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早7点晚11点,不是一天是12年,别再说孩子轻松


孩子们学业上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访谈中讲到,自己和女儿的一次对话。

她对女儿说:你们这一代孩子真厉害,天天学习学了那么多知识,我们上学时根本没学到什么。

谁知道她女儿说道:我们这代人非常羡慕你们那代人,你们太幸福了。你们根本感受不到我们这代人的痛苦。每天早上7点10分坐到教室,要坐到下午5点半,晚上回家写作业要写到11点半,不是一天是整整12年。连周六周日都被你们占上。

根据《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的数据,中国学生作业负担很重,平均每天的作业时间就有3个小时,是法国的3倍,日本的4倍,韩国的6倍,是全球平均数的2倍。有人做了换算:相当于18岁前累计写作业达10080小时,错过了4032场TFBOYS的演唱会,少踢了7000场足球赛。

一、我们的孩子到底有多累

摄影师张伏麟的一组纪实作品——《减负,冲不破的网》,深刻反映了这一现实。

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因写字过多,手上竟有了老茧;

李玫瑾:孩子早7点晚11点,不是一天是12年,别再说孩子轻松

清晨,一位小学生背着一个沉重的大书包,手臂上还挂着一个袋子,袋子里的书是放学后上补习班要用的;

李玫瑾:孩子早7点晚11点,不是一天是12年,别再说孩子轻松

星期天,一位小学生一边练舞压着腿,一边写作业;

李玫瑾:孩子早7点晚11点,不是一天是12年,别再说孩子轻松

早晨,一位看上去只有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趴在妈妈后背上看书学习。

李玫瑾:孩子早7点晚11点,不是一天是12年,别再说孩子轻松

一名感冒发烧的小学生在医院输液中心边打点滴边做作业······

李玫瑾:孩子早7点晚11点,不是一天是12年,别再说孩子轻松

“我真要烦死了”、“我恨不得把自己分成四瓣”……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自己的《周记》里发泄苦闷。

李玫瑾:孩子早7点晚11点,不是一天是12年,别再说孩子轻松

2020年7月29日,杭州小学六年的晨晨因为压力太大,患上了斑秃,头上有几块地方光秃秃的,没了头发。

李玫瑾:孩子早7点晚11点,不是一天是12年,别再说孩子轻松

2016年,新加坡的一座组屋前,一位11岁的男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从17楼坠下身亡。男生的母亲悲伤的呼喊:“我只是要70分,并没有期望你拿到80分。”验尸官给出的结论是蓄意自杀!

做家长的,总是会因为孩子的学业而焦虑的。为了让孩子的起点高一点,好一点,做家长的除了自己努力外,也卯足了劲要把孩子推着往前赶。

而我们的孩子,能默默忍受高压下来的,多少心理上都会有些压抑。不能忍受的,要么逃学,要么叛逆离家出走,极端一点走上轻生。

二、重视和理解孩子的苦和累,他们不撒谎

眼看着教育部喊着减负数十年,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现在还是那么累?从小的方面来说,孩子觉得累有两个方面:

1、频繁考试让他们倍感紧张和压力

浙江台州一所小学对在校的四年级小学生做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小学生的学业压力普遍较大,学业成绩越好的学生反而感到学业压力越重,主要来源于“将来的升学考试”、“家长的压力”、“学生间的竞争压力”。

小学普遍存在频繁考试(含单元测验)现象,不少学生面对考试时有时会紧张。

李玫瑾:孩子早7点晚11点,不是一天是12年,别再说孩子轻松

部分学校在考后会有各种形式的排名,导致许多学生存在着考试焦虑的现象。成绩不理想还失去学习兴趣。

 2、家长过度干预

 家长参与子女学习关键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数据显示,家长过度干预孩子学习对孩子的学业成就起到负面作用,但家长参与学习提高子女的自我管理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李玫瑾:孩子早7点晚11点,不是一天是12年,别再说孩子轻松

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三点:资源少人口多,教育竞争依旧激烈;高考选拔的标准和机制没有变;不同阶层的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一直在增加。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喊累,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成绩不好感到压力很大,不要觉得他们是矫情,娇气。也不要动动就给孩子打鸡血鼓励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或者打压孩子:“累什么累,就你累,你的其他同学怎么不喊累。我看你就是懒。”

