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往今来人们因为价值观不同,幸福的境界不同,活法也不同!

今天我跟大家谈一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关于追求幸福的三种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境界也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不同人的活法。

2.古往今来人们因为价值观不同,幸福的境界不同,活法也不同!

第一个境界:愚人求富。这一类人眼里的幸福就是要发财致富了,发财致富也没有错同时如果只是为了物质的财富,用老话来说就是舍命不舍财,那可能就不好了。我们都是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对于物质的享受是有限的,我们讲“广厦千间,夜眠8尺。”也就是说你有1000间房子每天睡觉也只不过是占一张床的地方。所以一生积累的那些物质上的财富、财产、名誉、地位等等,其实你都是带不走的,都得留在这个世间上,当然关于这些为了追求财富,追求外在的物质,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当中有价值的部分等等类似这样的说法其实是挺多的,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唐朝的重臣郭子仪,他在奉旨兴建他的汾阳王府的时候,曾经拄着拐杖到工地上去视察,而且要吩咐这些干活的一定要把墙垒得牢固一些,一定要把这些建筑做得好一些,一个工匠就回应到:“王爷,您放心,我们家祖宗三代在长安都是做泥水匠,不知盖了多少府邸多少房子,只见过房屋换主人,还没有见过哪栋房子倒塌的呢?听到工匠这么一说,当然可能是无心的,郭子议一下子领悟到了什么,从此他再也没有到过工地,也就是说对于物质财富我们只有使用权,并没有真正的所有权,不过当我们把这个所有权什么东西都是我的,这些钱是我的房子是我的名誉等等都是我的,其实我们生命当中的那些情怀,那些去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去和重要的人在一起的那种快乐反而失去了。我们太在乎外在物欲的时候,其实幸福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所以我们要发展,要有物质上的这种获得这是可以的,同时别被这些物质所左右,一生忙忙碌碌我只是为了外在的追求物,这是一种活法,他可能会丢掉真正想要的情怀和追求幸福境界的机会。

2.古往今来人们因为价值观不同,幸福的境界不同,活法也不同!

第二个境界:智人求福。所谓智人求福,福是一个生命力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带来的能量,所以古人求的福是顺,今天我们喜欢的一个我们要有财富,另外是能够生命长久能够长寿,而智者所求的福并不是这样的,那智者求福求什么样的福呢?在《庄子》这本书里有一个故事,是说当年尧舜禹这三个最有名的圣人一样的皇帝,其中尧帝有一次到华这个地方去视察,华这个地方这个封江的人,就是当地的最高领导,他献给了尧帝三个最美好的祝愿:多子、多富、多寿。尧帝怎么回答,他连着三个词就是我不要。他为什么不接受?他说“多子则多惧”。也就是说孩子多了,其实我恐惧就多了,他们要争财富,要争宠爱,而且我还要考虑到每个人的成长当中出现什么问题,这样我内在的担心就会多。他说“富则多事”。所谓富则多事是财富太多了,那事情也来了,比如:我们现在社会财富积累多了,有很多人因为有了财富的积累也天天发愁,手里没钱的时候着急,手里钱多的时候还想着不能让它贬值,所以还要再投资,投资还要考察有没有风险,担心经济的发展、担心政治、担心世界环境,疫情一来很多有财富的反而想的是怎么样去转换投资的方案等等让你的事变得越来越多。他说“寿则多辱”。当然这是尧帝的一个说法了,寿多了就是太长寿太长寿了,等到自己行动也不便了,什么事都做不了了,饭也不能吃,说话也糊涂,你的那种生命的尊严,自我管理去享受生活的尊严越来越没有了。尧帝提到“多子则多惧、多富则多事、多寿则多辱。”他提到的此三者非所以养德,其实这三者对于培养一个人特别高尚的品德来到这个世界,为世界做贡献的价值和意义,其实是一个负担,所以尧帝他不要,当然他不要这些东西背后是什么?是我要那个真正的那个生命意义和价值的那个叫“德”。

2.古往今来人们因为价值观不同,幸福的境界不同,活法也不同!

第三个境界:圣人求德。我们中国文化特别讲“德”,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有道经还有德经,其实我们简单理解就是遵循这个生命的规律,提升生命的意义,去服务更多的生命,同时也提升自己生命的意义,这样一个实践,这样一个品德,这样一个活法叫做圣人求德,我们会发现生活当中一切的好运气、福气等等这些根本就是一个人有了宅心仁厚,乐善好施之德,那一生中的幸福是受用不尽的,因为好德能够带来寿命的这个长寿,生命的质量,富贵康宁和善终福报等等,外在福德的外化核心是来自于你内在的德多,你的德做得好,你得到的福报就越多,所以我们要去思考在追求幸福的过程当中,真正让你内心清静,有内心的尊严,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有自己那种智慧存在的话,那么追求良好的道德,追求生命价值的意义,这是你所有福气的一个根本,所以我们平时对待人我们讲究乐于助人,要去尊重、包容、理解、接纳所有所有人,接纳各种各种生活当中所谓的不顺,接纳别人对你的这种公平和不公平,内在里面这种德的宽厚越来越多的话,那你得到的所谓外人一直追求外在东西的那些其实该是你的,自然而然就来了。真正的你所谓做事情,你靠德的这种涵养,这种修养,这种境界在的话就像天上那个北斗星一样,你只要在那个位置上,其他的星星都会围绕你来转,不用你再去怎么自己拼命去争取外在的东西,核心回到我们内在的修养。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了关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于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幸福的境界:愚人求富、智人求福、圣人求德。古往今来人们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追求幸福的境界和活法也不同!


2.古往今来人们因为价值观不同,幸福的境界不同,活法也不同!

导师: 李勇 文案:张红荣

文自《沧州前程心理 ——幸福课堂》

李勇个人简介:

​心理学硕士

中科院心理教练培训讲师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讲师

​沧州前程心理学校创始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活法   沧州   智人   境界   长寿   幸福   古往今来   圣人   多事   外在   价值观   物质   担心   意义   价值   生命   财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