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女儿是来报恩的,直到给她报了围棋兴趣班

OK妈说: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最头疼的就是到了半路孩子不愿意坚持,遇到点困难就打退堂鼓。虽说孩子有可能是真的不喜欢这个被大人强行安排的“兴趣”,但多数情况,他们逃避都是因为一个字“难”。所以,爸妈要做的,还是要带领孩子把这件事坚持下去,而不是他们嘴巴一撅,正咱们就拷问自己,是不是娃的兴趣班没选对口。当然,如何坚持下去确实是超级大的考验。坚持,需要说服,但纯靠磨嘴皮子来说服,效果肯定是不行的,而且说服到后面就成说教,孩子听不进,我们早已忍不住开始发飙。前几天好朋友阿夕发了条朋友圈,说女儿不想练围棋,委屈得掉眼泪,她花了快一小时时间和女儿沟通,最后女儿不但继续练棋,还和她说:“妈妈,我觉得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我很好奇她这一小时到底做了些啥,是如何达成这个结果的,所以让阿夕把这个过程比较具体地分享了一下。

一直以为女儿是来报恩的,直到给她报了围棋兴趣班

文|阿夕


有人说孩子分两种,一种是来报恩的,一种是来讨债的。

我一直以为我家闺女是来报恩的,直到给她报了围棋兴趣班。

我是今年暑假给女儿报的围棋班。因为自己在战略思维上很弱,觉得挺吃亏的,希望女儿能通过学习围棋,增强这方面的训练。至于围棋所需要的杀伐决断,我觉得对女孩子来说也很有好处,不会那么柔弱。

一开始顺风顺水啊。开开心心去上课,心满意足回到家。“不想学”?“不愿练”?不存在的!老师还夸:这小姑娘悟性很高,我看行!

学那么多别的兴趣班,也没见哪个老师这么肯定地夸的——哎呀,难道是传说中的“天赋”?

呵呵,即便这样,该来的还是来了。


01

周末在家,看到女儿在东摸摸西摸摸无所事事,我问:

“围棋练习了吗?”

因为最近女儿学习围棋的积极性下降,询问过原因,说是老是输。

咨询老师,老师给的反馈是:练习做少了,基础功夫不够扎实,所以容易输。

好嘛,还是我太放松了。自从给娃报了名交了钱,就没管过。看来小孩子的自律是不能完全相信的。大人该出手时还得出手,哪怕“讨人嫌”。

果然,女儿一听我问围棋立马嘟起嘴:

“没有。”

“那现在练一下吧。每天半小时,我们之前订好的计划哦。”

上次老师提醒过之后,我就和女儿约定,每天练习半小时。每周升一级——意味着每天至少赢1-2局。这样练习时间和练习质量都有了保证。

“好吧。”

虽然不怎么情愿,但因为有约定在先,还是会去做。

大概10分钟后。我一抬头,女儿又在东摸摸西摸摸无所事事。

“才10分钟诶,再练一会?”

这次女儿没有回答我,而是默默低着头,嘟着嘴,脸上写着一百个不愿意,最后竟然流出两滴泪。

妈耶,这是有多委屈啊。我也不是后妈啊,不就是提醒一下你练棋吗?看着你半途而废我能不操心吗?但凡有别的办法谁愿意逼你啊,我也很累的啊,谁体谅我啊!……

我强按住怒火明知故问:

“咋了?”

