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娃成数学潜力股,怎能少了这波操作

OK妈说: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总被大家说是“学霸体质”,五岁前认字1000,学前就在看纯文字的书了;没上过任何学科类补习班,但是考试次次拿满分,尤其数学,那更是每次加试都做完,妥妥只要有分一定要拿到。所以女儿一直被老师夸是“有余力的孩子”。一众朋友都很羡慕,问她要秘诀,她说最大的功劳是“亲子阅读”。什么?大家都觉得她的答案太官方。但听她聊完和女儿的阅读故事,就会明白她并不是藏着掖着不愿意分享真正的诀窍,而是她家女儿真的从中受益!

想要娃成数学潜力股,怎能少了这波操作

但是为什么同样都是看绘本,她家女儿受益会那么大呢?这和数学能力强又有啥关系呢?今天就和大家好好分享一下!

想要娃成数学潜力股,怎能少了这波操作


绘本和数学启蒙有什么关系?

有前面说到的“别人家的娃”,就一定有看到数学就头疼的“自己家的孩子”。后一种孩子,越到高年级越痛苦,最后大多被家长逼着上补习班、奥数班、大量刷题,结果呢,数学成绩不见得提高多少,对数学的兴趣,可能也就彻底被整没了。天才总是比普通人少,对大部分娃而言,智商上的区别其实并不大。为什么有的数学成绩好得“莫名其妙”,有些却差得一塌糊涂呢?其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数学启蒙。心理学界普遍认为,一个人对数学是喜欢还是厌恶,是“有天赋”还是不开窍,大多是幼儿时期所接收到的信息造成的。这其实是说,孩子的数学启蒙,有没有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也好、数字也好,对年幼的孩子而言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很难直接理解。他们对周围和世界的认知都源于亲身体验和感知。

想要娃成数学潜力股,怎能少了这波操作

所以如何让他们把抽象具象化,把抽象和具象连接在一起,把符号与生活联结这需要我们的指引!而绘本里丰富有趣的故事和图画,与数学这门来自生活的科学是可以任意产生无数个连接点的。运用得当,完全可以为数学启蒙所用。

想要娃成数学潜力股,怎能少了这波操作


基于绘本的数学启蒙应该怎么做?以绘本为基础来谈孩子的数学启蒙,主要是使用数学语言基于空间进行延伸和联想

用数学语言读绘本曾有数学老师幽默地说,数学其实是一门语言课,语言就是说话,每个人都要说话的。比如,去买水果要问店家价格,和做房产的亲戚聊天可能会说到房子的面积,去店里点饮料要表达大中小杯的需求,就算和朋友随意打场乒乓球,也要通过口头来计一下比分……这些日常语言里边,有太多数学信息。数学如此日常,陪娃读绘本更是与语言直接相关,在二者之前找到相关性肯定不会难。具体操作起来,首先是要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读绘本,注意,不是专门的数学绘本,也完全能用数学语言去讲。比如我们之前团过的《克莱奥上学啦》,被明确定义为帮助和引导孩子进行情绪管理的功能绘本,但其中的数学元素,一点也不少。

想要娃成数学潜力股,怎能少了这波操作

我们看上面这一页,文字非常简单,就一句话,“老师,和妈妈可不一样,她有非常多的孩子”。如果照着读,几秒就完事儿了。但倘若带着数学启蒙的动机去读,就完全不同了。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展开:“老师,和妈妈可不一样,她有非常多的孩子。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老师到底有多少孩子?1、2、3、4……嗯,好多的宝宝呀!”数完,妈妈还可以问一问:“我们再来看一看,有多少个女宝宝呢?”甚至,还可以引导孩子,和孩子自己幼儿园班级的情况比一比。还比如下面这幅图,是《大棕熊的秘密》的头两页,画面上的文字相对较多一些,也比较有美感,是非常适合用朗读的形式读给孩子听的。

