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先育己,为做好英语启蒙,这位妈妈读了近20本英语启蒙书

​我的英语不算好,所以对于孩子的英语启蒙,最初的选择是送培训班。可惜孩子的长进不大。眼看这学英语的大好时光一点点溜走,眼见别人家的牛娃茁壮成长,那种焦虑,愧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妈妈,真的一言难尽。
不懂就多看书。当我在这7年间把市面上关于英语启蒙的热点书(应该有20来本)囫囵吞枣般嚼过一遍后,我发现内心的焦虑居然消散了一大半。我惊喜地发现,尽管这些作者的背景不尽相同(有北外教授、外研社编辑、海外旅居父母、全职妈妈,可有一些观点殊途同归。


鸡娃先育己,为做好英语启蒙,这位妈妈读了近20本英语启蒙书

(部分书籍合影,另一些不太靠谱的被我取消了照相资格)

再后来,我慢慢精选出5本书,反复研读,做笔记,制定了自家孩子的学习规划和计划。不明白时便查书解惑。渐渐的,我也成了英语启蒙路上的淡定妈,踏踏实实地前进。

接下来,我就来把读这五本经典好书的读书笔记分享给大伙,希望大伙都能受益。


作者简介:

熊岚岚,来自广东惠州的全职主妇,育有男宝一枚,爱阅读,爱鸡娃,爱交流育儿心得。


来自民间对英语启蒙的最早觉醒
推荐No.1《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作者:汪培珽,一位来自台湾的高知妈妈。

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开启了一个英语早教启蒙的时代,养活了一大批淘宝上卖英文绘本的书商(笑),大名鼎鼎的“汪培珽书单”就来源这本书。

这本书在大陆出版是在2011年,算是比较早期讲英语启蒙教育的好书,而它在引进大陆之前,在台湾早已是最为经典的亲子英文早教书之一了。

作者汪培珽,留美MBA,在银行工作9年后回归家庭,做起了全职主妇,全心全意照顾起两个孩子的中英文学习。整本书带着台湾文化特有的温情、清新感,它从一个爱读书的妈妈的角度,仔细记录了给两个孩子从小每天念英文故事的经历。孩子打小沉浸在有趣的英文故事里,无形之中练就了惊人的听力,9岁即开始痴迷于听《哈利波特》这类大部头小说,英语基础可谓坚实,对于英语阅读,对于中文阅读,对于书都有着一份浓得化不开的热忱。

这个“磨耳朵,让听力先行”的做法,多年后我在盖兆泉老师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一书,再次得到印证。盖老师指出,听说读写,语言学习的顺序不可颠倒,最好先积累2000-3000的听力词汇,再进行自然拼读练习,再报班,才能事半功倍。《我带孩子学英语》作者Diego爸爸中也提到“十聋九哑”,听力如果没有得到大量有效的输入,口语是不可能好的。

英文耳朵这本书,我觉得特别合适来给那些孩子在低幼年龄段的家长去读,其亲子伴读的指导作用特别强,既然小朋友们每天睡前都要爸爸妈妈读上几个有趣的故事,不如循着前辈的成功经验,让孩子们在父母温暖的讲故事和听故事当中,不知不觉的开启英文启蒙。


推荐No.2:《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作者:安妮鲜花,一位旅居加拿大的妈妈。

这本书也是2011年出版,作者在旅居加拿大时,发现女儿在北美和那些英语母语孩子一起学习时取得的巨大进步,而自己中式英语思维和原版学习存在着巨大差异。面对差异,细心的妈妈仔细记录、观察、讨论、请教,从而发现了英文母语孩子学习语言的路线,并意识到国内的英语教育忽视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孩子的兴趣和认知发展规律;二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规律、体系和习得次序。她开始针对中国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痛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答。

也是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到自然拼读和分级阅读体系,书中花了相当的篇幅讲了自然拼读是什么,英语母语孩子怎样学习和应用自然拼读,自然拼读对分级阅读的强大推动作用,以及自然拼读与国际音标孰轻孰重之争。


民间热情推动大量专业书籍的诞生

推荐No.3:《孩子,英语这样学——4至18岁中国孩子英语成长路线图》,作者:曹文,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诺丁汉大学博士。

这本书出版在2013年,它的出现,直接带动了一大批由专业人士撰写的英语启蒙类书籍的出版,也使得这一类读物专业水准更高,体系更科学,可操作性更强。

曹文老师以解析家长最关心的100个英语教育问题的形式,站在专业英语教育的权威高度,从大学角度和国际视野来诠释4-18岁孩子的英语成长路线图,提出“有规划才有未来”的观点,建议家长在英语教育中走对路(做好4件事:按听说读写的顺序,以大量的听力练习启蒙;掌握自然拼读技能;开展持续的家庭阅读;学习根据高认可度英语标准体系来编写的课程),走直线(在孩子英语启蒙的时候将目标设定为最终要达到的英语考试要求,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朝这个目标前进)。

