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有这种表现,多半有“抑郁”倾向,家长别忽视

日前,微博上有这样一个话题登上热搜,引发了3亿多人的关注,也再次触发了我对抑郁症的新一轮思考。

孩子突然有这种表现,多半有“抑郁”倾向,家长别忽视

微博截图

视频中,这位网友已经患抑郁症,痛苦挣扎了整整7年,期间曾经多次想要自杀就此了结人生。

当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把内心多年的挣扎苦闷告之妈妈时,她的母亲却回答道

“你为什么总是这样,这都多少年了?你难道就不能自己忍着吗?”

女孩先是难以置信这样的话,会从自己的母亲嘴里说出来,又像是意料之中,最后只是冷冷一笑。

视频下面,有很多人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的遭遇。

孩子突然有这种表现,多半有“抑郁”倾向,家长别忽视

微博截图

孩子突然有这种表现,多半有“抑郁”倾向,家长别忽视

微博截图

更加难以想象的是,很多孩子心理生了病,正在遭受“病痛”折磨,苦于无法挣脱时,父母全然一无所知,甚至还会责怪他们太“矫情”,给自己添麻烦。

美国研究者的调查表明抑郁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为0.4%~2.5%,在青少年中这一比率可能上升至5%~10%。对于青少年而言,抑郁症已成为自杀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心理学上,这种抑郁来源于对自我的攻击,所以孩子会有很强的自我厌恶和低自尊感。

然而,这种被压抑的情绪和愤怒,并非凭空而生。

很大程度上,它正是来自孩子赖以生存的家庭。

所谓的病因,不过是在漫长的养育中,一点一点地渗透,最后“偶然”地显露出来。

然而,大多数中国父母对此现象的认识并不深刻。面对“抑郁症”,他们根本不会理解,只会说是孩子自己想多了。

就算是当精神科医师给孩子下了“抑郁症”的诊断后,父母也会嗤之以鼻,完全当笑话来看待,“我的孩子才这么小,怎么可能得抑郁症?”这是一个大多数父母都无法理解的问题。

孩子突然有这种表现,多半有“抑郁”倾向,家长别忽视

01 每个抑郁的孩子背后,都有不负责任的家长

父母离异后,小琦开始逐渐患上了抑郁症。

妈妈像消失了一样,从小琦的生命中全身而退,爸爸无法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只知道给她添麻烦。

就这样,从10岁开始,小琦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因为她每天都在担心爸爸酩酊大醉后会不会发生意外,听到一点声音就担心爸爸是不是跳楼了……

原本美好的童年,在父母离婚后变得一片灰暗,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找谁求救,最终抑郁症越来越严重,甚至有过很多次自残行为。

其实不难发现,孩子有没有抑郁情绪,与父母的关系最大,很多人的童年阴影,都容易成为抑郁症的“导火索”,可问题是家长们总是不以为意,只觉得是孩子矫情、小题大作。

许多父母,很难愿意承认孩子所遭受的痛苦和不良情绪。

面对孩子的求助,他们无动于衷,甚至认为是孩子的错,好像孩子自己能够做出选择。

这种疏离和抗拒背后,是父母无法和孩子建立联结,不愿意接纳孩子最真实的情绪感受。

“哭什么哭,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有什么好怕的,你看别人怎么行。”

亲子关系中,情感忽视是比暴力更残忍的存在。

孩子就像是活在孤岛上,不被重视,无人看见。这样的焦虑感,足以摧毁任何一个孩子。那么造成孩子抑郁的因素都有哪些,我们平时又应该怎么预防呢?

孩子突然有这种表现,多半有“抑郁”倾向,家长别忽视

02 导致孩子抑郁的诱导因素,家长别忽视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

儿童青少年抑郁与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女孩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

父母严厉惩罚、过度干涉和保护也会导致或加重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父母的性格敏感,多疑等,也会成为导致孩子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

2.人际因素

人际关系的好与坏,主要表现为孩子是否能够在社会群体中感受到自我价值。

其中,对同学关系的感受、喜欢或厌恶老师这两项的影响力更大一些。

人际交往是孩子自我肯定和自我塑造的路径,尤其是性格敏感、情绪化的孩子,更是如此。

长期处于不受欢迎的人际环境里、或者突然换了新环境,都易使孩子出现抑郁情绪,如果家长发现的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易造成抑郁症。

3.应激性生活事件

儿童青少年抑郁的促发因素主要源自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压力,即各种应激生活事件。比如转学、搬家、父母离异、学习压力过大、被欺凌、经历重大自然灾害等。

身体健康水平低下的儿童更易产生抑郁及焦虑情绪问题。

孩子突然有这种表现,多半有“抑郁”倾向,家长别忽视

03 当孩子有抑郁倾向,家长应该怎么做?

1.不要使用家长权威

中国家长最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经常用家长的权威来控制孩子,这种自以为对孩子好的行为,反而变成他们的压力。

久而久之,这些被父母压迫的孩子不是变得胆小懦弱,就是异常极端,心理极其不健康。

如果想帮孩子远离抑郁情绪,家长首先要对自己有严格要求,尽可能与孩子做朋友,而不是用长辈的态度强迫他们,越放松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

2.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

孩子的情绪一般是不加掩盖的,如果父母多加注意,很容易就从孩子的话语里,看出他心情如何。当孩子有疑惑、有问题时,父母要开诚布公地和孩子谈谈。

切记,倾听的时候不要要过多的评判。

3.规律的生活

即使整个家庭正处在变化当中,也要尽量让孩子的生活保持规律。

比如固定的睡觉时间。固定的三餐时间、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都可以一直保持。

尽量不要让孩子熬夜太多,压力太大。如果孩子总是很疲惫的话,也会导致问题发生。

孩子突然有这种表现,多半有“抑郁”倾向,家长别忽视

4.多运动,这是重中之重

加拿大儿科学者的研究发现,经常锻炼的儿童——特别是经常从事跳舞或球类等剧烈运动的儿童,较少出现抑郁症症状。

加拿大SickKids医院的精神病专家Daphne Korczak建议:即使你的孩子现在看起来阳光活泼,也最好让他们尽早动起来,5-17岁的孩子每天要做6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运动。

让孩子动起来的关键,是要让孩子做他们感兴趣且感到兴奋的运动,而不是把运动当作一件必须完成的苦差事。

5.鼓励孩子交朋友

世界上没有人是不需要朋友的,有抑郁情绪的人更需要朋友,尤其是小孩子。

孩子们其实很简单,他们没有太多要求,只希望爸爸妈妈健康快乐,家庭幸福,这样就足够了。

而当心里有不好说出口的话时,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非常重要,他们是孩子们的倾诉对象,也是相互扶持的小伙伴。

鼓励孩子们主动交朋友,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共同面对问题,当一个人的精神压力被分开后,心里自然没有太多负担,而这也是朋友对我们的意义。

总之,青少年抑郁问题已不能忽视,希望所有家长都能引起注意,千万别认为孩子的情绪不重要,这样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极端,最后走上绝路。

声明: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抑郁   家长   孩子   加拿大   截图   青少年   倾向   情绪   爸爸   父母   因素   压力   儿童   家庭   时间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