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需要自律,只是很多人这个能力根本没有机会被培养过

上了大学就该知道点东西了吧。还要别人严格要求你?谁管你怎样?现在就得你自己成就你自己啦。

混子大学生表示,现在的大学要求太低了,下边说一些个人想法,随意看看,不用较真。

首先,大学的专业选择上,没有一个好的科普,让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专业,太多的高三生不知道该选什么专业了。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只能通过别人推荐,然后去上了觉得不适合,就不认真学。

其次,大学的管理太松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上大学,就解放了,随便玩,反正临时抱佛脚也能毕业。我觉得专业的选择也可以放在大二,毕竟第一年大学大多都在教基础,这时候,可以给学生多去体验不同的专业方向,让他们自由的选择。

最后,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找的工作专业不对口。由于大学管的松,没认真学的,毕业出来工作,发现干啥啥不行,变成了工作在挑他,而不是他挑工作。本科生太过于偏重理论的学习了,跟现代企业不接轨,招进来就跟招了个新手差不多。

另外就是这企业招工,不看重专业,比如国企、事业单位等招的关系户的,跟专业没半毛钱关系。现在随着网络发达,大学生收入渠道太多了,变成部分大学就开始专攻副业,学习也不太学了,直接开始赚钱。能赚到大钱的是少部分,大部分就是小打小闹,毕竟也没学到多少不说,钱也没赚多少,发现找工作难,或者不适合。

现在信息时代发展太快了,希望大家都能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否则很容易脱节跟不上时代,望大家都致富健康。

有一件事非常令我感慨。孩子高考完,我开着车带着他去高校宣讲会去目的学校咨询。到了下午,我们去另一个咨询点的路上,孩子接了一个电话,然后跟我说,让我帮帮他的一个同学,是农村的孩子,全省位次4100+。我对孩子说,这关系到人的前途,我又不了解这孩子,不能轻易地帮忙。他应该去和父母沟通这件事。

结果孩子告诉我,他父母亲友都是农村的,根本不清楚什么大学和专业,今天高校宣讲会他只身一人来的,也不知道要考哪里,也不明白那些专业是做什么的,我孩子说,在学校的时候这位同学在不少事情上帮助过他,让我一定帮帮这位同学。

虽然后来我们和这个孩子一起吃了顿午饭,以我的见识给孩子出了一些填报志愿的主意,但是,我总想着这事不妥。万一滑档了,万一学校和专业并不适合这孩子,万一报的低了呢,这可是一辈子的事。

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我曾很认真地梳理过全国各个大学的历史,专业,成就,学术水平,培养方向等,所以,到后来的几年,很多家长前来找我咨询,我发现,不少地区非常非常多的家长很缺乏这样的知识,甚至一无所知也并不为过。能做到像我这样的是极少数。故此,我认为这一点说的是绝对正确的,高中阶段非常要必要在学校让孩子进行全国高校及各专业情况的通识教育,孩子的未来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

1.专业选择。这拼的是家长,那种家里没有读过大学混得不好的普通家长,是没有办法给自己晚辈任何建议的。像我读过大学的,家族里晚辈高考我都是亲自帮他们参考建议。

2.大学管理。自从扩招以后,很多原本只能读技校的学生也是大学生了,管理松懈也是正常,毕竟按道理只有10%的人合适读大学。

3.找工作专业对口。这个问题文科生遇到的比较多,理工科的基本都专业对口。比如你学的是“中外文学比较”,这个专业毕业,大概率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4.企业招工。说企业不看专业招工,说明你没有在企业做主管的经验。我在国企做主管的时候,我们人事部门第一关就是把关专业对口,我是主管负责面试,我把第二关。基本上送来给我面试的说明专业都符合要求。

现在调整大学和技校的规模是非常正确的,回归正确的轨道。把很多本来不合适上大学的学生分配到技校,非常合理。

大学生活需要自律,只是很多人这个能力根本没有机会被培养过。

个人经历觉得同一个寝室的同学(校友)是最大的变量。

我读高中的同桌比我厉害,大家又都在同一个宿舍,那个宿舍十二个同班同学,大家一起晨跑一起踢球一起上晚自习到11点半(熄灯)。高考他上一本我上二本(英语分数低),各奔前程后又遇到了新的寝室同学。

我读高校的寝室同学大家共有六个,三个喜欢找辅导员请教高难度题目,三个立志要考研,虽然我们都是普通家庭(不是说的那类“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但是都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而我的高中同桌,高校寝室遇到了一帮纨绔子弟,从大一起就没有打算好好学习,而是把学习精力全都用在了怎么快速挣钱的路径上去了。高校毕业后第五年,他再次破产,那年我遇到过他,是他主动来找我的,希望我借他一把钱,他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给人都借给他一些钱,好东山再起。

现在,曾经的同学都不怎么联系了,可再也木有听过那个同桌的一点消息。

而高校的室友们,现在虽然没有做得很有名气,但也算是都改变了命运,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一番成绩。

本来平庸的人,受再多教育还是平庸,这个“多么痛的领悟”,中年以后你会明白,教育能帮你摆脱底层,但不能摆脱平庸。这是宿命论。不科学啊,看看印度就知道,人口规模不算什么实力,受过教育的人口规模才是实力!

第一,兴趣爱好是一个很高级的玩意。只有王思聪才玩得起。

第二,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兴趣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读正书让人明智,读歪书让人糊涂。

你就是歪书读多了,本事不大,能量不高,矫情不少。

穷人只能做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当然,有些人永远不会承认自己无能。只会把责任推给社会,学校,家长。也不好好反思自己。

高中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大学,甚至老师们张口闭口的本科专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本人在广东四线小城市上的高中,还以为大学就像初升高一样一点都不重视,最傻的是在不了解专业的情况下选了个机械设计与自动化专业,名字看起来很酷实际却是最苦的工作了,不少同学一年都没撑下来。

书还是要读的,特别是智能信息时代,活到老学到老显得尤其重要,而且高中生选择专业的时候,也是需要相关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擅长的领域,还是谨慎地做出选择,才能在未来的个人发展中如虎添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专业对口   技校   平庸   同桌   大学生活   寝室   家长   同学   能力   高中   高校   孩子   机会   学生   工作   大学   专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