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我读了20几遍的书——《次第花开》

1.

本人有个特点——不喜欢看小说,特别是长篇的,也不喜欢看太厚的书,太长的文章……

第一因为时间宝贵,第二缺乏耐心。

但是年少的时候不这样,《红楼梦》我可以看两遍,还要做笔记。《穆斯林的葬礼》是我看过最厚的书,我可以看到半夜两点,因为太入迷,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

我已不是十年,从懵懂无知到中年稍有成绩,我拼尽了全力,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大部分的时间我都会用于瑜伽事业,而有余力的时候我才会熟读古今经典。

因为到最后我发现经典极其简练又富含精华,你可以随时从任何一页开始翻阅,《次第花开》也具有这个特性。

《道德经》,我学习了很多年,还是觉得参不透又很受用,那就继续参。

《心经》也是,每次失眠的时候,烦躁的时候,我都会背诵几遍,慢慢的获得清凉……

《次第花开》跟任何一部经典都不一样,它有故事有对话有情节有血又有肉……

我虽然从小念佛,但是跟一般的佛教徒不一样,很多佛经因为太长我也不喜欢读,比如师父让我读《楞严咒》,我说太长了不读,师父气的苦笑不得。

师父最近让我读《金刚经》,这个我就愿意读。

曾经我读《论语》、《道德经》的时候,也曾告诉过师父,师父很生气,说我读这些儒家经典不能得到究竟解脱,终究浪费时间……

我不管,我觉得好的受用的我就读。因为我曾经有一个很厉害的台湾邱老师就是儒释道都讲,听他的课入定开悟的人很多,因为我跟随过很多好的老师,我更愿意以“博大的胸怀”接近一切的经典!


一本我读了20几遍的书——《次第花开》


2.

说这么多“前言”为何?

为了突出下面这本书的好,因为它虽是希阿荣博堪布写的佛学经典,又让所有的普通人都能听懂看懂、又不啰嗦、文字又像诗句一样很优美。

2020年的疫情期间我因起了很大的烦恼心,为了对治烦恼,下载了樊登读书,邂逅《次第花开》后每天每天都会听,有时候一天听两遍,最少听了20多遍,常常听出热泪……

后来觉得实在太好了,又一边听一边做笔记。

后来觉得做笔记也不能够完全吸收,又买来纸质书细读。

买了纸质书反倒忙的没有时间翻开,但是每次翻开我都会像见到故友一样欣喜万分!

所以,今天我写的不是传统意义的书评,就像蒋坤元老师说的“好的书评必须是你真正的感受,而不是一大堆的摘抄内容,我一直在等待一篇真正的书评并给他超赞!”

而我也很少写书评,因为我不喜欢摘抄,我只喜欢写自己真实的感受!

因为这本书每一章都是精华,我也只能分享其中的一小部分给大家。

4.

认识苦

佛经上把整个人类的痛苦分成三类,一类叫苦苦,一类叫变苦,一类叫行苦。

什么叫苦苦呢?就是我们大家都认为的痛苦,你的手被割破了,孩子成绩不好或者老人住院了,你的收入很低入不敷出,老板不喜欢你等等……这就是典型的苦,我们大家每个人都认同的这些事确实不好的事情,这叫苦苦。

什么叫变苦呢?变苦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快乐,实际上它的本质还是痛苦,而这个快乐最终会演变成痛苦,这叫变苦。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谈恋爱的时候觉得特别快乐,但是到最后吵架的时候,就会变得特别痛苦,甚至分手更痛苦,这就叫变苦。

原来是特别美好的事情到最后会逐渐的变成特别坏的事情,比如说吃冰淇淋和炸鸡这是多么愉快的事,但是慢慢地会变成一身肥肉,它就会变成一种痛苦。

所以诸漏皆苦,所有的感受到最后都会演化为痛苦。

第三种苦叫作行苦,什么叫行苦?就是众生陷于轮回当中整个的这种状态所存在的无奈和不圆满,被种种烦恼所束缚的这种细微的痛苦,叫作行苦。

所以基本上这三大类痛苦就已经够大的了也包含所有我们已知的痛苦了。

具体而言人间的痛苦又被分成了八种,生、老、病、死、爱离别、怨长久、求不得、不欲离。


一本我读了20几遍的书——《次第花开》


6.

