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字幼芳。她的身份卑微,是军营里的歌妓,这是一种官方歌妓的身份。她多才多艺,名传一方。

周密《齐东野语》记:

“天台营妓严蕊,字幼芳,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善逢迎。四方闻其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

严蕊被卷入南宋朱熹对台州知州唐仲友的政治倾轧当中。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台州知州唐仲友,系出名门,莒国公唐俭第21世孙,绍兴甲戌进士,性情狂傲,名节很高,著述也很多。唐仲友曾捐款二十七万文修缮桐山桥,死时家中贫困,买墓地的钱都没有,可知是一位清德之士。

唐仲友和严蕊有交往,曾命其命其赋《如梦令》词,严蕊赋词说:“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这样的诗才,已经胜过许多才士名流。

有人状告唐仲友和严蕊有私情,在宋代,士大夫和歌妓来往很多,但不允许职官和官妓有“逾滥”行为。时任两浙东路提举的朱熹,一向痛恨唐仲友清傲,加上陈亮从中挑拨,就以“伤风化罪”把严蕊抓在狱中,施以鞭笞,逼其招供,“两月之间,一再杖,几死。”

令人惊讶的是:严蕊以弱柳之质,宁死不屈,说:“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

此事经朝野议论,严蕊声名沸腾,震动孝宗。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朝廷把朱熹改任官职调离,任命岳霖来审案。岳霖怜悯严蕊,让她作词自己辨白。严蕊不假思索,脱口而赋《卜算子》。岳霖判她无罪从良。

之后有皇家宗亲仰慕严蕊声名,纳为小妇,终身到老。这个故事被写进《二刻拍案惊奇》。

严蕊以卑贱之身,弱质之体,宁折不弯,决不诬陷唐仲友,而使道德大儒威风扫地,脸面无光,后人无不称颂严蕊骨气奇高,侠义无双。一介小女子,风骨高标,得以传颂千古。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并非是因为我喜欢风尘,只是命运如此,造就了今日情形。这是严蕊为自己的辩白。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花开花落都有各自的时令,全是掌管花的春神来决定。这是比拟,女子也如花一样,各自受命运驱遣。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这是严蕊对自己归宿的设想。经历这样一场风波,严蕊不可能再回到军营里面。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是必然的,到底去到哪里也未知。

我们可以看到:严蕊这位才女的创作,和其他才女的创作,有共同点,都是有民间乐府诗的风格,平易化的口语,通俗流畅,却别有韵致。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这是委婉的说话。“山花”对应的是“珠翠”,歌妓是满头珠翠妆饰的,“山花插满头”,这是隐居山野的意思。

“莫问奴归处”,就是不须多问,无人过问的意思,意谓无人关注,无人问津。

这句词的含义是:如果能够头戴山花,隐居乡野,被人忘却,是最好的结局。

《词迳》云:“人之品格高者,出笔必清。”严蕊一生应该写过很多诗词,留下来的几首词,都是她在宴席上受人邀约脱口而赋的,每一首都能清丽通脱,轻逸不俗。

一个弱质女子,如花似玉,多才多艺,却因为命运的缘故,身为卑贱,遭遇不幸。可是她气节人格之高,令一般人望而兴叹。也正因为如此高品,所以出口不凡,自有一股清气傲骨。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风尘:比拟不洁之地。前缘:前定的缘分。 东君:司春之神。

并非喜欢作歌妓,也许前生来耽误。花落花开都有时,都是春神来作主。

此番终归要离去,要问住处却难说。怕是山花插满头,隐居山野不知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山花   大儒   珠翠   知州   台州   朱熹   卑贱   花开   士大夫   前缘   多才多艺   君主   山野   风尘   歌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