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曾在战国大受欢迎,为何却成了封建统治者最不可能采纳的思想

文|颜小二述哲文

封建统治者最不可能采纳的建议是墨家的“兼爱”思想。墨家的代表人物墨翟,是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他认为礼乐是无用且奢侈的东西,他提出“兼爱”思想,并批判儒家的“爱有等差”。在墨翟那里,他心中的“仁”与“义”主要指无差别地爱一切人。

于此,“兼爱”思想若成为主流,封建统治者无法实现中央集权,单从地位稳固来考虑,封建统治者就不会采纳墨翟的“兼爱”建议。

墨家曾在战国大受欢迎,为何却成了封建统治者最不可能采纳的思想

1、墨翟“兼爱”思想中,与儒家不一样的“仁”和“义”

我们知道,儒家的孟子也好,孔子也罢,都宣扬“仁”和“义”。关于“仁”和“义”,孔子和孟子都多次进行过解释,说法有很多,高度概括起来大抵就是“仁者爱人”、“舍利取义”。

但儒家的“仁和义”除了修身养性,更多也在为一个目标服务,那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做好礼乐教化。

于此,儒家“居仁由义”的主要目的之一,实则是要让人懂得“在其位司其职”,要做到“德能配位”,以此才能保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这种各司其职之下,社会井然有序,稳步前进,儒家的目的就达到了。

墨家曾在战国大受欢迎,为何却成了封建统治者最不可能采纳的思想

墨家也谈“仁义”,只是墨翟的仁义和儒家的仁义,含义不一样。

在墨翟心里,仁义大抵便是“兼爱”的一种表达。

心怀仁义的人,在行为上会表现出“兼爱”的特性,即“无差别地爱一切人”,说得简单一点,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升级。

能做到“兼爱”的人,被墨翟成为“兼士”。墨翟指出,兼士能够“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

墨家曾在战国大受欢迎,为何却成了封建统治者最不可能采纳的思想

当然,墨翟所倡导的“无差别爱一切人”很美好,完全消解了人与人之间排斥对方的“你”和“我”的距离,趋于将天下看成一个整体。

但是在人类社会中,思想境界真正要达到这一步很难,就颜小二看来,墨翟“兼爱”所要求的这种纯粹的“爱”,在现实生活中近乎天方夜谭。于此,“死不旋踵”的墨家展现出来的,总是一种带着奉献和牺牲特色的侠义精神。

2、墨翟的“兼爱”是封建统治者绝对不会采纳的建议

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主流文化属儒释道,其中以儒家思想尤为突出。

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以儒家思想为社会主流文化是有原因的,因为儒家思想维护“礼乐”的本质,可以帮助他们巩固中央权力。

当然,先秦以后的儒家与孔孟荀时代的儒家思想,已经有较大的差别,但是无论后世儒家怎么变,核心还是维护“礼乐”,只是在某方面的倾向性不同,这与当时社会的掌权者需求有关。

墨家曾在战国大受欢迎,为何却成了封建统治者最不可能采纳的思想

而墨翟的“兼爱”思想要求“无差别爱一切人”,这种无差别的“大爱”可以推而广之,继而露出弦外之音,即不存在因身份或者血脉而与生俱来的“特权”。

“无差别”三个字,就是对“特权”的否定和打击。

封建统治者的根本需求之一,就是稳固自己的权力。权力都不稳固,还谈什么治理天下?

其实,就颜小二看来,人类社会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从奴隶主时期到封建王朝时期,人类的社会形态随着人类文明的成熟在不断进步。

墨家曾在战国大受欢迎,为何却成了封建统治者最不可能采纳的思想

人类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时期,那个时候人类需要封建统治者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推动社会文明前进。一旦脱离这一套体系,生活于早中期封建社会中的人无法马上跨越到现代文明,大概率只能回归蛮荒,这是一种倒退。

所以,对于早中期的封建社会来说,无论是统治者,还是百姓,他们要安居乐业,就需要一套分工明确的“体系”运作,就需要有人指挥,有人执行。

但是,人心是复杂的,人的感情、品性发展,各有特色。

要让适合执行的人心甘情愿去执行,那么适合指挥的人就需要相应拥有“权威”去指挥,于此,封建王朝统治者的“特权”就出现了。

但是即便是“特权”,也必须是为“天下苍生”而使用,这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高明之处。

所以,封建王朝之下,社会体系的稳固,实则是需要封建统治者一定程度上合理巩固自己权力的,无论于公于私,统治者们都不会采纳墨翟的“兼爱”思想。

3、墨翟“兼爱”给带来的启发

聪明而睿智的统治者,总是能看到不同意见的闪光点。

墨家曾在战国大受欢迎,为何却成了封建统治者最不可能采纳的思想

墨翟的“兼爱”观点,虽然很理想,也有些伟大,但是很显然,不会被统治者采纳,可是在战国时期甚至出现了“墨翟之言盈天下”的盛况,这说明墨翟的兼爱有相当大的受众群,表明了很多人的需求。

当然会这样,因为墨翟的追随者,大多都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兼爱天下”自然是他们最朴素的愿望。

而对于统治者来说,孟子老早就点出“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于此,聪明的统治者应该从受欢迎的墨家兼爱思想中看到劳动人民的诉求和愿望,“天下为公”多一些,“以权谋私”不能有。

以此看来,“德需配位”是很有道理的。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墨家   统治者   封建   孟子   儒家   思想   礼乐   封建王朝   封建社会   仁义   特权   稳固   战国   社会   天下   墨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