果然,女儿流着泪,蹦出三个字:

“不想练。”语气中半带心虚半带挑衅。

我满脑袋的火立刻点着了!不想练别练好了!大家都省心!干啥啊这是,又花钱又动肝火,我犯得着吗,就我一个操心,你爸啥也不管,我还成逼你做不愿意做的事的坏人了,何必!……

不过真把自己的内心想法毫无保留地倾泻一通,到底最后会是什么个效果,从娃爸的失败案例就能得到,所以我克制住了自己,还是决定动用“正面管教”的思路来进行后面的交流。

屏住气看看女儿: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不能因为孩子不愿意学就不喜欢了,就不可爱了。这么一想,就切换到了共情的角度。

“每天坚持是挺不容易的,妈妈理解。”

共情的话虽然不能马上奏效,让孩子乖乖去练棋,但至少是不会进一步激化。

“不过我们之前也是约定好的,妈妈也怕你有负担,所以我们定的是每天半小时,这个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

女儿依然一言不发。

沟通从来都是持久战,不过没关系,耐心这件事,我们不能低估它的能量。


02我先走过去抱住女儿:
“看到你不开心的样子妈妈真心疼呢,要抱抱。”然后假装她很重我很努力地要抱起来抱不动的样子:
“哎呀呀,小胖胖今天吃了啥了,这么重。起不来了,起不来了。哎呦~”爬起来又跌倒在沙发上,这么几次下来,女儿紧锁的双唇终于憋不牢咧开了。“快给妈妈一点能量,妈妈起不来了。小公主给妈妈哈口气,妈妈就会变成大力士。”我伸出手放到女儿跟前:“来,用你的魔法给妈妈哈口气。”这么好玩的游戏,小孩子当然也想参与一下啦。女儿朝着我掌心“哈”了一下。我立马嘴里哼哼哈嘿,挥舞着胳膊假装力大无比,然后抱住女儿一把站了起来,又转了几个圈,逗得女儿咯咯大笑。等到女儿情绪好了,该说的道理还得说——不然光开心有啥用?我开始开启苦口婆心模式,也会很注意不以强压的姿态:“妈妈知道你不是不想练,而是觉得有难度对不对?““嗯。”“不过学习就是这样的,一开始很容易,学得也开心,渐渐地有了难度,我们就会想逃避。但是如果我们一碰到困难就逃避,以后困难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如果你碰到困难把它战胜了,那以后困难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少。你不是喜欢自由嘛,你会做的事情越多,困难的事情越少,这样才能越自由哦。”这些话女儿似乎听进去了,但还是坐着没动。我决定以退为进:“如果你实在不喜欢,那妈妈觉得也是可以放弃的,但是妈妈觉得你是可以学好的,你也是真心喜欢的,之前你一直学得很棒,就是前段时间练习得少了,基本功不扎实,所以容易输。多练的话就会好起来。老师也说你悟性特别好,只要不三心二意,一定可以学好的。”

“可是我有好多不会。”

果然还是因为觉得有难度。

“没事呢,有难度了说明你之前学的不够用了,需要学习新的了,你可以一边练习一边把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上课的时候一起问老师。也可以在微信上问老师,妈妈上次问过老师了,老师说有问题随时可以问他的。你看这样好吗?”

“嗯。”女儿的情绪已经完全好起来,也看得出来听进去了我的话。所以我继续说:

“妈妈最怕因为学习的事情和你闹矛盾了。小孩子也会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妈妈也会很尊重你的意见。可是呢,妈妈是大人,有些事情可能看得比你远一点,所以就想和你分享,但是最终的决定权在于你。妈妈也会尽量告诉你一些方法和经验,让你学得不那么困难。反正呢,我们互相答应对方,不要因为这些事情伤害感情好吗?”女儿没有说话,停了一会,回头和我说了一句:“妈妈,我觉得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我愣了一下,随之开心得大笑起来。虽然这样的表白平常也会有,但这一次格外感动。

