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发达国家真的已经破旧不堪了吗?

无意中看到郎言志写的一篇文章《我去了趟西方“发达国家”,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文章观点我大概总结了一下:

1.意大利威尼斯梅斯特雷市区的酒店破旧,没WIFI和4G信号差,酒店收税方式让人有一种难以接受的“万税叠加”的吃相,与作者脑海中“处处为民减负”的西方社会极其不同,于是作者便质问酒店前台:为什么住店的时候房费里有税额了,离店的时候还要再收税呢?这和拦路打劫有什么两样?

2.火车站竟然没有安检,车票进站不检查,上车检查发现在进站上车前没有在车票上打上“空余日期”,而被检票员差点罚款150欧元,车站破旧不堪,街道边充斥着垃圾与难闻的怪味,火车站的公共公厕都要收费。以及火车站服务方式落后。

没有想到作者只是描述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却引起很多网友的回怼。感觉对这些人中的部分人来说,那里已经是他们的祖国,他们可以吐槽,但你不能批评!有些网友直接认为,这文章有点为黑而黑了,国内住酒店也要交税,增值税6%,开过发票的都知道;车票的问题,从文章可以看出,这车票不限定日期,可能不限定车次,那样使用前当然要打孔作标记,否则就可以重复使用了,跟国内乘火车,车票被乘务员咔嚓个缺口一个道理。西方的问题多如牛毛,真的没必要为黑而黑。

其实,我去过意大利,感觉到处是小偷,过得惊心动魄。我16年去的,被两个吉普赛女孩怼到巷子里面直接搜身要抢东西,好在我的钱是放在夹层。我立马摆脱跑了。然后从意大利去法国的路上,高速服务区下来买吃的,上厕所。服务区停了很多大货车,我觉得比国内的货车好看些,我就拿相机拍照,然后一个很高的黑人模样的人走过来,对着我恶狠狠地说什么,好像要打我,我吓得赶紧跑了。中国和西方是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化。还是自己国家好,外国适合旅游,不适合住。

对于有些人而言,贬中褒西是某种正确观念,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你这样揭露不好的一面,不是断人财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你断那些移民、留学、代购、海外房产……各种中介的财路,骂你还是轻的。

我仔细地看了文章下面的很多留言说,郎言志他天天在意大利抹黑西方。他怎么抹黑的?其实,在我看来,他只不过是把他的欧洲人的所作所为向国内复述了一遍而已。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个网友竟然来说明作者过度解读西方的落后了,西方其实没有想象的破旧,只有意大利与西班牙相对破旧而已。比如下面所说:

看了作者的两篇关联文章,想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1. 为了黑而黑没有意义,上海发苏黎世瑞航上午那班和上海发米兰东航晚上的那班直飞我坐过很多次,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去欧洲,一个去非洲。我也可以说发米兰的那班来自浙江(相对多)和福建(相对少)的国人乘客素质有待提高,脱鞋,晚上睡机场沙发,夏天带杨梅这种易腐烂的水果到了目的地"香气逼人"。

2. 意大利确实不是一个你想象中的发达国家,2013年我带老婆玩了一趟火车之旅,从苏黎世出发,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玩了一圈,用时两个星期。回来后和朋友聊起来,就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意大利北部最发达的伦巴第和热那亚也就相当于长三角的苏锡常,比上海还差点,虽然其GDP超出这两个地方,但是不管是基建,人口素质,治安等方面皆有不如,普遍老旧。

3. 去一个地方不管是旅行还是工作生活,你首先要做功课,了解目的地的基本信息,和国内的不同,特别是法律,生活习惯,日常应对,比如关于城市税,这东西到欧洲是个city就会收,这就是他们特有的东西,就好比你在中国是个城市都有被授权的城管能管你,这也是办内特有的,你日常生活也离不开他们;城市税和他们地方自治有很大关系,这和我们习惯的生活不同而已。你可以不习惯,不喜欢,但是你把这个事上升到你对什么西方发达国家失望的高度,有点过度解读。

4. 作者如果真的希望大家打破对西方的迷思,盲从,从意大利或者西班牙作为突破口是个很好的想法,但是类似这种爽文的方式可能达不到真正的效果。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和当地人做过比较深入的交流,我给你举两个例子;同样在威尼斯,有家小咖啡馆,(招牌是很多国家的毛票,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张五毛人民币,一张六毛人民币,一张5美分贴在一起的,这么干的绝对是个人才),我们点了咖啡,老板说pos机坏了,不能打发票,实际上,呵呵,全世界人民都懂;坐在旁边的一个老年人就和我们说中文搭讪,他在学习中文,身边一个留学生小姑娘教他(付费的) 和中国差不多吧?小老板的狡黠,上进的普通人。在佛罗伦萨,我们清晨散步,步行往廊桥的方向,遇到一地狗屎,我们随口说了句“shit! every where.”旁边一个旅游商品店工作的老年人说"若干年前我们这里并不是这样的,这些年越来越差了“。你能看出什么了吗?他们自己说出来的秀出来的西方衰落!与之对应的是我们自信心地重建。根本不用你说他们差。

