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教了6年天才儿童的美国老师,给了我两个为孩子赋能的建议

1

今天的采访对象Ms Anne有点特殊,因为作为一名老师,她曾经在美国一所知名的天才学校任教近6年。

Ms Anne,毕业于美国著名的圣约翰文理学院——一所注重西方人文经典和哲学思维的学校(我的一位英语系毕业的朋友说,听到谁毕业于文理学院,心中就应该涌起敬意),其后任教于Lee资优教育学院(全称为Lee academy for gifted and advanced education),这是一所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著名天才儿童学院,致力于为孩子赋能,将潜力、才能与激情最大化。

Ms Anne告诉我,Lee资优教育学院的学生,年龄跨度从Pre-K到高中毕业,但全校学生加起来不足100人。学校执行混龄教学,由10名老师分别担任不同学科的老师,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日常教学。

2018年的某一天,Ms Anne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光在一所资优教育学院教一群天才儿童和少年,也许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有点狭隘。于是她决定离开美国,其后便辗转来到中国,前往一家国际学校任教。

2020年1月底,她又从国际学校离职,前往“个思课堂”担任初级阅读写作课的老师。这一次的职业更换理由看起来更“任性”:她说,在Lee资优教育学院,自己所教过的人数最多的大课也没有超过12人;而中国的国际学校一个班竟然有20多个学生,这一班级规模超过了她认为自己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人数上限。此外,“个思课堂”开设的小班化课程,以及愿意在课研的时间投入更多时间的办学理念吸引她加入;更重要的是,认同她将建立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视为学习第一要义的理念、给予她教材选择和授课方式的自主选择权。

对学生人数的“苛求”,也许可以从Anne任职的天才学校官网上的这句话中找到她的执着理由;这个已经中年却仍然对教育带着理想主义色彩和的美国人,正是本文的采访对象。在和Anne的交流中,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她有为人师表的满腔激情,这一点并不常见。

这位教了6年天才儿童的美国老师,给了我两个为孩子赋能的建议

2

回到学习的起点:你得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和Ms Anne的交流,一度陷入冷场。我曾提前在朋友圈发过预告,有机会和一名曾经在美国天才学校执教的老师交流,可以代为转达大家的问题。留言中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天才学校老师如何确认孩子的天赋异禀?于是,这是我在寒暄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结果Ms Anne说,作为老师,她们并不参与天才儿童的入学考试(学校委托了机构设计了一套入学试题,而校内老师无权了解)。但所有通过入学考试的学生,则必须经历3-4天的试学。而试学的考官,就是学校各位任课老师。

所谓试学,是学生参与日常课堂,体验完成学校的日常学习。期间每一门学科的老师会根据这3-4天的试学,给学生做出 “他是否适合在这里学习”的鉴定。只有大多数老师认可学生适合在学校就读,这个已经在智力考试中通过测验的学生,才会被录用。

Ms Anne的评定关注重点是学生是否拥有作为学生的学习技能——作为学生,需要明白自己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因此她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要求:从进入课堂的那一刻,就要behave like a student——学会在课堂上应有的尊重与自尊,知道自己存于课堂的目的是学习(而不是玩或者其他)、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在她看来,基于上述认知的学生,会对自己提出成为better learner的内在诉求。

better learner的内在诉求,我将此理解为是家长要孩子学还是孩子自己要学的根本区别,在Ms Anne看来,学习的起点应该是一种觉醒的自我驱动,相应的,对老师或者家长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教孩子获得多少知识点,而是帮助孩子明确上述意识,引燃这一驱动,激发学习热情。

而要做到引燃驱动这一点,对施教者至少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必定对教授的内容充满热爱和激情,继而感染到受教者;二是对所要教授的内容实质了然于心,早已演绎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根据现场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形式上的因材施教。作为一名对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项目制学习的倡导者和实施人, Ms Anne给同级别、同年龄段的学生根据课程大纲设计了不同的学习内容,目的是根据每个班级的孩子特点度身定制,提高解决问题、主题探究、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们形成高涨的学习激情。

3

厘清学习的本质:你所最终追求的应是Synthesis

在沟通中,Ms Anne提到的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是Synthesis。这个单词,我没有找到精确的中文解释,因此引用英文解释,希望各位读者朋友能体会背后的含义:the combination of ideas into a complex whole。

Ms Anne说,她现在给孩子们上课,与其是英语课,不如说是以英语为载体的Synthesis能力培养课程,她通过带领孩子们阅读非虚构类作品(non-fiction)来培养孩子们的Synthesis能力——这是一种能体现批判性和创造力的思考问题方法。

她将这种能力培养分为三步:一是发现基本事实,比如,what,where,who,when,why和how。二是开始关注具体信息细节,要明晰基于哪些信息点帮助你得出了上述5W和1H的事实结论,以及作者为什么要提供这些细节,如是正向和反向思考的深入和对信息的细抠,会慢慢帮助孩子培养起扎实的推理能力。

第三是基于事实说出你的读后感,或者做出你认为合理的后续假设和预测。这要求孩子基于此前的新知识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结果。这一点为Ms Anne所看中,也是她对很多中国家长的建议,不要仅仅止步于抓住信息或者完成文后练习,关注他们得出答案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带着他们去假设、推测、细说感受。

非虚构类作品这么精读,小说(fiction)的精读方式也一样,从故事情节,到写作技巧和艺术,再要回过头来反复思考,读后感是什么,作者通过了哪些方法让你产生了这些感受,如果你是作者,你认为故事还会如何发展。

用Ms Anne曾任教多年的Lee资优教育学院官网上的这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Does your child use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skills every day?愿作为家长的我们,能和孩子们一起正视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这位教了6年天才儿童的美国老师,给了我两个为孩子赋能的建议

最后留一个彩蛋。Ms Anne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流畅阅读”的在线(英语)讲座音频录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看~

在Ms Anne看来,不少家长会把真正的阅读能力与读书能力相混淆,认为读得多、读得快就是阅读能力高的表现。其实不然,在成为成熟阅读者的过程中,流畅阅读才是检验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作为家长,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能流畅阅读?

√为什么朗读时要注意训练流畅阅读?

√如何指导孩子流畅阅读的训练呢?

√流畅阅读的过程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解力?

√自己英文不好该怎么帮助孩子呢?

如果你对这个讲座内容感兴趣,请加个思客服老师“个思-小个子”(微信号:gesi-xiaogezi),获得关于流畅阅读主题的讲座音频录音(免费,加好友时可输入验证信息“流畅阅读讲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天才   老师   孩子   美国   教育学院   中国   流畅   讲座   课堂   家长   两个   能力   激情   儿童   建议   学校   内容   学生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