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艰难的日子——陪伴抑郁症女儿(三十)

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沉迷游戏的孩子)

昨天有位网友评论说,他的孩子和我女儿不一样,他的孩子沉迷游戏,而我女儿不是。

我这才惊觉,我竟然把这事抛之脑后了,直接忘记了。

谁说我女儿不沉迷游戏?

据她自己承认,王者买皮肤数年累计已上万元,而且正在进行中。近期某一天亲耳听到她和网友对话。那个小伙子问她,你游戏里充这么多钱?你妈居然会同意?游戏只是消遣的,很没必要投入太多时间和金钱。我走过去直接对着女儿手机喊:我就是她妈,我是被逼的。

事后,我问女儿,是否有所感悟?是否要改?女儿却说她认为这钱花得值呀,因为增加了很多快乐,让她觉得人生有意义。我默然。因为我知道,目标脱离需要女儿找到另一个可替代的新目标。希望女儿早日找到更积极更能心生愉悦的新目标。

除了买游戏账号、皮肤、游戏装备,还买了很多国外游戏玩。说感到生活无聊、活着没意思的时候,换个新游戏,会让她增加充实感和快乐感。

很长一段时间沉迷游戏,无法自拔。

特别是有一小段时间,因病情加重,一心求死,但又怕疼,竟故意熬夜打游戏,白天少睡,以求猝死。这是她住院时告诉医生的。我大吃一惊。而那个年轻漂亮的女医生,竟然忍不住笑出了声。

刚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的时候,女儿情绪低落、自罪自己,长时间躺在床上,默默流泪或暗自神伤,连打游戏的心力和兴趣也没有,说什么都没意思。

所以,后来女儿欢天喜地打游戏,和游戏网友语音聊得很开心,我是乐见其成的。

我只是要求她注意保护眼睛和不熬夜。

因为,近视的尽头并不是近视,而是生眼病,甚至导致失明。

女儿听到她喜欢的医生,告诉她熬夜会伤害大脑健康,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就很少熬夜了。

最近为了体验生活,让我允许她熬了一次夜,那浑身的难受劲儿、头痛,让她总结说再也不熬夜了。

每天催着早睡的人是她,十一点前,大多是十点,偶而甚至九点半。实在太早了,但我的抗议无效。

我只要求她不熬夜。晚起是被允许的。只要晚起不造成失眠就可以。女儿通常九点钟,最迟不超过十点起床。

女儿后来软磨硬泡,让妈妈学打吃鸡和王者,因为要搞好亲子关系,要求我学会了和她组队。

平常只会玩消消乐的我,气冲冲地下载了吃鸡,结果路不会走,车也不会开,敌人也发现不了,不断扑街中。我愤怒地卸载了。冷静下来,我又硬着头皮重新学会了。

千辛万苦学会了,女儿又嫌我菜,不带我玩。

不过有个好处是,对女儿玩游戏、游戏一局未完万事不理的现状,更加能理解,提高了容忍度。有时候还向她请教技术问题,女儿虽然一脸嫌弃,说我笨、低智商,但也很开心耐心地指导我。的的确确改善了亲子关系。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说,女儿说妈妈在打游戏的时候,让她感觉很开心很放松很安全。

有位颇有见识的网友,也提到要和孩子同频、共情的重要性。她也主张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增加共同话题,增加亲密关系。

有个视频,失恋的女儿大雨滂沱中躺在地上嚎啕大哭,妈妈什么也没说,挨着女儿躺了下来。

还有个小孩,刚失去老伴的邻居爷爷正伤心哭泣,路过的小孩爬上爷爷膝头,抱着爷爷脖子陪着哭了好一会儿。这小孩就是天生的心理疗愈师呀。

面对病孩,这也是家长们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共频,如何共情?让孩子愿意打开心门,与外界开始情感流动,从而走出心魔,重获新生。

能好好活?谁愿当个癞皮狗,这样自甘堕落、自我放逐、没脸没皮的活着?别看孩子横行霸道、一脸傲娇,其实心理相当慌张,缺乏安全感。因为知道自己如此糟糕,如此垃圾,怀疑父母是真的爱我吗?能一直爱吗?能永不放弃吗?

这时候家长需要读懂孩子,孩子的每次作,不过是一次次考验,是不断地试探和确认。家长要用无条件的爱和包容、接纳,大声地、坚定地回答:“爱呀,深爱且热爱,无关其他,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为什么我潜意识全然忘记我女儿沉迷游戏的事呢?

因为我女儿后来网贷、冲动消费、离家出走、异地见男网友、说走就走的旅行。搞了太多事情。

到了哪个山头唱哪个歌。后来感觉只要女儿安安静静地玩游戏,不哭不闹,就是万事大吉了。

以至于潜意识就把沉迷游戏、不上学合理化了。

不合理化又奈何?

我知道有些家长收手机、断电断网、规定时间,全试过。除了恶化亲子关系,让事态更严重,什么用处也没有。

不如效仿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治水时一味封堵不如合理疏导。引申为对事物,尤其是现阶段难以判定其影响好坏的新兴事物,处理者不应当直接封杀压制,而应采用疏泄引导的方式将事物纳入正轨,从而避免因为暴力压堵所引起的强烈反弹。

总之,我女儿的一切问题,包括沉迷游戏,我都遵循“堵不如疏”的原则,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还是老生常谈,家长得去学习成长改变,去活好自己,不哭泣、不焦虑,活得有劲、有趣、有奔头,家长人生美好的样子,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无声的引领。

活好自己的家长,才有力气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给予孩子平等、尊重、理解、接纳。而这些,才能点燃孩子的生命之火,唤醒孩子的生命能量和内驱力。这才是家长的目标和任务。

一旦点燃、唤醒,游戏什么的,通通会走开,孩子就会自动自发地沉迷于积极上进,循着生命本能的呼唤,不断向阳而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安安   心门   女儿   近视   潜意识   爷爷   事物   艰难   小孩   家长   日子   妈妈   生命   孩子   时间   网友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