孩子情绪有峰值曲线的,当他的情绪平稳后,自我成长力会出来,你不要着急,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慢慢来,苦恼的事解决不了,先放置,剥离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自闭症   孩子   广泛性   心理治疗   人际交往   心理医生   弱智   焦虑   精神疾病   障碍   人群   情绪   区别   爸爸   情况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