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要有天赋的?现在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比我们八十年代难和辛苦

说实话,现在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比我们八十年代难和辛苦。我们那时学习辅导资料很少的。但我们那时没有现在的学生苦,应该是很轻松的,基本父母不太管是种散养状态。学习完全靠自觉。

中考后普通高中录取分数和技校分数相当,比职校高,比中专低。高中后高考录取率即很低,大约在百分之15%左右,所以那时中专生和大学生一毕业就是国家干部编制。我们很多人那时的心态就是读得好继续学习,读不好早点工作,没有太多的攀比心,因为全国城市工人家庭生活是比较平均的,都差不多的。

后来大学扩招我觉得很对,因为高素质人才基数得到了扩大,事实证明对后来和现在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革命是至关重要的。还有现在很多职高应该说没办好,有种脱离企业实际需要,对学生管理又不严,学校自己定位完全就是把中考淘汰学生关在学校不让他们过早的进入社会,造成社会问题而设的。这种心态怎么能认真办学,有种混日子的感觉。也因此造成了很多社会的偏见。所以职高院校要根据企业社会实际需要,必须认真办学,从严办学。为企业输送高端蓝领。

我82年从小学进重点初中,60多个小孩只有5个考进去,整个西安的北部区域就这么一个重点,均分都在95以上了,就是10%概率,然后升高中大概只有40%能留下,这个平均70分就差不多了,然后差不多又从外面拔了一次尖子,88年高考50%升学率,算了一下,从小学能进大学的大概只有2%的概率了。

这里面到了大学最后成为高级人才的再去掉90%,基本上千里挑一了,可就是这千里挑一基本上就是普通人,要出成绩要十万里挑一了,而且还要天时地利人和都缺一不可才能成功。这些还都是天赋超人的,但是多数也就那样了。

所以学习是要天赋的,凡是小学还需要辅导的,背个课文都记不住的,洗洗睡吧,看看睡起来还能长出点别的啥优点。不然这些孩子就是炮灰,与其花费巨款混到大学结果连工作都找不到,不如完善人格,成为一个即使普通但是也能一个合格的人,不会因为一句批评就寻死,不会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不会因为家庭普通就自卑,不会为金钱所惑成为金钱的仆人。当你们离世以后,他们能够好好的活着,而不是巨婴。

我82年小升初,重点初中录取率是10%,升高中大概是40%,高考50%升学率。这么高的高中升学率?

我是94届魔都郊区中考生。当时高中升学率大概在30%左右。其他的都分流到大专中专职校技校。其中大专,是绝对的尖子生。一小部分中专(比如邮电中专)分数线比市重点还高。普通高中分数线基本与普通中专持平,部分大国企厂办中专比普通高中分数高很多,直辖市重点分数线(比如中纺机,江南造船厂等)。

我们这几届因为某些风云际会的原因,中专已经开始慢慢没落。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大中专竞争更惨烈。

农家子弟,绝大多数都不会去考虑上高中。除非天纵英才,有今天魔都四大名校浙大哈工大清华北大的水平。农家子弟才会放手一搏。

我是1994年小升初,北京。初中是每个人都能上的,不过十多个小学对应唯一的重点中学也就是十一学校。我们是六个班200人录取了26人去十一学校,其余的人去不那么重点的学校。录取率差不多是十分之一。

重点高中就更难考了,我读高中那年是1997年,全市中考有十八万考生,三年后参加高考的是56000人,这其中还有大几千是复读生,所以普通高中录取比例是18万取5万,百分之27的录取率,剩下的人去中专技校和职高或者直接回家。至于其中的重点,就更少了,应该就是18万取一万。因为要考到前百分之五区重点和市重点才比较稳。高考是招37000多人,其中本科招24000人,985的话,大概算了下,2000年那年能招接近2000人,就是从小学生混到985的几率,大概百分之一。

我也是82年入初中,也是88年高考,也是省重点,班上有两个北大(一保送一考上)。恢复高考后录取分数线从来不是全国第一但是却是连续十年全国前三的湖南(那时是全国统一卷)。50%录取率是不可能的,也许指正式参加高考的考生50%的录取率吧,那时高考有预考的(印象中是4月还是5月考),预考上线的同学才能参加高考,市里两所重点中学大约7成的同学能通过预考,其他非重点中学一般都只有不到2成的同学能通过预考但是高考基本是零蛋(但复读后会考上一部分)。

我认为学习好除考上清华北大的外,不需要天赋,但需要学习意识和方法。我记得小学3年级时(重点小学)班主任有次对我说“你比较特殊哈,走到哪都是成绩好但不拔尖”,那时我刚从辽宁一乡村小学(一二年级读了两个乡村小学)转到湖南城市的小学学习,老师上课话都听不太懂。老师大概看了我档案,三个学校都是在班上前十到前五的样子。其实根本不特殊,而是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一直都认为作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太不好意思了,但拿前两三名也太辛苦没必要 。所以总是到五六名就松一下,看着要退出前十就认真点。

虽然那时候没课外班,但课外习题集辅导书还是有的,可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没买过一本课外辅导书没做过一本课外习题集,学习从不超过晚上9:30,周日从不学习,考前放假三天依然如此,也考上了。回想就是还知道要读书 还 有学习方法,晚上脑海过上课的内容、过做错的题或经典题,想想题目怎么改一下会变得更难做等,不过这个似乎只对理科有效,我的英语很不好。

