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未来的选择


电动车的关键要分两块,技术难度的攻克就放心交给各车企去做好了,不要怕技术不行,技术没门槛的得到了也容易失去;另一个关键是做好标准化体系,特别是充电接口,各家只用自己的就很难发展起来,应该建立行业协会和电网公司协商技术标准,充电技术体系建好了,后面再进一步把网络数据接口那些逐渐都标准化了,这些东西现在正是该做的。以后不管哪国哪家公司发展得好,只要是用到这个体系的,都是用了中国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这个弄好了才拿得到行业主权。

作为在车企上班的一员,本人谈谈简单的看法:

1.我国首先要制定电动车大部分的国家标准,不但有利于生产厂家和消费者,也更有利于使我国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2.国家要加大新型电池研发力度,毕竟电池才是所有这些工作的核心,好像目前锂电池已经达到能量密度顶峰了,再大危险性增加很多。如果电池的易用性和汽油一样,电动化发展还需推吗?

3.无论是电车还是油车,对于汽车核心控制软件(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我不知道纯国产车里面的软件是不是自己研发的。我所在的合资车企,都是外国总部搞的,而且我们根本没机会知道源码,更不谈开发了。一个小小的修改也是找外国总部。就算自己想弄,也是没有任何办法。

所以我觉着车辆控制软件这方面,国家应该主导形成产业生态,靠一个几个车企很难形成产业链。华为这次搞的车用软件就不错,难得。

4.对于智能驾驶,不一定只在电车上实现,在油车上一样可以实现。第一步首先基于目前道路现状取得数据,而不是幻想全部的道路重建成标准“智慧公路”,那样成本太大了。可以在目前庞大数量的油车上,安装T-box, 安装传感器,通信系统,把路口红绿灯升级硬件到智能,做到红绿灯能和车辆实时通信,车辆之间实时通信,车辆和服务器通信,这样的海量数据,在经过后台AI大数据分析,是应该能够取的有用数据并引来指导交通的(比如说动态调整红绿灯延时实践)。我知道这些物联网传感器价格并不高,4G通信费用也不贵,将来5G普及了,数据传送更不是问题。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实际上好像没看到什么这方面的数据收集,是否有什么原因抑或是妨害个人私密数据?

5.车用底层软件,机电一体化智能执行部件等开发人才,也是需要大量培养。当然需要主导政策支持,大学拿出优势师资力量。另外我也发现,有少数人不一定上过所谓正规大学,但是他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很高,比如我在某电子论坛上经常看到有些牛人发表帖子,理论和实践高度都可以的,一些博士或者硕士坛友做论文都参考他们的帖子。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难度不小。但我对我们以后的发展还是有信心的,原因你懂的,呵呵

中国新能源汽车各主要部分电池、电机、电控、自动驾驶啥地方落后啊,你给大家说说呗。我看唯一很落后的就是不如特斯拉会吹、会忽悠。

嗯,好的,

首先声明,我不是特斯拉粉也不是特斯拉车主,而且很庆幸去年十一特斯拉降价没上他们销售的当买车。

以下是特斯拉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总结:

首先,特斯拉Model3从研发到量产仅花费一年半左右时间,无论是在研发阶段还是在量产后都不断进行迭代升级,如果有零部件的变动,或者引入新技术,只需2-3个月内即替换完成。

其次,核心部分

1. 自动驾驶芯片,“FSD芯片”设计是自主研发,制造方为台积电。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与之前采用的英伟达芯片相比,处理能力提升了21倍。

2. 集成化的汽车电子架构(软件)特斯拉软件可以在不改变汽车硬件的前提下更新性能,包括自动辅助驾驶、电池预热、自动泊车等功能。(部分国产电动车必须在4S店升级上述核心功能,比如威马)

3. 电池管理系统(BMS) 能够实现对超过7000节电池的有效管理。电压差控制精确,远低于其它电动车。

再次,次核心部分

1. 电池 成本是电池生产的核心。根据UBS数据,目前特斯拉锂电池成本达到行业最低水平, 低至111美元/KWh,宁德时代电池成本为152美元/KWh。

2. 电控 特斯拉电控技术也全球领先,在特斯拉全球公开发布的249项专利中,电池技术专利共有104项,其中大部分为电控技术方面专利。这让它在MPGE电耗值上表现出色,得以在有限电池储能条件下,实现最大续航里程

3. 视觉传感器 视觉摄像头的供应商是Mobileye,毫米波雷达供应商是法国老牌汽车供应商法雷奥,视觉运算处理器供应商是英伟达,人机交互的中控显示屏则由富士康进行制造。

4. 制造技术 特斯拉的先进制造技术代表就是车身一体压铸技术,把70个零部件合二为一,把2小时的焊接过程变成了2分钟的压铸。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压铸设备是特斯拉与意大利工业机械巨头意德拉(IDRA)联合研发的铝铸工艺压铸机,这是一台长19.5米、高5.3米、篮球场大的巨型机器,重量达到410吨,相当于5架航天飞机加起来的重量。

另一项在研制造技术是特斯拉的“CTC底盘”:把电池直接内置在汽车底盘里,减少所需零件的总数(减少370个)并加快生产速度。而且最重要的是,每千瓦时的成本将降低7%。

最后,非核心部分,非核心部分以国产制造商为主,包括车身、底盘、内饰、外饰等。

本土电动车企不能只烧钱不想战略,比如蔚来的亏损这个坎怎么破?特斯拉会强攻价格的抢量;

小鹏以自动驾驶为卖点,真正能解放了驾驶员的双手了吗?万一搞出特斯拉一样的事故咋办?

理想的混动简直是投机取巧,油耗还是百公里8升啊……

企业竞争就是你死我活,不讲武德。不正视差距,未胜先飘要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特斯拉   英伟   油车   红绿灯   新能源   压铸   电动车   电动汽车   车辆   电池   核心   成本   供应商   未来   通信   数据   技术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