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近二十年的一句话,别再误读了,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是家长

“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提出伊始有特殊的背景。世纪之初,作为生物电子学专家的韦钰,有感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基于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而紧急调整儿童早期发展政策,提出必须重视早期教育。


流行近二十年的一句话,别再误读了,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是家长

具有敏锐嗅觉的中国智慧商家把一句“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扔给了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70后、80后。

小区里以我家孩子报哪个班为荣,他家孩子没报班为耻,从0岁—18岁,层出不穷的各类培训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不想报的,只要有经济能力的各类班使劲往孩子脸上糊,没有经济能力的,勒紧裤腰带也要糊。

光教育的培训不够,吃、穿、用明得不比,暗得也要较量,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彻底误读的面目全非。

孩子累,家长累;孩子不上,家长骂;孩子委屈,家长更绝得委屈。我家长觉得:孩子呀,我不让你输在起跑线上有什么错,还不是为你好!


流行近二十年的一句话,别再误读了,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是家长

新生一代的孩子就此真得好了吗?真的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冷静一下,每一个家长其实应该回归理智。设想,比你有经济能力的大有人在,能比得过吗?

也有父母在问自己,我没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尽如人意?


细想,这句经典的话该推翻了,应该改为“家长,请不要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流行近二十年的一句话,别再误读了,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是家长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健康、有礼貌。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每天忧愁大于快乐,孩子还能快乐吗?家长没有礼貌,能培养出有礼貌的孩子吗?家长生活不健康,能培养出健康的孩子吗?家长不爱看书,能培养出爱看书的孩子吗?

每个人都想改变别人,其实想改变别人(孩子),先改变自己(家长)。

因材施教,这个词说得特别好,这和每个家庭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家长作风、行为、习惯息息相关,没有统一的教育孩子的方法。都说教育孩子难,请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先从我做起。


流行近二十年的一句话,别再误读了,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是家长

朋友初为人母,一直以为不苟言笑,才能教育好一个孩子,前几天,与四位母亲聊天,她们的孩子,有2个已经上班,且小有成就;另外一个考上211;还有一个上初二,班里成绩优异,还没有耽误练琴。

她们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孩子能够听话,心态积极的去学习。

对比朋友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数一数二,这个成绩是孩子天天大哭,唠唠叨叨,效率不高,晚睡觉,争吵换来的,三个人都折磨。

有好的案例,朋友赶紧学,总结几条:

1 笑着面对孩子

2 开玩笑的方式教育孩子

3 经常说“妈妈理解你,妈妈支持你”,让他感觉在家中不是孤立无援

4 不马上否定孩子

5 与娃生气,当场化解,不过夜

6 把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为的是增加对孩子的尊重)

朋友只试了3天,初见成效!试当一个合格的母亲,继续努力!


流行近二十年的一句话,别再误读了,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是家长


孩子是一张白纸,画得是什么,家长请你先学习。


流行近二十年的一句话,别再误读了,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是家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脑科学   家长   培训班   裤腰带   误读   起跑线   教育孩子   委屈   母亲   背景   成绩   能力   妈妈   孩子   朋友   快乐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