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不想学习了,博士老爸竟鼓励孩子考0分!比打骂说教管用

当孩子说“我不想学了”,你的回答很重要。

家长们常常纠结: 是听孩子的选择放弃,还是要继续坚持,逼一下孩子?

因为这个问题几乎贯穿了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涯,几乎每个家长都要拿出十八般武艺,跟孩子斗智斗勇,将偏离轨道的孩子拉回来。

有这么一位博士爸爸,既没有听孩子的,也没有直接讲大道理逼孩子。他只是跟孩子打了个赌,如果孩子考了零分,那孩子以后学业自由,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如果孩子一天没考到零分,就必须服从他的管理,按照他的规定去好好学习。

这个爸爸叫刘墉,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著名作家、画家;一直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


当孩子说不想学习了,博士老爸竟鼓励孩子考0分!比打骂说教管用

儿子刘轩可能大家并不陌生。他是 畅销书作家、音乐制作人、主持人,心理学教育专家,还是北京卫视 《我是演讲家》全国总冠军。

有次刘轩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父亲刘墉拜托他考零分的独特家教故事……

一、孩子叛逆是天性,要“顺从”,巧用激将法‍

这个故事里有三个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考0分的约定

刘轩跟着刘墉一起,在还没有读完小学就移民到了美国。一开始,刘轩的表现还不错,可是上了中学以后,他开始叛逆,渐渐地,变成了令老师头痛的孩子,每次考试,也雷打都不动 的“C”,老师们都毫无办法。

面对老师的毫无办法,刘墉决定找儿子谈话, “你的老师告诉我,你现在整天梦想着当舒马赫那样的赛车手,变得不爱学习了对吗?”

刘墉的话里带着鄙视,让刘轩很不爽:“舒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成绩也很糟糕。他还考过零分,现在不照样当世界顶级赛车手?”

刘墉突然爽朗地笑了起来:"他考了零分,当了赛车手。可是,你从来就没有考过零分啊,每次都是C。”

老爸居然笑话自己没有考过零分,那一瞬间,刘轩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他挑衅的说:“你希望我考个零分给你看看吗?“

刘墉笑了:“好啊,你这个主意很不错!那就让我们打个赌吧,你要是考了零分,那么以后你的学业一切自便,我绝不干涉;可是,你一天没有考到零分,就必须服从我的管理,按照我的规定去好好学习,如何?”

面对老爸这个零分提议,刘轩在《爸爸刘墉拜托我考零分》一文中写道:我们很认真地击掌为盟,我在心里已经开始窃笑不已了,我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天底下最可爱、也最愚蠢的父亲。但是,既然是“考”,那就得遵守必要的考试规则:“试卷必须答完,不能一字不填交白卷,也不能留着题目不答,更不能离场逃脱,如果那样的话即视为违约,好不好?”这还不简单?我的心里发出快乐的鸣叫,不假思索地答道:“没有问题!”

换做别的家长,面对孩子一句“我不想学了”,可能要么生气焦虑,要么放弃,要么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对于孩子的这种叛逆,刘墉的看法是,孩子叛逆,有时候只是他们自己的心理与生理状况在作战。身体已经长大,觉得有力量离开父母了,但经济上依然要依附于父母,必须留下。两种力量经常打架,叛逆就产生了。叛逆不是孩子没良心,更像是一种挣扎。

当孩子说不想学习了,博士老爸竟鼓励孩子考0分!比打骂说教管用

面对“挣扎”阶段的孩子,每个家长都会毫不犹豫的想帮助他们。刘墉敢让自己的儿子去“认真”考0分,完全是一种逆向思维的策略。在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础上,没有采取对抗的方式,只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最后采用了最适合刘轩的激将法,来试图激发刘轩的学习动力。

但是用激将法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承受外界环境的刺激或压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在这个限度内,父母给予刺激、压力的强度和孩子的“内驱力”成正比,压力就会变成动力。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导致孩子做出相反的举动,从而破罐子破摔。

所以,用“激将法”教育孩子时,家长对以下这些问题一定要注意:

1、采用温和的“激将法“不能讽刺和辱骂孩子,给他们带来伤害

中国父母的激将法里包含两个内容:第一,我养你简直是一种耻辱,你太让我丢脸了。第二,别家的孩子都很优秀,比自己家的孩子都强。

当孩子说不想学习了,博士老爸竟鼓励孩子考0分!比打骂说教管用

心理学家苏珊夫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种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所以哪怕父母真的是在激将孩子,在他们看来,也纯粹实在羞辱。

2、要掌握好教育情境

因为在不同的情境中,即使是对同一个孩子使用激将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抓住最佳的激将时机则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孩子遇到挫折恶化失败的时候,最好用鼓励和安慰的方式,此时运用激将法是不太适宜的。