我大一届。81年小升初(俺那届小学5年),记得市重点可以报名提前考,不过我没参加(距家太远需坐公交),全市(二级市)也就几个班的录取,后面统考区重点10%差不多(因为区奖将近10所中学一个算重点吧),普通中学升高中和中专差不多35%升学率,剩下35%去职业班(和前者基本一样),还有将近30%是参加工作(那个年代初中毕业就可参加工作)。高考先经过一遍预考,俺学校(普通高中)6个班约350人,高考名额27个,最后考中的本科1人,大专2人,俺只是上了个电大(属于工厂委培性质,给基本工资上全日制)全班也就2个。

同龄人全国大约2700万,按上面有人提供的表格,87年参加高考228万。8个多点的参加人数,录取62万,大约2点多的同龄人能上大学,所以那个年代大学生真的是吃香的。当然那也是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为了生活所迫很多根本提前就参加工作了。

高中时候县城只有一个厉害的学校一中,基本上搜罗了全县城最好的学生,最好的老师。

当时我们班来了二中的插班生,有关系 但是高三才来插班,有人检查的时候不能在学校的那种,来班级里, 二中的班级前五名,永远班级最后五名。

一样经历。当年上高中时,当年本县二中考了10个大学生,一中考了102个大学生,都是包括专科在内的,更不要说本科,211,985了,更少。基本是,一中班级的前10名,二中班级第一名,才有机会考上大学,剩下的都得回家,要放到现在,这些家长哪还有胆量敢报高中?过去小学初中高中,每次都要分流一次,后来9年义务教育了,小学不分流了,初中才分流,现在家长对初中50%分流不满意,其实可以大学缩招控制,但那些考不上大学的耽误了3年的职业教育,所以还是初中分流比较好。

小弟不才,当过几年家教辅导老师,只不过不是去人家里一对一辅导的那种,而是陪体育选拔生在运动场上陪练的那种【泪奔】哈哈哈哈。

我小时候因为心律不齐,跑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幸好初中体育老师与我详谈,她看中我的坚持,鼓励我每天多跑一百米,我加倍付出。后来初中同学聚会,爱好长跑的童鞋还是有很多,但是因为生活工作的原因,能每周都坚持长跑的人屈指可数。

按照生物学原理,普通人是极大概率的事件,顶级人才可遇不可求,比如说中国男足亿中挑一都冲不出亚洲区预选赛,热爱足球的人还是有很多很多,但是23个人里面,留下的还是那句话“留给中国男足的时间不多了”,这句话跟闹铃一样固定。

说了这么多,我严重怀疑影视剧里映射的辅导班教育就是现实生活中各类辅导班的赞助和协议。

初中分流的基本政策是对的,97年之前最好的学生多数都去了中师中专,因为那时候包分配,对学生吸引力大。同样的,国家要大力培育技能人员,就要从身份地位、收入待遇上大力提升,把职称晋升的渠道打通,这样才能自然吸引到人才。一刀切的50%的中考升学率相当于剥夺了一部分人读大学的权利,也剥夺了一部分人读职业学校的愿望。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潜在的风险:1.职业学校的冒进发展;2.一部分高校由于生源不足生存困难,或许以后会出现另一个奇特现象:以前好不容易中专大专升上来的本科再主动要求降为大专中专。

有人坚持说学习需要天赋,并且拿一些名人的事例说佐证,其实有些名人的事例是杜撰的。比如说:爱因斯坦五岁才会说话,小时候学校成绩很差......类似这些都是假的假的假的!都是某种目的和心理编的鸡汤,非要类比可以参考华盛顿砍樱桃。华盛顿砍樱桃就是假的假的假的,哈哈哈。

补充更准确说明,数学好的学生在小学,除了数学这科突出外,一般其他科也都还可以的。

是有一小部分人开窍迟,男生偏多,但是只要开窍了,中考一样可以考进当地前列的高中,读书排前是靠天赋的,不是说读书天赋好在普通初中读,就读不好了,所谓重点校无非就是考试拔尖,好生源扎堆的结果。

事实并非如此,天赋是先天的,与后天无关,不是叫你不去努力,只是不要以为努力的结果即使不是正数,最差也就是零没损失,NONONO ,努力是有成本的,时间精力身体以及机会的成本,努力的方向错了,偏离了自己的天赋和资源,越努力只会越失败!

举个小例子,一个同辈亲戚,从小就看出读书天赋很差,但是他父亲就是不承认,且固执认为自己混得不好是因为学历不高(初中),所以强烈要求儿子读书,亲戚努力也是很努力了,可天资太差,最后勉强吊车尾进了本地职高升学院的专科计算机专业,3年毕业本来有机会要去工作或者和同学创业,这个亲戚读书真不行但人缘很好朋友也还不错,可他父亲强逼一定要读专升本,在家上了1-2年的电大补习完全读不了,和他父亲吵架,自己进入社会工作创业,后来他那一行耽误的1-2年对他创业很要命,恰恰错过本地行业初起门槛低发展快的大好机会,创业就迟1-2年的结果就是最后做不下去,只能去打工了。

学习其实只努力,方法对,天赋不天赋谁也说不清楚,或者说努力了才有天赋。不努力,天赋也没什么用。一个努力的普通人,最少还有机会。不努力的,连机会都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天赋   录取率   学生   升学率   职高   中考   中专   辛苦   初中   重点   努力   高中   小学   学校   考试   工作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