因为家长“看不见”孩子的累,孩子们最后妥协了,把累和苦闷压在心里,最终他们会通过拖延磨蹭、撒谎逃课、顶嘴不耐烦、反叛的行为来对抗学业压力带来的痛苦。

三、只要不坏,允许孩子不乖

美国儿童临床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说:

我不相信有坏孩子,当他们不乖时,我会想他们需要什么帮助。每个孩子身体里都有一个杯子,需要用爱,关注,照顾和理解来蓄满。有时候孩子焦躁不安,心烦意乱,其实只是因为他的杯子空了。

一位妈妈曾经非常烦恼的说:

我女儿快9岁了,过去一直比较听话,近几月不知怎么了,总顶嘴。什么事都要给自己找一个开脱的理由。写作业、弹钢琴,我让她做,她总要找个理由跟我辩解。今天我陪她听写单词并帮她记不会的,她不是抠鼻子就是抠手,我制止她,她不听。我生气之下打她手两巴掌,她又哭又闹跟我吵,还要摔我的手机。我很伤心,我在她身上下了那么多心血,可她怎么变成这样——处处挑剔、厌恶、指责。我该怎么办?

其实,孩子大概只是厌倦了练习钢琴带来的压力。妈妈只需要问问孩子,是不是有别的爱好,如果有别的爱好,那就可以放弃钢琴发展别的爱好。最终孩子高兴,妈妈也轻松,学习动机增强,身心也会更健康。

李玫瑾:孩子早7点晚11点,不是一天是12年,别再说孩子轻松

如果那位不喜欢钢琴,承受着压力和痛苦,却不被家长重视,会发生什么?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指某种压力刺激过多、过强,导致心理极度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

一位妈妈说:“孩子没有一点上进心,考倒数了还总是玩手机,当初就不该给他手机。”

另一位妈妈吐槽:“我儿子满身的坏习惯,说了也不听,真是让人生气。”

有的妈妈说:“孩子不写作业,总是被老师点名批评,弄得我很没有面子,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当孩子出现以上反抗的行为时,很多家长觉得毫无办法。更多的家长会选择给孩子更多的压力,试图让他们听话,亲子关系恶化。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的妈妈为了让乔英子取得一个好成绩,从小便天天逼着她做题做题,有时候为了让乔英子节约时间去做题,甚至不让她去见爸爸,也不让她去参加准备了很久的天文展览。时间久了,乔英子虽然是学校数一数二的学霸,但是却患上了抑郁症。

李玫瑾:孩子早7点晚11点,不是一天是12年,别再说孩子轻松

对孩子来说,如果这种心理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疏通,就会一直压抑在心里,导致心率过快,情绪抑郁,最终可能伤害自己或者家长。

所以,当你的孩子不乖,叛逆,可能做家长的都会苦恼万分,但是可能正是这种不乖,孩子将压力发泄了出来。

他们尝试用自己的不乖和叛逆来跟家长沟通,尝试找到一种方式来告诉家长自己的压力很大,同时又能缓解自身的压力。

李玫瑾:孩子早7点晚11点,不是一天是12年,别再说孩子轻松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叛逆和不乖是一种自救行为。是孩子在寻求理解和尊重。

但是如果家长接到孩子的信号,依旧觉得孩子不乖就该严厉教育和压制,很容易把孩子往绝路上引。

2020年8月,一位广西的22岁男子将家长在家中杀害,父亲律师,母亲教授,年入百万。警方调查发现,儿子因为压力过大就选择休学在家,对学校肯定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家长选择继续回英国上学,激起了儿子的负面情绪。这就是不重视孩子学业上的压力的教育代价。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的慢的艺术》中说:我们当前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缺少闲心。

每个不乖的孩子背后,可能藏着很多没有被满足过的需求,越是不乖,就越是需要家长冷静下来,看见孩子。

在没有原则性错误、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家长应该允许孩子不乖,不听我们的话,允许孩子把压力发泄出来,然后再从容的出发。

做家长的,不要忘了在孩子学习、考试不堪重负时,给他们一个拥抱,告诉他们,学习和考试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孩子   都会   作业   叛逆   学业   小学生   钢琴   情绪   重视   痛苦   家长   压力   妈妈   轻松   考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