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五十二岁的范仲淹在西北边塞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延州知州,到西北边地来抵御西夏外患。《苏幕遮》这首词,写于此时。

《苏幕遮》这个曲子原是唐代龟兹传入的乐曲,后演化为词牌。范仲淹的这首词,是羁旅“相思”题材,孤身在外的深秋天气,想起故土,想起旧日所爱,倍觉旅途寂寞、情绪伤感。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哀婉悲伤,似乎是写给自己的亡妻。范仲淹三十六岁才娶应天府李氏为妻,四十九岁被贬饶州时,劳累奔波加上担惊受怕,妻子不幸死在任上。这个时候,亡妻差不多三周年了。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苏幕遮》上阙是写景。描写的景物特别凄美,“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场面宏大开阔,一碧万顷的云天下,黄叶飘飞,碧波荡漾,笼罩在秋意寒烟之下,有一种朦胧的凄美。这种朦胧的凄美,和诗人的愁绪,形成了感觉上的“类似”,更适合表情,这就是“景语即情语”。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远山被斜阳染红,远天和江水连接,一片空旷寥廓,更有“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绵延的芳草,一直延伸到斜阳之外。古乐府有“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绵延的芳草,代表绵绵的相思。说芳草无情,表达人的思情漫长。诗人描写的景象空阔辽远,一片苍茫,境界开阔,而将情思寄予其中,摆脱了一般诗人写情的小境界,写出诗人别有的一番苍凉和悲慨。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下半阙,开始抒情。“黯乡魂,追旅思”,羁旅在外怀念家乡,黯然神伤。夜不能寐,只有梦里才能略略得到安慰,所以说“好梦留人睡”。这么痛楚的相思,不同于青年男女“香车系在谁家树”那种绮艳风格的春情相思,而是凄楚伤感,惟有梦中聊以安慰。有哀悼的意味。

这种痛苦无法消解,“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明月高楼,独自一人,以酒消愁,却变成了相思的眼泪。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的这首“相思词”,意境空廓寥远,情感凄清悲楚。范仲淹性情耿介坚强,身处绝境也绝无妥协屈服之言,却写出这样悲凉文字。不是对至亲深爱之人的深刻怀念,恐难以解释。

《词综偶评》评论说:“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

清代《历代诗余》:“范文正公《苏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苏幕遮 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黯:心情忧郁。乡魂:思乡的心。旅思:羁旅的愁思。

云天苍苍黄叶飞,烟波秋色相映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凄迷到天际。

乡思情重增旅愁,好梦易醒人难寐。明月高楼酒入肠,和愁化为相思泪。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秋色   黄叶   康定   空廓   愁肠   云天   斜阳   在外   芳草   高楼   凄美   明月   诗人   朦胧   无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