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否顺利完成工业化进程?

印度经济断崖式下跌,工业化停滞不前,是什么限制了印度的发展?

新中国刚成立时印度条件甚至比中国还好些,结果发展这么久印度却被中国远远甩在后面,就连长期被吹捧的印度IT业市值也远不如中国。印度语言没统一,没有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搞基建征地困难,种姓制度问题这些都是要进行改革的,如果在印度人口老龄化之前没有来得及进行大的有效改革,印度的前途更有可能暗淡无光。

对印度人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不讲究卫生。有次在尼泊尔旅游,费瓦湖旁边商圈,有一家印度餐厅。朋友拉着我去了,点的烤鸡和类似薄饼那种泡饼,我眼看着那个脏兮兮的大叔对着烤鸡连打了三个喷嚏,然后摸了摸鼻子和臀部的裤子,就若无其事的用手做饼。我朋友没看到,我不想破坏气氛就没说,结果吃完当天夜里就拉肚子好几次。从此以后,每次吃印度餐心里总是有些障碍,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不是我小看印度,印度的基础设施都没搞好,想要快速进入工业化,可能吗?

阻碍印度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四点比较突出的原因有如下:

第一点、劳工问题

第二点、文化问题

第三点、印度种姓问题

第四点、征地问题

先来比较一下中国印度韩国不同时期的城镇化率的变化。

1954年中国印度韩国城镇化率都是12%上下。

1980年中国城镇化率17.8%。印度20%。韩国55%。

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60.6%。印度30%。韩国80%以上。

由此可见,印度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远远跟不上其他国家发展的速度。那么,印度为什么发展这么缓慢呢?

印度征地难于上青天,而且不能强行征地。印度为什么不能强行征地?因为印度土地是私有的,是属于地主的,地主不允许,就没办法征地,就算征地,征地的钱被地主拿走了,雇农就没饭吃了,印度的发展也就停滞了。另外,贫民租不到地,不仅租不到地而且租金也比地主贵多了,这个是因为受到种姓问题的影响,人为划分人的等级。

虽然印度有大量贫民窟,但是这大量的贫民却无法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效劳动力,印度贫民窟为什么无法提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效劳动力呢?

原因也挺复杂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上层建筑超前于经济基础,导致需要维持这个上层建筑的成本过大。想要工业化就要吃苦耐劳,但印度因为英国走之前的埋雷——其中一个就是西方化的工会劳工制度,导致在原始积累阶段,不仅没有吃苦耐劳, 还要把工厂的老底给了西方式的福利。结果就是工厂不敢做大,只敢小作坊,收纳人数不敢超过某些限制,超过就有法律,工会等一系列问题。正常顺序应该是: 先积累,再改变,再福利。但印度却是先福利法律等。印度实行海洋法系,使用的法律要求提供各种福利,但是相对受教育的平民(富农),贫民窟(贫农)的效益不足以对工厂主去支付福利提供工作。既然都要付钱和福利,那我肯定找更好的素质更高的工人,而不是素质不高的贫民。

印度因为长期的殖民统治,在法治和政治方面是处于一个类西方比较成熟的体制之下的,但是在这一套体制之下,导致了用工成本高,拥有成熟的工会体制等等,这一系列的所谓成熟的体制导致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居高不下,而在印度又缺乏一个拥有普遍消费的国内市场,所以阻碍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诞生,印度缺少了资本原始积累这一步骤,直接快进到了成熟社会治理体制,但是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

而且,印度贫民窟的贫民与中国农民工的最大区别是,贫民窟的贫民成本高于农民工,因为农民工在农村还有土地,土地承载了农民工的一部分生活开销、还有医疗与养老(现在是国家补贴),农民工只是追求现金收益;而都市贫民的工资必须要养自己与家人等开销(这还不算法律规定的种种社会福利),所以,这就是为啥平民窟里的穷人为啥比农民工穷,成本却要比农民工高。

国际化之前,印度碍于生产力消费力双低下导致没有市场,国际化之后,外部廉价商品大量涌入,本国制造业过于拉垮,印度还是没有自己的市场,没得办法。好比一条腿迈得太长,另一条跟不上。

中国之所以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这么几点原因:1、改革开放前完成了基本的扫盲工作,年轻人基本都识字,可以掌握基本的技能;2、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主要来自农村,在农村每家每户都有土地,这些土地承载了很多本应由企业承担的责任,年轻人往往是独自前往城市打工,将老小留在农村,本身除了工资基本没有任何其他保障,万一失业又可以回到农村,解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也就相当于替劳动密集型企业承担了风险成本。但是这个代价我们不得不付出啊,不付出就发展不了。同时,我们要明白并记住我们曾经付出的代价,否则我们的成功会被说成是跨国资本的赏赐,它们赚了钱还要我们记住它们的恩情。

虽然农民工种地不赚钱,但是保命啊。这就解决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从而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而印度贫民因没有土地导致企业用工成本要高不少。

再从全球产业角度看,在亚洲这个地方,只可能有一个产业核心。既然中国已经形成了,周边国家就只能围绕这个核心的模式配套发展,这是印度万万不能接受的。印度的现代化,十几亿人的就业和未来,都指望产业发展来解决,现在都被中国堵住了,就算中国对印度没恶意,出于对产业掌控和地理环境的考量,中国也更倾向于在东南亚和东北亚建设次级产业核心做配套,永远轮不到他印度。

