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3个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风采,你知道几个?

文|颜小二述哲文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大高峰,特殊的历史环境之下,各具特色的学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缔造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

虽说是百家,但是却能根据各思想家观点进行大致分类。

关于这个分类,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将百家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司马谈之后,刘歆又将“百家”分为十个派别,即在司马谈的“六家”基础上,加上了“纵横家”、“杂家”、“农家”与“小说家”。

战国时期的3个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风采,你知道几个?

但是,就对战国时期社会影响,以及学派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来看,颜小二认为,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更多聚集在3家,即道家、儒家和墨家。

必须说明的是,法家虽然对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影响巨大,但是如果从中国哲学层面来说的话,法家还不算是一个有独特特色的哲学体系,法家思想更像是一套比较接地气的“组织和领导的理论与方法”。

当然,以上是颜小二从一个视角得出的结论,不同的视角结论不同,欢迎各位提出不同看法。

下面,我们分别来来领略一下战国时期百家中3个主要流派以及它们代表人物的风采。

1、“全身避害”的道家:大道无为

我们提起道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老子》、《庄子‬》中记录‬的‬老‬庄思想‬,在冯友兰老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中,老先生以“杨朱”的思想为道家学派发展的第一阶段,以老子的相关思想为道家学派发展的第二阶段,“庄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发展的第三阶段。

战国时期的3个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风采,你知道几个?

将三者的主要观点串起来,我们不难发现,道家的核心观点在于“道”,“道”的精髓在“无为”。做到“无为”,就要懂得身心合一的“自然而然”。

那么道家提倡的“无为”要解决什么问题?归结四个字,大抵是“全身避害”。

关于如何“全身避害”,杨朱的办法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不为也”,其逻辑的合理性在于“避”。

整个道家思想将乱世之害都归结于“妄为”,当人人“无为”之时,则天下大治,于此,何须谁去拔“一毛”救“谁”呢?

当然,杨朱的观点在那个时代不会让“妄为”之人“无为”,却给了面对世事无可奈何之人“归隐”的理由。

战国时期的3个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风采,你知道几个?

道家思想发展到了老子,就更侧重于对“规律”的把握了。

道家老子也讲“无为”,但是这种无为不是“自我约束”、“自我束缚”、也不是不合理的“避”,而是自然而然地“自然而为”。

老子的观点中,人的祸患源于无视“道”去强作妄为,“自然而为”方可“无为而无不为”。

说得通俗些,道家老子期待世人可以找到“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以此顺势而为,方可全身避害。

战国时期的3个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风采,你知道几个?

庄子的思想更像是杨朱和老子的集合,他的视野相对更高,亦抽象一些。

庄子强调“齐生死,一物我”,这是一种“消除物我,追求我真我”的“觉解”这亦是一种形式的“避”,但庄子的“避”却不是杨朱那般从“社会”到“山林”,庄子趋于是从一个世界“避”让到另一个世界,颇具“大隐隐于世”的既视感。

战国时期的3个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风采,你知道几个?

2、“仁者爱人”的儒家:克己复礼

说完道家,再来看看几千年来与道家分庭抗礼、甚至多次占上风的儒家。

春秋战国时期,其观点在儒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战国时期的3个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风采,你知道几个?

孔子在儒家学派的地位自不必说,几千年来,他在文人墨客的眼中,作为至圣先师,照亮了万古黑夜。

孔子一生奔走各国,宣扬“克己复礼”,期待可以改变礼崩乐坏的环境。

他思想观点的核心基础,也是整个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基础,即“仁”。

从‬《论语‬》的‬相关记录中‬,孔子多次从不同角度解读“仁”,但是无论怎么解读,都脱离不开“仁者爱人”这个核心理念。

战国时期的3个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风采,你知道几个?

因为“仁者爱人”,所以“礼乐”才能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且德需配位的大前提下,稳定和稳固。

“仁者爱人”可以说一直是儒家教化的努力方向。

孔子之后,孟子以孔子继承人自居,效仿孔子周游列国,他曾将“王道”和“霸道”进行对比,借此向各国君宣扬儒家的治国之道。在孟子看来,君主需明白“民为水,君为舟”,君必须是“仁者”,得有“爱人”的品性,于此才能“得水载舟”。

孟子的观点,在方方面面都有对儒家孔子之“仁者爱人”的继承。

战国时期的3个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风采,你知道几个?

荀子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虽因其犀利的性恶论备受争议,但是他在稷下学宫传播儒家思想,强调儒家“礼乐”教化重要性,捍卫了他在儒家学派的地位。

荀子以“维护社会秩序之遵守礼乐”的行为为“善”,而自古以来,“礼乐”的核心精神之一,在于“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仁者爱人”精神。

所以,即便荀子观点犀利,他也是“仁者爱人”之礼乐的捍卫者。

战国时期的3个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风采,你知道几个?

3、战国“爱无等差”的墨家:兼爱天下

最后来说说墨家。

墨家的思想观点可以说比较极致,但也可以说比较极端,他们兼爱天下,是死不旋踵的“侠客”,将礼乐看成“无实用价值”的存在,其代表人物是墨翟,中哲不少学者将墨翟视为孔子之后的下一位哲学家。

战国时期的3个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风采,你知道几个?

说起墨翟与“墨家”,不得不提墨子的核心观点“兼爱”。就像儒家的“仁者爱人”,墨家的“兼爱”思想贯穿墨家的各个理论,而且其“兼爱”思想也是对儒家的激烈批判。

战国时期的3个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风采,你知道几个?

儒家强调礼乐、维护礼乐,其中有一个观点属“爱有等差”。

什么是“爱有等差”?举个通俗的例子,在儒家的世界观中,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相当亲近的人,那么对于他们的“孝”要大于我们对邻居“老奶奶”的尊敬。

而墨家的“兼爱”讲求的是“爱无等差”。承接上面的例子,墨家之“爱无等差”就是要求人们,对待邻家老奶奶,要和对待自己父母一样,不可有“差别”。

初看墨家“兼爱”是不是觉得不合理?这是其思想的“极端”之处的体现,但是这也是墨家观点的极致与高明的地方。

为何墨家会提出“兼爱”?因为墨家思想的拥护者基本上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一直以来因为“地位”,受到各种压迫。

战国时期的3个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风采,你知道几个?

而儒家的“亲疏之分”,大抵是导致底层百姓受压迫的直观原因之一。

消除贵族对平民的压迫,就要消除所谓的“特殊对待”。

将这种“消除特殊对待”推而广之,大抵就是会演变成“对待邻家老奶奶,要和对待自己父母一样,不可有差别”。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墨家已经看到了底层百姓生活不易的主要原因,其“兼爱”实则是底层百姓的心声。

4、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颜小二基于自己这几年的积累,对战国时期主要学派,即道家、儒家、墨家的一个基本概括。

总的来说,道家一直在探索如何“全身避害”而不“伤人害己”的办法,于此他们从“山林”、“规律”和“自身的觉解”上想办法,对于现代社会中“拜金主义”与“功利主义”,是不可多得的良药。

儒家强调“社会安定”,方法是“教化”,核心精神是“仁者爱人”,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当前社会,儒家的“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依旧对我们有重大启发。

墨家思想,展现了战国时期普通百姓的智慧,亦代表了他们的心声,于今人来说,其思想观点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旧意义无穷,其思想观点中的哲理,依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探讨。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战国时期的3个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风采,你知道几个?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荀子   孟子   儒家   战国时期   孔子   等差   墨家   礼乐   学派   道家   流派   庄子   老子   爱人   观点   风采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