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艰难的日子——陪伴抑郁症女儿(十)

——第三次住院

一阵兵慌马乱的折腾后,终于住进了医院。

医生查房,听了关键字“复学失败,网贷,冲动消费,离家出走”,眉头锁了起来,“嗯,相当叛逆哈。”

谁又能想到,此前那么聪明伶俐、听话懂事、成绩优异的乖乖女,会和这些可怕的字眼联系上来。

想到她的同学,那么多从前远远落在她后面的孩子,都在认真勤奋学习,都在人生正常轨道上,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生命本能,这些可怕的事,别人一件也不敢想,更别说全都去做一遍……

从前,我女儿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光荣榜上,老师们夸奖的名单中。然而,如今频频出现在精神病医院床头卡上,各种治疗记录患者姓名栏里。

悲从中来。

生活的悲喜剧转换,实在太过随意,太过无常。

同病房六个孩子,两个初中生,我女儿高一,两个大学生,一个大学讲师。

大学讲师三十来岁,身材高挑,肤白貌美,硕士学历,心理咨询师三级。第一次生病是产后抑郁症,这次因职称评定不如意复发,俨然狂躁亢奋,滔滔不绝,时而飙着流利的英语。眼睛发亮,停不下来的脚步,偶而乱翻大家的东西,偶而怒斥老父亲当年抛妻弃子、虐待她的恶行,宁愿相信陌生人的我们提供食物,拒绝老父亲的照顾。开初十来天,经常被绑在床上,愤怒的挣扎和咆哮声,充斥着整个病房,让人烦不胜烦。老父亲一再道歉,不久后搬去了单人病房。

一病毁所有。美貌、气质、学识、才华,连正常做个人,都好难。

这让我开始动摇对女儿学业的执念。此前女儿复学时,那么焦虑、逼迫,“不成功便成仁”的孤注一掷,是不是错了?

那位高中学生妈妈说,女儿在学校闹自杀时,班主任这样安慰她:“不要着急,这个病很普遍的,好多学生都有。”

两个初中生的妈妈,都表示身心健康最重要,以后不会逼着孩子上学了。最怕学无所成,反而害得孩子难成人。其中一位妈妈已经办理了退学手续。

两个大学生,一个从小被一位单身男性领养(后来成了家),近在咫尺的亲生父母无来往,缺爱,被抛弃的愤怒和忧伤。以赎罪之心来陪护的亲生妈妈,并未达到期望的母慈子孝,反而冲突不断、隔阂不断。

另一个大学生就奇了怪了,凌晨两三点,在校园湖边忧伤哭泣几小时,给睡梦中的妈妈打电话:“要不是怕变成水鬼的话,我早跳下去了”。

奇怪的是,这女孩家境优渥,全职妈妈温暖有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万千宠爱于一身。

为什么会生病?

这个女孩已经是第二次住院了。住了几天后,竟然以死相逼,要岀院。母女俩抱头痛哭,强制出院了。

医生曾劝道,孩子生病了,认知是有偏差的,应该由理性的家长谨慎决定。为了孩子长远发展、心理健康、生命安全考虑,真的不能妇人之仁,那不是爱,是害。

况且生了病,首先靠好好治疗,控制急性症状,而不是回家休养。这次不好好配合治疗,以后送进医院更困难。

就单从护理角度讲,在医院里这么多医生、护士专业技术支持,家长都无法应对孩子的情绪攻击。回到家里,会更有办法吗?要知道,病孩的诉求并不仅仅是岀院这一项。

这位妈妈没听进去,女儿的眼泪和绝决打败了她。

后来,当我女儿拒绝电休克,不配合提前十小时禁食要求时,我同意了医生的捆绑要求。

晚上十点钟正在睡觉的女儿,被几个人绑了起来,开始女儿是懵的,后来愤怒挣扎,开始破口大骂,不断闹腾,转进了单人病房。

女儿用冷酷的眼神死盯着我,说我伤了她的自尊,以后都不会信任我了,也不会再爱我了。出院后她第一件事就是去自杀。末了补充一句,还要杀了我。

我不为所动,心平气和地说了上述医生那番话。并说妈妈很爱很爱她,希望她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妈妈不是专业人士,为了对她负责,只能听医生的。

慢慢地,女儿安静了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捆得太久了,要注意手腕脚腕处血脉通畅。我女儿被绑了十二小时,此前哭叫说手痛,护士一看是太紧,肿了,松了一下。

实质上被捆绑,对于病孩来说也是一种教育。让他知道,不是每个地方都叫家,不是每个人都叫父母。

后来女儿闹着出院,我也以尊重医生专业意见为由,未妥协。

与此前住院经历相比,显然我更成熟稳重了许多。之前,住院时经常被女儿激怒,情绪失控。比我年轻得多的医生还得来分别安抚我们母女。现在回想实在太幼稚可笑。

约一个月的住院经历里,还见到一个约二十岁的姑娘,长得清秀白净,文文静静,和妈妈亲密依偎。可一发病时,追过整个病区走廊殴打妈妈,身手敏捷地跳起老高,踹向妈妈后背。

另一个因失恋致病的高中生,第三次住院,被二十四小时捆绑了二十来天。如野兽般的嚎叫,踢踏床板的嘭嘭声,响彻这一百个床位的病区。后来看到了被他弄坏的被褥。

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患病几十年女病人的老公。约六十年,年轻时应该相貌堂堂。他含泪述说人生的坎坷和落莫,无儿无女的忧伤。说原本是被欺瞒娶的病妻,但几十年相处下来,有了感情,毕竟老婆正常时相处融洽。所以不忍心抛弃妻子,也不忍心把妻子关进精神病医院封闭病房。就当前世欠的债吧,就当是命吧。

总之,住院经历,对家属也是一种历练,会让我们去深思,去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优渥   女儿   病区   初中生   讲师   病房   此前   艰难   愤怒   忧伤   医生   日子   两个   妈妈   小时   孩子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