5. 作者想凸显想象中的西方和实际西方的落差,但是你这样反映出来的落差何尝不是在说你在出去以前对西方也是一种朝圣的心态呢?如果你否认的话,岂不是说你在调戏这里边的一些读者,故意写给他们看的。这样做,就和BBC没啥区别,咱可以堂堂正正地说出来,干嘛要用话术?

6. 期待作者把“严谨的德国”“美丽的瑞士”“浪漫的土耳其”“高雅的腐国”“清秀的斯堪的纳维亚”扒一扒,万国来朝的面条哪有牌面让你火力全开?

事实上,欧洲的基建全面落后一点没错的,印象里唯一称得上现代化的就是法兰克福新机场,不过那时刚建好,那里也是冷冷清清,英文标牌都没放好,害我们多走很多冤枉路,整个设置也非常的不人性化。有网友老家在浙北全国百强县级市,出门走的沪杭线,整个感觉欧洲就是个大乡镇。有的去的目的地都不是欧洲一线城市,最大的城市是罗马,因为主要看风景,风景还是有很多不错的。作者其实还没写威尼斯小河道像臭水沟,稍微偏僻点的地方都是乱扔的垃圾。

我就纳闷了,一说国外坏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人出来解释或者反驳,作者写出来的东西,我虽然也不是全信,因为我没有亲自去过同样的地方,没有实际的经历过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但是从大家的评论来看,基本上都是真实的。哪怕几个反驳的评论也是从税收制度层面来解释的。既然是真实的,怎么不能说了?不是号称发达国家吗?就是需要把西方国家真实的黑暗面揭露出来,免得有很多没有出过国的人对西方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我国在各个方面都比不上西方国家。从而产生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是基于事实的问题,我们不但要说,还要在各个平台,天天说,时时说,彻底地扒掉西方国家身上华丽的外衣,让它们所有的人看到西方国家真正的嘴脸与面目,有什么不好?

当然了,所有发达国家都有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他们都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几十年后也会面临相同的问题,希望到时候能解决。其实,这倒不用太担心,因为我国一直在翻新的老破旧的基础设施。

沿海发达城市尤其明显,不断在做有机更新。值得担忧的是北方的老工矿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市政基建才逐渐荒废。

所以关键是城市、地区、国家要持续发展,而不是像文中意大利这样只是随波逐流,无所用心地享受太平日子,玩物丧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因为眼界狭窄,落后了都感受不到。

我国能不断翻新,很重要的还是因为我国的建筑行业企业多,人力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同时国家又很重视基建,这些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都能一直有活干,技术经验在不断积累。特别是国内差不多建成了,又去国外大建特建。

在发达国家,一方面政府没有多少基建工程项目,另一方面工程队也都是私营的,那么没工程的话,这些工人就会歇业转行,技术经验无法传授和迭代下去。即使未来想着再修建什么工程,新工人也不会做了。

虽然我国人力成本已经提高,但是大企业也依靠技术和资金积累开发出了建筑机器人或一些节省人工和资源消耗的革新,所以未来还是可以相对容易完成城市更新。何况我国毕竟国土广阔,人口众多,也就是现在都不排斥用外省农民工,将来也不会特别排斥外劳。其实意大利也是吸引非洲和中东“难民”来干活,尽管后者的教育水平跟不上。

欧洲国家当初的大规模基建,应该说是上世纪二战后,当时西欧各国被二战拖累得很惨,无论胜败,国家个个都被炸得破碎不堪,而且都背负着美国的巨额外债,美国为了跟苏联竞争,于是搞了个马歇尔计划,大力扶持这帮小老爷们。所以当时西欧各国第一波大规模基建开始了。第二波是苏联解体,美欧各国饕餮盛宴。就像大海里死了一头座头鲸,各种海洋生物无不大吃特吃。美国迎来了克林顿盛世,专家们到处发表历史的终结论。西欧各国也到原苏联各处大买特买各种被严重贬值了的巨量资产,大发了一笔横财。之后,制造业跑到了我国。美欧人玩上了钱生钱的游戏-——金融业。再也懒得搞什么吃力不讨好的基建了。

因此啊,不管怎么说,就基建方面,西方确实破旧了,这是不可否定的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苏黎世   发达国家   佛罗伦萨   西欧   米兰   意大利   欧洲   基建   威尼斯   车票   我国   地方   作者   国家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