当孩子自由散漫或者得意忘形的时候,运用激将法就比较合适。

3、因材施教

激将法是一种负面激励的方法,使用的关键是要了解孩子的性格,不同性格的孩子,使用激将法的轻重程度也不一样,时机和分寸也不一样。

对于顽皮的孩子,尤其是什么事情都无所谓的孩子,对孩子刺激的程度可以适当的重一些,以便能够引起孩子的重视。

对于自卑懦弱的孩子,父母最好不用激将法,应当使用态度温和友善,采用鼓励、诱导的方式。

对于自尊心很强的孩子,父母在鼓励的过程中可以用激将法提出较高的要求。

当孩子说不想学习了,博士老爸竟鼓励孩子考0分!比打骂说教管用

而对于那些稳重踏实的孩子,只要父母委婉的把自己的要求告诉他们,他们就能够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家长还要注意男生和女生使用激将法的区别,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索里和特尔福特的研究,“男孩易受斥责影响,女孩易受颂扬影响”,对于男孩,可适当运用一些激将法,对于女孩,则尽量少用激将法,即使使用激将法,也不宜在公开的场合使用。

所以说,懂得一些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尊重、认同和接纳孩子的基础上,尽可能不与孩子形成对立,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想办法找出孩子的学习动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二、帮助孩子梳理好情绪之后再做具体的行动‍

采取了激将法后,刘轩和父亲的打赌来到了第二阶段:没有想到,考0分是一件这么难的事。

接受爸爸刘墉的0分约定之后,刘轩带着喜悦以为很轻松的就能赢了爸爸。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在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哪怕他闭着眼睛考试,总会有几道题蒙对,最后成绩还是稳稳的C。看着那个C字,刘轩的心情特别沮丧,暗暗骂自己太不争气,居然连个零分都考不到。

刘墉看到儿子又考了个“C”回家,继续刺激他:“什么时候考零分,什么时候自由。”

很多家长一看到成绩不好,第一反应不是安慰孩子,而是审问孩子。试想,哪个孩子没有抵触情绪呢?因此,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单,我们要清楚孩子属于哪一种类型,再因人而异去对待:

1、成绩一直差,努力不见成果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0%的学生都不清楚自己在考试中真正存在的问题,而很多家长对问题也没有做到追根溯源。

家长要相信,没有一个努力的孩子不想有个好成绩。所以一直努力没有好的结果,那就是方法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试着陪孩子去总结和纠错,再加以肯定和鼓励,走出困境不是很难。

2、成绩差,心思不在学习上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当孩子说不想学习了,博士老爸竟鼓励孩子考0分!比打骂说教管用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多少都会有些叛逆。当他们的心思都不在学习上时,如果父母再一味的批评唠叨,受“超限效应”的影响,孩子对父母的话也许会充耳不闻,这时候家长的教育就要具有策略性。

刘轩就属于这种因为心思不在学习上的孩子,聪明的刘墉采用了激将法的策略。

3、平时成绩不错,偶尔发挥失常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 即越害怕失败,却容易失败。它源自一个真实的事件。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心理学家把这种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

当孩子说不想学习了,博士老爸竟鼓励孩子考0分!比打骂说教管用


考试“发挥失常”失常的孩子,除了一些客观的原因,主要还是有太多的心理压力。这个时候家长就要经常跟孩子沟通,降低他们的压力,同时以身作则,让孩子看看家长在有压力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平时要刻意给孩子灌输一两次的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相比较过去的自己一直在进步就可以了。当孩子对名次和输赢看淡的时候,就是破解瓦伦达效应的时候。

不论是孩子偶尔考砸和屡次考砸,家长一定要懂得,要先接纳孩子的失落心情,必要时屏蔽或转化老师的负面评价,帮助他们梳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三、让孩子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

没有抵触情绪的刘轩进展到了第三阶段:为了考0分不由自主地学习

刘轩很不服气,但是为早日能考到零分,为所欲为。他开始努力的学习,总结错题,力求完美的避开正确的答案。考得零分,得到梦寐以求的自由。

不过第二次他还是得了C,第三次也一样,一次又一次冲刺的过程中,刘轩知道正确答案的题目越来越多。故意做错的能力越来越强,终于,一年以后,成功地考上了一个零分!

