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值得称道还是应该被否定?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从唐代起,就受到世人的重视,惹人喜爱。但是北宋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让人感觉牡丹代表富贵,热爱牡丹的人就是追名逐利、贪图富贵者。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值得称道还是应该被否定?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在作者眼里,三种花均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莲花接近菊花,却不像菊花那样逃避现实,更不像牡丹,以富贵媚人,从俗从众。作者最终不愿像陶渊明那样隐居避世,又不愿像牡丹代表的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那么,牡丹在周敦颐的心中,为什么是富贵功名的象征呢?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值得称道还是应该被否定?

我们可以看牡丹在唐宋诗词文章中的表现。唐代白居易在《买花》中写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仅仅买一丛“灼灼百朵红”的深色花,就要花费掉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当时社会确实是“富贵闲人一束花,十户田家一年粮”,贫富差距明显。这些“高贵”的买花者,衣食住行,都是来源于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赋税”。诗人借助“田舍翁”的一声“长叹”,尖锐地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可见,牡丹花人人喜爱,但是却是有钱人家的玩物,贫穷人家只能望洋兴叹。牡丹也即是富贵之花啊!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值得称道还是应该被否定?

我们再来看看北宋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帟,笙歌之声相闻。最盛于月坡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从此文中可以看出,人们有多么喜爱牡丹,赏牡丹成了唐宋时期一件大事,热闹非凡,人们无比重视。

牡丹美艳可贵,富丽堂皇,古人称之为花王。唐中书舍人李正封有诗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于是牡丹就有了“国色天香”的美誉。唐代很多诗人将牡丹写入诗篇,如刘禹锡的这首著名的《赏牡丹》:“径前芍药妖无格,池上浮渠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宋代,牡丹成了洛阳城中普遍种植的名花。据作者在西京留守兼河南府尹钱惟演处所见,当时记录的牡丹品种已达九十有余,许多品种流传至今。

牡丹是名贵的花木。唐李肇的《国史补》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暮春,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值得称道还是应该被否定?

牡丹本身的花色花形也让人们生出富贵的联想。牡丹花大色艳,品种繁多。花朵姹紫嫣红,富丽堂皇,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作为中国传统名花,它端庄妩媚,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唐诗云:”佳名唤作百花王“,因此牡丹也被称为”百花之王“、”富贵花“。

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等千古绝唱都赞颂了牡丹开放的胜景。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让牡丹与富贵紧密相连。

清代赵世学(1869~1955),菏泽人,自幼好学,酷爱牡丹,他在《牡丹富贵说》中写道:”吾观牡丹一花,谷雨开放,国色无双,有独富焉,群芳园中孰堪比此艳丽乎?天香独步,有良贵焉,众香国里孰堪争此芬芳乎?而且蕊放层叠,朵起楼台,粉黄黛绿,红白黑紫,灿然足观者,亦莫不色失万花,艳擅三春也。称之富贵,谁曰不宜!”写足了牡丹之雍容华贵。

因为牡丹代表富贵,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牡丹也是画家笔下的爱物,工笔、写意画都少不了牡丹。牡丹与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就有了不同的寓意。家中悬挂牡丹,也是家中富贵兴旺的象征。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值得称道还是应该被否定?

现实生活中,老百姓都希望能生活富足,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和期待。因此,追求功名富贵,本也无可厚非。只要这功名富贵的得来不是趋炎附势、走歪门邪道得来,那就应该肯定。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财富观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肯定财富,认为财富是好东西。他也曾经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可见,我们追求富足的生活没有错误,但是不能为了财富不择手段,失去人格尊严。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值得称道还是应该被否定?

周敦颐是北宋的哲学家,人品高尚,胸怀磊落。他在任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他不贪图获取名声而锐意实现理想,淡于追求福禄而重视得到民心,自奉微薄而让孤寡获得安乐,不善于迎合世俗而重视与古人为友”。从黄庭坚对周敦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的高尚人格和节操。他对当时追名逐利的世风极为厌恶,在污浊的世间保持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我们对他更加景仰、爱戴!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值得称道还是应该被否定?

国色天香、雍容大气!牡丹本无过,有过的是一些人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态度。热爱牡丹本无错,错在为了追求富贵忘掉羞耻、正义和节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周敦颐   黄庭坚   牡丹   功名富贵   田舍   百花   富贵   节操   京城   国色   洛阳   花开   北宋   唐代   中国传统   重视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