03

总结一下。其实,孩子有畏难情绪不是他不乖,也不是他故意要和你作对,只是人在遇到困难时普遍都有的反应,如果咱们孩子只是个正常普通的孩子,那就不要幻想他会是学什么都开开心心、非常自觉从不闹情绪的“天使宝宝”。所以咱们自己先要有个平常心,才能提升自己在这类事情上的阈值。
同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难,基础是保持耐心,具体来说包括下面几步:
第一步,解决情绪。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大人怎么劝说可能效果都不大,即使听进去了,但心情不好也很难开始学习。让孩子先开心起来,人一开心,干啥都轻松。这个和咱们女人平常和老公斗气一个道理:我都不高兴了你还巴拉巴拉给我讲道理,我听得进去才怪。你把我哄开心了,道理还用你说?!——当妈的都是心理学高手!所以,不管用什么办法,先让孩子高兴起来。不然的话孩子可能就一直在自己的情绪里,关闭着接收信息的通道,你说再多没有用。这个时候可以先放下你要劝服孩子如何如何做的目标,要先解决孩子的情绪。我们一直说要和孩子共情,除了口头语言上对孩子表示理解,比如:“妈妈知道每天坚持一件事是挺难的”,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甚至是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从坏情绪中脱离出来。因为大部分孩子不想学都是因为压力大,通过游戏释放压力,孩子高兴了学什么都快了。这一点我在和女儿的沟通中屡试不爽。比如就在昨天,女儿不想练棋,我先是把她练棋用的IPAd擦干净,然后说:“哇,太亮了,可以当镜子了,来,我们一起照一照。”女儿就很感兴趣地过来照。我继续说:“现在我要变个魔法,把棋盘变出来,然后一起打败怪兽……啊,我变不出来,你可以帮我下吗?”女儿就很兴奋地点开练棋的app。“现在,我们开始打怪兽,拯救我们的王国!”女儿立马来劲了,乖乖开始练棋。第二步,解决认知。我们和孩子沟通,目标不是为了让孩子今天练完这半个小时,而是让孩子真正理解“我为什么要学”,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坚持。比如上面在和女儿沟通的过程中,我一开始是有些急功近利,目标是希望孩子能继续练棋。但后来我看着女儿不开心的样子,我忽然意识到,“一定要如何如何”似乎有悖于我的初衷。孩子必须是自己觉得需要学,才能真正愿意学,也才能长久地学,即使我们用了一些“花招”说服了这次,那下次呢?如果是一场持久战,一切的鼓励和用心良苦都敌不过一颗想放弃的心。所以我后来决定放弃掉今天一定要劝服到孩子练围棋为止,只讲我真心想分享的。这样孩子反而比较好接受,因为你所有的行为是不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孩子是非常敏感的。让孩子感受到爱,而不是控制:我说那么多做那么多都不是非要你练棋不可,而是和你分享一些我的看法和经验。还有比如说孩子赢了的时候很高兴,我就会提醒她:记住你现在的感觉,下次再争取体验一下。这些小细节的积累都会慢慢让孩子变成自己想要学的动力。第三步,允许孩子发表意见。

孩子本来喜欢学,中间忽然学习情绪不高了,很大的可能性是遇到困难的。

这样的时候一定需要了解孩子实际想法和困难,帮助解决才能和他并肩。具体的解决方法因人因情况而异,比如上面我就搬出了老师,帮忙解决——因为我对围棋一窍不通。

同时,帮孩子解决问题,孩子能感受到支持的力量,不会陷在困境不知道怎样找出口。

OK妈最后说:

阿夕的分享虽说比较个人,你可能也会觉得,哎呀,那是她的孩子比较乖、比较听得进话呀,我孩子跟她说同样的话就没这效果了。

但我想说,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从来不只是为了解决当下一个问题,孩子听我们也好、不听我们也好,反应的都是长期沟通和交流下的累积。越是前期有充分的沟通基础,孩子就越容易在冲突的时候能去听取妈妈的意见。

别看孩子小,他们其实都很明白。而且,孩子平常也会在和别的小朋友交流中,了解到别的妈妈是怎么对待孩子的,他内心会产生对比,觉得:妈妈能这样对待自己真的是太好了,真的是太尊重我了。有了这样的印象,他们内心就会更加认同妈妈。

关于和孩子的沟通,如果你也有好的经验和方法,也欢迎分享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围棋   兴趣   女儿   持久战   小孩子   大人   情绪   困难   事情   效果   妈妈   老师   孩子   方法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