那一天,刘墉亲自下厨,做了一桌的好菜,举杯向儿子祝贺:“恭喜你,刘轩,你终于考到了零分!只有有能力考到A的同学,才能能力考出零分。”

刘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中了爸爸的一个“大圈套”,而自己在这个打赌的过程中,早就已经养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习惯。

后来,刘轩考上了哈佛,读完硕士、博士,写了书,拿了音乐奖,获得了表演奖。

教育学家弗洛姆说:“父母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我们的孩子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动学习,比起学习,他们更在意的是“父母会因为我这次考得不好而生气,我可能又要挨骂了。”,他们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更不要说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如果刘墉一开始就对孩子说,你怎么考得这么差,下次一定要考得好一点。这样的话,效果肯定不明显。但是他把满分的目标换成了零分,不仅激起了孩子的兴趣,还愿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

当孩子说不想学习了,博士老爸竟鼓励孩子考0分!比打骂说教管用

由此可见,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刻板的事情,更不是套用他人的成功做法。刘墉利用的是儿子不服输的个性,他太过于了解自己的孩子,用激将法激出了刘轩的“内驱力”。而儿子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也悟出了父亲的用心良苦,实在是难得。

其实,每个家长都知道所谓的“内驱力”才是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关键。那么到底什么是内驱力?《驱动力》一书中提到,人的驱动力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来自基本生存需要,是生物性的驱动力;

第二种来自外部力量,是奖惩并存的胡萝卜加大棒模式。

第三种来自内在的动力,是内心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强烈医院,也叫做内驱力。

前两种内驱力是被动的,会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而消失。唯有最后一个内驱力,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充分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从而激发无限的潜力。

曾有统计显示,72.9%的哈佛父母认为,自己的子女在高中阶段学习就非常自觉,成绩从来不需要父母多操心。而总结那些学霸的成功经验,毫无疑问很多人都在学业上表现出了很强的驱动力。

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泄气,拥有内驱力的孩子肯定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孩子那个样,就算了吧。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师海梅斯·埃斯卡兰特(Jaime Escalante)告诉你,当然不是真的。

当孩子说不想学习了,博士老爸竟鼓励孩子考0分!比打骂说教管用

这个无意间提着菜刀来上课的老师,让400个流氓学渣考进了哈佛和耶鲁大学。

1974年,当时44岁的Jaime Escalante来到了位于南加州的Garfield高中教数学,上课的第一天这些小流氓们根本不把Jaime放在眼里,让Jaime难堪,成为了学生们上课最大的乐趣。面对眼前这帮顽劣的小流氓,Jaime并没有被吓跑,

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征服”他们,他带了一把菜刀走进了教室。一刀朝着课桌就劈了下去,教室里的小混混们被这一幕吓的目瞪口呆实际上Jaime只是为了让某个数学概念更易于理解。

看到被震住的孩子们,Jaime发现这招好使,于是特意学着黑帮老大的那一套,给每一个流氓学生起了黑手党老大的绰号,一下子就和学生们混成了一片。但是混成一片要提高孩子们的成绩比他想象中的难多了,不过有一个理念始终在有力的支撑着他:“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具备学习能力的,只要想学就一定能够学好。于是他凭借一己之力,愣是扭转了局势,让这群学渣爱上了学习,努力进取,最终都考上了大学,其中不乏哈佛耶鲁等名校。

当孩子说不想学习了,博士老爸竟鼓励孩子考0分!比打骂说教管用


而他的真人真事被改编成了一部叫做《为人师表》的电影,感兴趣的家长可以找来看看,也许能给你不一样的启发。

既然每个孩子都有内驱力,那么该如何激发呢?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只有当成是自己的事情在做,人内在的驱动力才会马力十足。

2、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社会学家曾经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十八世纪初,英国的儿童及成人读物中包含的激励信号多,结果国民产值在一段时间后增加;而十九世纪初,读物中的激励信号下降,于是产值也随之下降。

当孩子说不想学习了,博士老爸竟鼓励孩子考0分!比打骂说教管用


由此可见,阅读伟人自传、大师作品等励志上进的书籍,引导孩子多了解一点正能量偶像或者榜样的成功经历,也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激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3、帮助孩子制定并达成目标

在孩子的实际教育中,当家长为孩子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他们稍微努力一把,就可能达到目标时,这种情况将会大大激发出个人的内驱力。

当孩子说不想学习了,博士老爸竟鼓励孩子考0分!比打骂说教管用


比如,想让小学阶段的孩子学好英语,可以从每天背3个单词开始,其他科目以此类推。采用日积月累的方式,把难以完成的难题分解再分解,一个一个来击破,一旦坚持下去,就能蜕变,孩子就能拥有更多的自信,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更多的内驱力。激将法才会起到激励的效果。

刘墉和他儿子刘轩的故事,只是给大家一种启发,让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孩子的问题。只要父母能举一反三,同样可以运用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中,同样刻意淡定的应对孩子“我不想学习了” 的情况,耐心的等待孩子的蜕变。

孩子们成长的路,也是家长成熟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刘墉   零分   孩子   哈佛   激将法   驱动力   牧师   管用   叛逆   老爸   情绪   爸爸   儿子   家长   父母   博士   成绩   努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