想要娃成数学潜力股,怎能少了这波操作

但因为文字相对多一点,我们很容易读得“口干舌燥”,倘若孩子要求多读几次,那实在是……这时候,我们是可以对单纯的朗读方法做一些微调的,比如除了可以提醒孩子,数数画面上有多少棵树,有多少个小动物,还可以引导观察一下哪棵树最大,哪只小动物个子最小……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这样的互动讨巧得没商量。如此,妈妈累坏了的嗓门儿正好稍事休息。类似的拓展,还可以涉及很多诸如数、多少、大小等在内的很多数学知识。心理研究表明,儿童数感的形成往往遵循了这样一个发展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目测数群——按群数数。当你习惯性地使用一些数学语言,孩子对数的敏感性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基于空间进行延伸和联想空间感好的孩子,往往在数学上有着更好的表现。美国国家儿童健康研究所曾针对低龄孩子(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做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改善空间思维可以迅速提高孩子的数学技能。孩子的空间感,就是孩子学会以自身或其他物体为参照,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一种能力,两岁左右的幼儿就已经有了初步的空间感,到三四岁,已经具备基于直觉去进行空间想象的能力。绘本还真是一种神奇的读物,只要你愿意,培养空间感、数学思维,照样是分分钟可以承接过来的功能。

想要娃成数学潜力股,怎能少了这波操作

上面这幅图同样出自绘本《克莱奥上学啦》,画面上的玻璃门窗,提供了一个非常基础的关于空间的视角。读到这里,我们大可放慢节奏和娃聊一聊,“门里和门外”、“室内和窗外”会有什么不同?下面这幅图画出自经典绘本《花婆婆》,和《大棕熊的秘密》有点类似,《花婆婆》也是非常适合朗读的。

想要娃成数学潜力股,怎能少了这波操作

我个人对绘本的文字之美是非常珍视的,所以对于这一类书,通常会按照文本内容,完完整整地和娃读一次。但是读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就会聊点和原文不一样的东西。我可能会问:“如果这里有一幢房子是咱们的家,你希望是哪一幢?是最右边这幢吗?”或者是说:“嘿,你能告诉妈妈,哪幢房子最上层的窗户最多吗?”

想要娃成数学潜力股,怎能少了这波操作

比起来,这幅图的空间元素流露得更加明显,原文就已经用到“新房子的周围”“石头中间”这些描述空间的词。只需略加延伸,就能引导孩子对画面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同时,我们完全可以和孩子探讨一下,“卢菲丝在她的花园里工作时,都能看到些什么呀?是前面正前方的大海吗?”“瞧,大海左边的礁石,可比花园边的石头要大得多呢!”《三只小猪不一样》这册绘本,适合进行空间描述和联想的画面就更多了。比如下面这一页,从房子正面的窗户,能观察到三只小猪的房间。带娃互动的时候,运用到“上、下、左、右、前、后”这些词,是再自然不过的。

想要娃成数学潜力股,怎能少了这波操作

再下面这一页,也有很多与空间相关的元素。读这一页时,引导孩子基于空间进行合理想象是个不错的办法,比如可以问一问:“墙上挂了四只平底锅,右边最大最圆的那一只会是捕狼大王用过的吗?”“小狼肉香肠会藏在下面的柜子里吗?”

想要娃成数学潜力股,怎能少了这波操作

空间感就是这样,它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通过读绘本帮助三四岁的娃儿了解和学习它们,也并不需要用劲过度,延伸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到位了。虽然这项基础工作做起来一点也不难,但有没有做过,投射到孩子未来的数学学习上,一定是会有着比较大的区别的。当然除了一般绘本中,我们可以挖掘到数学启蒙点外,也有针对性更强的数学功能性绘本,比如之前给大家推荐过的美国学乐的数学分级,基本会是数学问题的故事化,也比如韩国数学启蒙游戏书,更偏向于训练。无论哪一种都在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数学启蒙的意识,因为数学归到最后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人都需要!这是“如何读好用好绘本”的第二篇,点击蓝色字《给娃读绘本,老妈子读得唾沫横飞,娃却心不在焉?幼儿园老师的办法居然是……》可以回顾分享的第一篇!

大家还有啥困扰和心得都可以在评论处留言哦,最近我会把陪娃读绘本常用的方法系统地捋一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克莱   棕熊   成数   空间感   数数   抽象   潜力股   画面   女儿   房子   语言   妈妈   老师   文字   数学   操作   孩子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