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奇,生孩子才是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怀孕的时候,我下载了一个孕期记录APP,每次打开看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孕育是最美丽的旅程。

“真讽刺啊,”我摸着大肚,和里面的娃嘀咕。

怀胎十月,一次又一次,我发现怀孕是一场被过度美化,强行合理的事情。

越是盛赞母性和奉献的价值,女人的处境就越发陷入被动。

即使没有孕吐,工作压力不大,家属给力,我还是忍不住感到被架到了一场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旅程里。

这种想法很难和人分享,因为听起来过于黑暗和自私,甚至让我一度对自己无法自然产生无私无畏的母爱而感到愧疚。

直到我读了法拉奇的书——《给一个未出生的孩子》,法拉奇用深刻尖酸的文字描述了一个女人的怀孕历程,很多想法和我不谋而合,那么我相信,很多的女人在怀孕时应该都有过类似的想法。

在展开讲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法拉奇。

奥莉娅娜·法拉奇,是一个新闻人都绕不开的名字。1929年,她出生在意大利,二战期间,年仅10岁的法拉奇就参加了革命。二战结束后,她成了一名报社报道员,凭借另辟蹊径的视角和文学才华,她引起了意大利全国性杂志《欧洲人》的注意。

借助更大的平台,法拉奇的访谈对象变成了国际知名人士。

法拉奇,生孩子才是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在好莱坞,她采访了玛丽莲·梦露、格里高利·派克、希区柯克等人。她采访玛丽莲·梦露的那篇报道真的是标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但让法拉奇闻名于世的是她采访过世界各国的政要:邓小平、基辛格、甘地夫人、卡扎菲等非凡人物和政治巨头,都曾赫然出现在她的采访名单上。

1967年,法拉奇主动请缨,要求去越南,开始了长达8年的战地记者生涯。

法拉奇,生孩子才是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法拉奇采访邓小平

法拉奇以咄咄逼人的提问和不留情面的文笔被称为“世界第一记者” 。她的采访方式与其说是对谈,不如说更像火药味十足的交锋,让那些老练的政坛大腕都直呼挫败。

现在以犀利著称的易立竞,和法拉奇相比,只能算小绵羊。

她的一生波澜起伏,爱情却不尽人意。她意外怀孕过一次,在当时,一个未婚先孕的女人在社会上遭到了很多歧视,孩子的父亲并不想要这个孩子,甚至她自己也写道,

“我敢发誓,让你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并不会给我带来什么欢乐”。

但在孕育的过程中,她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和肚中的孩子建立起了越来越深厚的感情。可不幸的是,在六个月的时候,她意外流产了。

她把这段怀孕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就是这本《给未来孩子的一封信》。

在书中,她用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我”从知道意外怀孕,到决定留下孩子,又意外失去孩子的过程中,复杂的内心情感。借用这个重大变故契机,她反省了自己的人生观和生命价值论。

这是一本真实到有些黑暗的书,说出了那些很多妈妈不敢说,自带原罪的想法。

下面分享一些书摘,如果觉得惊世骇俗,欢迎随时退出:

法拉奇,生孩子才是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法拉奇的这本书在初读时可能会觉得不那么好读,这种内心刨析独白式的文字很容易让人失掉兴趣。直到倒数第三章,整本书的用意才浮现出来。

前面的犹疑、愤怒、情感的反复波动,在失去孩子后,得到了升华和凝练。孕育一个生命,又失去一个生命,书中的“我”接受了社会的审判,更是自己价值观的审判。

胎儿流产是母亲的罪过吗?还是说怀孕本身就是一场罪行……人生苦难重重,到头不过一场虚无,那为何还要从虚无中制造一个生命出来?

最后又是那个问题——人间是否值得一个生命来一遭?我们到底在寻求什么?

作者的心灵一直被种种的质问所鞭笞。这不是一本心灵鸡汤,它更像一本另类的哲学书,借由孕育对生命的本质逻辑进行质问,在痛苦中得到一个个自我的答案。

书中传达出来的疑问是我们所有人的疑问,不分男女。

在书的最后,法拉奇写道,这本书献给那些不惜以折磨和死亡为代价,孜孜孜不倦追问为什么的人;献给那些将自己置身于给予生命还是拒绝生命的两难境地的人。

这是一本由一个女人献绐世界上所有女人的书。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法拉   基辛格   这个世界   虚无   代价   想法   痛苦   采访   意外   母亲   时刻   男女   生命   孩子   女性   人生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