既然这么多苦,那什么是快乐?——痛苦过后就是快乐

快乐没有那么贵重和难得、那么的不可求。

对于一个饥饿的人来说,得到一个馒头就很快乐。

对于一个沙漠的旅人来说,一瓶水就可以让他快乐。

对于一个癌症患者来说,诊断报告是假的或者他的病情可以治好,就会让他很快乐。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一个五毛钱的棒棒糖就可以让他快乐。

而我们呢?

你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追求的太多太多了!

7.

什么是无常?

寂天菩萨讲过一句话:问题如果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如果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为什么人们会焦虑和恐惧?

焦虑和恐惧的核心就是我们拒绝无常的发生。

什么叫无常?这个世界上的事是成、住、坏、灭,它是会不断的变化的。

如果你知道这个世界是无常的:你必然会变老,你的身体会变得越来越糟,你无论怎么保养最后一定会长皱纹,还会走不动路,甚至人根本活不到年老……

明知道它一定发生,但你心中拒绝它害怕它,你就会焦虑,你就会觉得自己很难受,你一直在想:我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安全呢?


所以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都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以及外部的世界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

这个误解是什么呢?叫作知幻为实。我们把这个幻化的东西当成了一个实在的东西,万事万物都是依赖内在和外在的条件和因缘而生灭的,因此不具有固有性和恒常性,固有性就是无我,不具有恒常性就是无常。

我并没有一个自性叫作志丹,这叫无我,我也未必永远存在这个世界,这个叫无常。

我们经常会误认为是无常给我们带来的痛苦,是因为那事发生了,这个无常发生了,所以让我觉得好痛苦。实际上造成痛苦的不是无常,而是你对于无常的恐惧。


克服这种恐惧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熟悉无常,二是了解恐惧无常的原因。

面对无常,观察它,熟悉它,你才会发现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不是只有自己在衰老,不是只有自己在生病,不是只有你在经历挫折、没有安全感,所有人都一样。因为这个世界整个是无常的,每个人面临的世界是一样的。

熟悉无常能够令我们的内心真正放松和开阔!

8.

后记:

怎样避免和减少恐惧,让自己真正的获得来自本性的喜悦呢?

我来讲一点我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练习瑜伽的体式,或者结合内观打坐开始:观察呼吸的存在,观察腹部的起伏,观察你的每一种情绪升起又落下,你只是一个观察者,那个呼吸不是你,身体不是你,情绪更不是你,你不为其所动……

从静坐五分钟,到十分钟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如果时间允许,我现在每天可以静坐一个小时。

修炼内观冥想到了一定的程度,你的行走坐卧都是禅,你会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新的生命状态,一种接近觉悟和智慧的觉知状态,那个时候,你喝口水都是甘甜的,即使你生了重病遭遇重大挫折,也不会像其他人一样惊慌失措……

当然,内观还有很多种,我所讲的都是很简单的,真正的放开讲,是要几篇文章讲完,而且必须我们要一起实修证悟你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的。

难的是,你根本不愿意让身体和心静下来,人类最擅长的就是不断的搅拌它 。

瑜伽是什么?瑜伽即是控制心灵的波动。——《瑜伽经》第一章。

从最简单的观呼吸开始,到最后观自在,这就是修行的次第,一阶一阶前行,就像这本书一样,有次第的等待觉悟之花一瓣一瓣的盛开!

其实佛学真的很好,它是我见过最好的人类的科学和哲学,它不是迷信,你从来都不学习不了解而一味的排斥,这才是真的愚昧和“迷信”。

它值得所有人研究一辈子,“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问。”从《次第花开》开始(我还要再读20遍),和我一起走进身心灵,走进佛学!

一本我读了20几遍的书——《次第花开》


~~原创不易,记得点赞或留言留下你的足迹!


我是志丹,十年资深瑜伽老师、身心疗愈私教导师、茶艺培训师。同时也是业余作家、三个孩子的妈妈、爱写诗、爱做梦的80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花开   志丹   道德经   佛学   这个世界   师父   瑜伽   无常   焦虑   恐惧   痛苦   办法   时间   经典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