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母亲1个疏忽,10岁男孩惹怪病

探秘时刻 /

10岁男孩得“怪病”,

出村就昏睡,医生的话让网友惊愕不已。

这位10岁的男孩叫阳阳,每到村口就会昏睡,任人喊打掐挠都叫不醒,多数网友都说阳阳装病,但这只说对一半!

只因母亲1个疏忽,10岁男孩惹怪病

经医生诊断,阳阳只是不想妈妈外出打工故意而为之,慢慢产生了分离转换性障碍,俗称“癔症”。(癔症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只因母亲1个疏忽,10岁男孩惹怪病

心理学家称,孩子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求得父母陪伴,建议家长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引导。

孩子都是有灵性的,别因为你的疏忽,破坏TA的共情能力。


01

妈妈的身体

连接着另一顆小心脏

说到共情,我想起昨天的事。

当时我正在卧室换衣服,女儿欣欣突然闯了进来,她先是发了个呆,然后便扭头出去了。

等我换好衣服走到客厅,看见女儿坐在沙发上难过着强忍泪水。

她哭着问我:“你的肚子疼吗?你愿意吗?”

只因母亲1个疏忽,10岁男孩惹怪病

我先是一脸茫然,经过了解才知道:女儿看到我肚子上因刨腹产留下的暗红色伤疤。

看着眼圈泛红的女儿,我感动的安慰道:“早就不疼了,因为你从肚子里出来所以才会有个疤,但是我愿意的啊,也不痛了。”

欣欣虽然只有三岁,但她是一个共情能力特别强的娃。


02

镜映

无论是孩子因为妈妈离开产生的分离焦虑,还是由于妈妈受伤孩子感到难过都和一个核心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

那就是英国心理学家菲奥娜·默登(Fiona Murden)提出的:一个相对健康的人格,主要核心离不开“镜映概念”。

只因母亲1个疏忽,10岁男孩惹怪病

镜映,广泛的来讲是对于孩子心理体验的所有东西,妈妈给予的反应或者给予的确认和映证。

往细里讲,被镜映的那种核心感觉,是感觉到自己的主观经验在另一个人那里引起了相应的身心反应。

举一个被镜映例子,小时候在学校考好了都特别希望第一时间马上告诉爸爸妈妈,而且会在脑子里过一遍该怎么说父母的反应是自己最想看到的。

父母通常会有两种反应:

第一种:“不要骄傲,再接再厉。”

第二种:“我都替你开心,你怎么做到的啊?”

第一种父母的反应,会使孩子瞬间会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也大大减弱了孩子想要分享的欲望

只因母亲1个疏忽,10岁男孩惹怪病

第二种父母的反应,是肯定孩子价值的表现,并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要学会尊重,这样镜映反应的结果,有助于孩子建立自我肯定感

只因母亲1个疏忽,10岁男孩惹怪病

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孩子都会非常在意,俗话说“母子连心。”


03

共情能力好的孩子

和父母是无法分开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儿童时期的孩子共情能力来源于稳定的客体关系。

当孩子分清自己是自己,妈妈是妈妈,那么自己之外的人都是客体。所谓客体的稳定当孩子睁开眼睛,看到的妈妈是一脸笑容,他会觉得自己是被爱着的,这时候就会感到满足。

只因母亲1个疏忽,10岁男孩惹怪病

反之,如果睁眼看到的都是妈妈的冷漠或者是出门打工不在旁边的妈妈,孩子就会觉得我可能做了什么事情伤害了妈妈,妈妈喜欢钱不喜欢我所以去打工,这个时候他就会觉得我真的是太差劲了。

那么,怎么建立孩子的共情能力?


01

培养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


首先是孩子自己觉得他们与父母间的亲密感是最安全的。孩子会认为父母能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当他们想吃饭,想喝水,需要陪伴的时候父母能给予他们想要和需要的。碰到任何困难父母总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或者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只因母亲1个疏忽,10岁男孩惹怪病

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外祖母或奶奶只能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却无法给予孩子的心理需求,所以遇到了事情孩子会想着自己去解决,然而幼小的他能力不足造成受挫和自负。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妈妈的角色,不在妈妈身边长大的孩子会缺乏共情能力。

身为妈妈要细心观察和感知孩子的自尊心、胆小、难过各种心事,因为有时孩子埋在心里会不知道怎么和妈妈沟通。


02

对孩子的关爱保持持续性和统一性


父母对孩子关爱的持续性和统一性,是建立共情能力的关键。

倘若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一天一个样,像夏天的天气变来变去,孩子便会陷入对亲密感的纠结、焦虑和认知混乱中。

只因母亲1个疏忽,10岁男孩惹怪病

孩子对父母有不同的需求,并试图建立亲密幸福的稳定良性关系,但他们不知道父母会给予怎样的反应,对未来充满焦虑和不确定性,进而过度反应和逃避。

这样的孩子会更纠结和更有依赖性,对自己的能力和决定充满不确定性。这种负面的认知,会使孩子在将来的人际关系中处于不利的境地。


04

童年管够了

孩子一生的心灵鸡汤


阿得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时,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照顾和情感的交流,孩子就会健康快乐的成长,发展出能适应环境的品格,成年后即使经历痛苦的事情,也能从健康的童年吸取能量。

只因母亲1个疏忽,10岁男孩惹怪病

幼小的心灵里,爸妈的意义甚至比自己在心中的份量还重要,他们把父母看成最重要,和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人。

所以啊!如果父母能多陪孩子吃一顿饭,多和孩子说说话交流情感,就尽量的去做到。从现在起,开始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好好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吧!

作者:博沃思主创团·初之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癔症   客体   持续性   疏忽   焦虑   怪病   亲密   童年   母亲   父母   女儿   事情   核心   男孩   需求   能力   妈妈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