印度劳动法照搬发达国家标准。这样做的问题在于,你没资本,没技术,没基础建设,人员没素质什么都没有,怎么保证高福利的情况下企业不倒闭?即使美国高福利一样吃垮了汽车工业,何况你印度。现实点说,那些后来崛起的国家包括中国,都是牺牲了一代甚至两代人的物质与幸福得来的。在多说一点,中国在改开以前可以维持尽量匮乏的公平,在那之后,对普通农民和工人是有所亏欠的。好在最难的时候过去了。

印度不仅仅征地、劳动法、工人素质等等都存在不利于工业化的问题,而且印度文化大多重视来世轻视当下今生。印度文化中主要是没有一个和中国一样的一群天降猛男,的确,新中国刚建立的那会,随便说一个都是猛男中的猛男,而印度天然就缺乏这种文化土壤。印度不可能有,这是文化基因决定的。中华文化熏陶出来的人,都有“士气”和“君子观”,即以“天下”为己任。《论语》有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身以成仁。”只要有中国人在,只要中华文化在,中国就必将向仁义天下迈进。中华猛男,不是凭空降落的,而是中华文化精神凝就的,每当国家危难,他们就必定出现,这就是为何中华文明能够屹立不倒古今绵延。

印度生搬硬套照搬西方的经济模式,管理政策,有点规模的企业解雇还要上报,八小时工作制,工会,加班费,双休。看着保障工人的利益,实则就是在遏制中微企业向上发现,连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发展不起来,工人的素质又没办法进步,严重点说,被资本家剥削的机会都不给,贫民窟的人连劳动价值都没有。究极典型的上层建筑与生产力水平完全不匹配。怀疑印度斯坦公司的修理工跟小作坊的织布女工知识水平都差不多。

感觉印度是被西方话语权绑架了,所以印度亦步亦趋地跟着西方。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则忘命。有些人也许会说是宗教,归根结底是印度的民族构成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众所周知,印度高种姓的人自身就是侵略者,所以防低种姓如防贼的心态让他们上下没法达成一致。只是勉强黏合在一起罢了,更谈不上发展了。

当然了,印度也不是一无是处,还是有优点的。印度城市地区的人法律意识非常强,印度的律师特别特别多,人们有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请律师打官司,这也导致印度法院也特别多。城市区的印度工人有自己的工会,印度法律和西方一样八小时工作制,双休,补贴,工会权利很大,会经常组织游行和抗议,没法搞血汗工厂那套。

印度虽然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双休,但是工资不高。国内工人3000元一个月,在印度排名前10的城市最少也可以雇3个工人。效率不够,人工来凑,还是有优势。越南孟加拉体量太小,也无法保证资本家工厂的安全。还是要往印度转移。印度只要保证控制住城市区,并且将城市区的工业发展起来就行。乡村则放权给当地的豪族,而且印度政府给予低种姓特别丰厚的资金补贴,也包括教育,医疗系统也在向低种姓倾斜,这就保证了低种姓安定和谐。

印度是有些优势,毕竟经济增长是能看出来的,但是你要说绝对优势,那也未必,毕竟这么多年了,印度优势和潜力一直没有发挥出来,那讲这些没有用啊,现实就是越南和孟加拉都在快速增长,而印度却因为各种原因还在划水,潜力终归是潜力,不开发出来有什么意义,看印度还是现实一点吧,我个人觉得,印度无法复制中国的发展模式,而且一旦印度真的打通了低端制造业,利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出了头,就会在进入中高端市场上受到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后发优势在低端领域是很显著,但是面对中高端产业就难说了,印度在本世纪的发展注定是崎岖艰难的。

印度虽然不适合原始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劳动力集中产业),原因有一,海洋法系对劳动者保护得很好,想要买便宜的劳动力很难,第二,印度的女性是不能出去劳动的,所以就导致你雇佣一个劳动力付出更高的工资。但是对于IT行业是适合的,但是仍不能改变印度工业发展不起来的现状。或许人工智能加上全自动生产完全淘汰人工,但是这种工业并不能产生大量的就业,现在的程序员就是未来的蓝领工人,工业品会更加的廉价,廉价的工业生产会造就生产技术的垄断,在技术上落后的国家会被彻底边缘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原材料出口国。

就现在这个世界格局,印度很难凭借低廉的劳动力人口发展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发展出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就目前来说,产业转移正在逐渐从中国往东南亚和孟加拉国这样的国家移动,目前印度的劳动力市场对于国外资本的吸引度还不是太大,印度自主产业竞争力弱,需要国家补贴,所以市场不会太开放,比方RCEP它就没有参加,主要原因就是担心低关税环境下进口商品会对国内产业造成影响,印度的高端制造业不行,低端现在面对的对手是东南亚的越南和孟加拉的血汗工厂,中高端中国这边在尝试吃下去,也就是说留给印度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少,当然,如果印度朋友愿意放弃做一个超级大国,对于经济增速要求不高,那么印度在国际上也能凭借国家优势混得不错,十几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哪怕什么不做,靠天吃饭也能吃饱饭,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想要坐二望一,未来挑战世界一级,那现在印度不搞个全面改革,铁定是行不通的。

印度独立以后继承了英国的工会等一系列发达国家的制度,没有公主的命就一身公主病。印度的社会结构就是反现代的,它只想永恒地存在那里,永远处于一个对婆罗门等上层最有利的社会结构里。

总之,这么多的因素导致印度想要完成工业化的发展,前途渺茫暗淡无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印度   孟加拉   种姓   贫民窟   劳动密集型   贫民   农民工   劳动力   中国   工会   福利   进程   工人   顺利   成本   产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