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粗心这些常见问题背后的原因

常常有许多家长说:“我家孩子粗心,老师你多提醒他”、“老师我家孩子就爱拖延,你多盯着他”听到这些,我会稍稍点头,表示理解,但是我也知道,孩子之所以粗心、拖延,大多都是被讲太多导致的,家长讲了太多,达不到他想要的水平,于是希望老师来讲。

太多这样的例子。

刚上三年级的男孩韵韵学起数学来得心应手,老师讲过的知识点一听就懂,做起题考起试来都能拿到九十多分,然而妈妈却说:“为什么这道题会错呢?你不应该是全对吗?在本子上订正10遍!”孩子一看,自己小小的错误竟然遭到妈妈如此大的反应,还有这么严重的惩罚,,他真是有点吓坏了,于是以后做题会倍加小心。不幸的是,当我们带着担忧去做事时,效果就开始打折了,同样的错误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真是事与愿违,妈妈看到后反应更加强烈,而且责骂的理由更加充沛:“都提醒过你了,你还犯错?你有没有长记性?”这样一来孩子更是哑口无言,甚至接受了妈妈的暗示,认为真的是自己不长记性,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做题越加小心翼翼,速度变慢,反复验证,思维被局限,所以结果总是差强人意,陷入这样无奈痛苦的循环。

于是妈妈说:“老师,我家孩子就是粗心,你多提醒他!”

成成也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孩子,妈妈是商业精英,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每天放学回来,都会盯着孩子写作业,在孩子写数学作业时希望孩子每一题都做对,在孩子写语文作业时希望孩子每个字都写得漂亮,作业都完成了,他还希望孩子能多报辅导,提前多学一点,能够赶超別人一点,学校的什么比赛、活动,她也都希望孩子参加加,并拿到奖项。

长期下来,结果是这样:孩子放学回来拖延着不想写作业,妈妈紧跟着催促,两人互相折腾到夜里十点。课外辅导班孩子也不想上了,学习内容也跟不上了,学校的比赛他更是没有兴趣参加。妈妈很焦虑,给孩子的压力也继续飙升,和孩子的关系变得紧张。

于是跟我说:“老师,我家孩子就是有点拖延,麻烦你严厉一点,盯着他。”

曾经有一个比较夸张的例子:一个在读幼儿园的孩子家长请我去她家里家教,她们希望我能够训住孩子,让孩子一动不动,整节课都乖乖听话,并且能够把单词读的个个精准,当孩子一有动作,家人就会自己出来严厉地干预,当孩子在班级群里读单词时,某一个单词读的不准就会遭到极大的打击,说人家孩子都会呢,家长都听得到呢,你怎么都成这样?就要求孩子反复读,结果是孩子竟然配合着你读上二三十遍都读不对!


也有甚者,经过多年的苦心叮嘱,孩子变得咬文嚼字、曲解题意、钻牛角尖、不按常理理解、知识点混合,完全违背了学习与探究的意义,把正常的逻辑可以理解错,而题目变通一点便不能理解,反复计算验证,看着是A却选的是B。家长不理解,仍然在后面责骂:“你怎么这么简单都出错?”


这类的家长,大多希望找一个比自己更狠的老师,能够吓住孩子,这样孩子就不敢粗心不敢拖延了。而往往顺着家长的思路去做家教最终都是失败的,因为那是一条走不通的路。如果真的有老师真的能够像家长期待的那样,足够凶,足够狠,让孩子害怕,那么在达到学习效果的同时,是在榨干孩子的信任与潜能,日后孩子的问题会更大。


当然要调整这些家长的观念是很难的,她们的背后有着种种焦虑和原因,调整起来可能是一场连续的咨询。面对渴望改变的家长,我常常在家教结束后和家长交谈,他们对我敞开自己的问题,并接受我的建议,得到了可喜的变化。

而更多的家长没有意愿要改变自己,只是希望花钱请老师来改变孩子,如果他们信任老师,并给予老师空间,老师也能在对孩子的工作中产生效果,最糟糕的是他们把工作模式和内容设定好,只是希望老师作为替身去完成他们自己完成不了的任务,达到他们期望的目标,如同雇主和保姆的关系,这样老师能够起到的作用就非常微弱。

在过去的家教经验中,因为自身的经验不足,有过一些失败的例子。也基于用心和努力,许多孩子发生了变化,他们变得更开心,得到了一个人的理解、拥有了一段非常亲密的师生关系、变得不再那么有压力、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不再那么拖延、变得更自信、与家人的关系得到改善,至个别家庭,父母做出巨大调整,为了多陪孩子,把工作都换了。

如果家长能够认识到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从自身开始调整,孩子的问题就会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粗心   都会   作业   知识点   常见问题   记性   单词   家教   例子   家长   我家   效果   原因   妈妈   老师   关系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