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分享系列之十九,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更有气质

继续分享,本篇涉及到的经典如下:

勿践阈yù,

勿跛bì倚,

勿箕jī踞jù,

勿摇髀bì。


一、释意。

1、勿:禁止。脚禁止踩门槛;站立时身体禁止站斜;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也不可塌着坐;腿不可以抖动。


2、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都是轻浮、傲慢、无礼貌、无规矩、无教养的举动,君子不为也。这一点古今的标准都一样,应该不会有人再有异议了。

古人从小教导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前提是大人也要以身作则,不然小孩子是不会服气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3、这是最基础的规矩,在古代叫做蒙学,相当于现在幼儿园,甚至是幼儿园之前,就会接触到。

《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古人都是很重视教育的,为什么古代的文明那么璀璨,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教育的基础在蒙学。孩童时代,扎根越深,打下的基础越深厚,长大越能成为栋梁之才。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今皆如是。

举例,一个小树苗,用几根木棍支撑,就怕歪了,也是一样的道理。

人也是一样,小时候是塑造性格习惯的最关键时候,如果歪了,以后谁能纠正过来呢?

尤其是大人,看到这里的时候,可以回想一下幼儿时代,就会很容易找到改进方法。

中华是礼仪之邦,从小就教导孩子各种规矩,从上古一直到现在依然非常重视。关于礼法的经典,一直很多,大家可以查阅。


二、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1、勿践阈。古代都是有门槛的,很多古代建筑都会看到,要是踩,是犯了忌讳。门槛除了物理上的应用,还有身份地位的象征。古人非常重视礼法,踩门槛是一种蔑视,傲慢,不恭敬的行为,是非常忌讳的。一旦发现,就会给自己招祸。

现在的门没有门槛了,但是也有礼节。不要站在门槛处。不要把东西放在门槛处。对别人造成很大的障碍和烦恼。也是非常不礼貌的。看起来就不舒服。

另外门槛里面一个人,称为囚。是一个被定义的禁忌行为。尤其是这么多年都是这么理解和定义的,就会有很多这方面的信息。建议还是不要去尝试。

另外跨门槛也是有规矩的。左边进,左脚先进。右边进,右脚先进。甚至有的是左边进右边出,这样是一个顺时针方向。

从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让人惊叹。


2、勿跛倚。

稍息一下可以,但是不能长时间。犹如军姿。一个是不尊重,一个是对自己身体不好。力量不平均,对两条腿的血压稳定都会失去平时的数值。随之对其他器官都会产生压力。时间久了对骨骼也会影响。

不是说这个不让那个不让,而是很科学,符合健康规律。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何况是几千年无数次的案例积累。

经典是经历了无数次的筛选。古代那么多圣贤,历代最顶级最聪明的人,去筛选。会把最好的书留给后人,古人是非常爱护后代子孙的。

现代有极个别的人,对经典不理解,也是正常,最好先了解,再发言。起码是对祖先基本的恭敬。

我以前也不学,后来接触之后,发现博大精深,受益匪浅。


3、勿箕踞。

男性女性都要注意。尤其是女性,更不能如此。很多礼仪课会讲,不优雅,会绊倒别人。

有人会说,没人的时候可以吗?要慎独,当没有人的时候,没人监督的时候,自己是否可以始终如一。这是最难做到的,难才有价值。

你做了什么,都会回馈给自己。不是给别人做的,都是给自己做的。


4、勿摇髀。

一个是摇,一个是抖动,

身动,给人感觉心难安。普通人是很难做到身动心静的程度。

不安定的人,很难得到别人信任的。

还是稳重一些为好。


三、事怕颠倒理怕翻,换位思考就可以理解。

一个人踩着你家门槛,斜着站和你说话,坐下的时候双腿像簸箕,一直摇一直抖动,你感觉如何?舒服吗?你会认为他对你尊重吗?甚至你也会不安定。


所以换位思考,会想明白很多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蒙以养正   易经   箕踞   都会   礼法   忌讳   恭敬   傲慢   古今   门槛   规矩   古人   气质   古代   基础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