这本书还非常专业的介绍了各大语言评价体系(欧标、英标、美标、新课标),相关权威考试体系(剑桥考试、雅思、托福等),以及各大考试体系的对标关系。这在当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全面的讯息。

正是通过这本书,我才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观点中安定下来,明确的意识到:要给自家孩子的英语学习,做一个长期稳定的规划,而且规划要做到18岁。18岁时英语希望达到什么水平呢?是国内高考的高分,还是海外本科要求的雅思6.5,还是海外一流学府的雅思7.5?从这个大结果倒推回去,制定孩子每个时期必须达到的阶段性目标,不盲目超前,不无知落后,让每一步都走得结实,方向精准。


推荐No.4:《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中国儿童英语习得全路线图》,作者:盖兆泉,外研社资深编辑。

这本书的江湖地位相当高,基本上认真关注英语启蒙的家长们是人手一本。以致于2015年出版第一本后,今年9月又出版了第二本《懒人方案》,各大网店纷纷缺货,一时间洛阳纸贵。

但这本书的价值真是衬得上它的江湖地位。盖兆泉老师,作为外研社资深编辑,多年主持编写各类英语教材、读物,既有深厚的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方法。

这本书一开篇就端上“二语习得”理论,作者苦劝家长们要对语言习得的原理要有所了解,对此我深表赞同。通过曹文老师的书,只是初步接触了二语习得理论;而通过这本书,才算是弄明白了语言学习的基本原理,甚至对中文学习也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理论,确实没那么有趣,但是,相当有用。

书中对孩子的总体规划建议,若从3岁起点,一上来就是10年规划。看,和曹文老师提倡的长期规划是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专家都认为,要做就要做个长期规划,方能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她把中国孩子英语习得的过程,分成了启蒙(先听说)、扫盲(自然拼读)、全面发展(阅读、拼写、语法、写作),提高(学科英语、学术英语)四大阶段。然后列举了每个阶段的习得重点,以及家长们在各阶段中的角色和作用,并附上大量丰富的阅读书单。

而在最新出版的第二本《懒人方案》里,则是很贴心的划分出小童(3岁起点)、中童(6岁起点)、大童(8岁起点)三种不同的路线图,把没有来得及跟上最佳启蒙时点孩子的方案,答疑解惑,统统纳入进来。而且每个阶段的适合读的书,适合听的音频,适合看的动画和电影等资源清单,无比丰富,任挑任选。

个人认为,盖兆泉老师和曹文老师的书,真的是给了无比茫然的家长们混乱中可以“照书养”的巨大便利。


推荐No.5:《我带孩子学英语——英语小达人训练手册》,作者:Diego爸爸,北京理工计算机老师,博士。

这本书是我个人相当喜欢看一本书,虽然它的名气远没有前两本那么大。可是,它是这五本书里最厚的,干货满满啊。在这个普遍“爸爸去哪儿”的育儿领域,爸爸们要么不出现,一出现就都是神级现象。尤其是理工科背景的爸爸,做起事来,认起真来,其严谨性,科学性,条理性,可操作性,妈妈们估计都得靠边。

Diego爸爸,身为北京高校教计算机的博士老师,其英语功底相当好,由于他也饱受中式聋哑英语之苦,于是对孩子的英语学习特别重视。他的儿子5岁英语启蒙,10岁即考过剑桥CAE。

Diego爸爸很早就提出了“家庭是孩子英语学习的主战场”这一观点,提倡有条件的父母成为教练型父母(或是助理教练),捋清楚家庭、学校与培训机构的关系,收缩战线,关注重点课程。

书中开篇也提及“二语习得”理论,这和盖兆泉老师观点高度一致,理论虽枯燥,一旦家长静心细读,便会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甚至可以帮助家长们甄别一些学习方法是否科学。

作为一本操作指南式的训练手册,作者同样细致的把全路线图作了阶段划分:启蒙期(0-6岁),提高期(7-9岁),增长期(10-12岁),应用期(12岁以后)。特别的是,书中在每阶段都贯穿了“以考促学”的详细指导环节,把该阶段适合参加的剑桥考试等级,难度,题型,备考方法,都写得明明白白,真是家长们的福音。

作者的机算机教学背景使得这本书具备了一些很鲜明的特色,关于教练型父母最好的掌握一些机算机技能:手机不是万能的;正确使用网盘;提高搜索与提问技巧;玩转微信群;如何选择拼写APP;如何选择背单词软件;如何听Podcast;如何使用英语在线练笔与评测工具;如何使用人工互助批改平台;如何在互联网上学习语法与写作的MOOC课程;甚至用英语如何学习编程语言Python等等,都是眼下互联网时代非常实用指导意见,一旦掌握,就能大大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家长的指导效率。


把这5本经典好书放在一起,我们不难发现,这几个观点惊人一致:

01学英语要趁早

这句话真的不是给那些英语培训机构来饥饿营销,制造焦虑的。回想一下,我们打小是怎么学中文的,那些在爷爷奶奶之间自如切换方言和普通话的孩子们是怎么做到的,语言自然习得的威力在8岁之前特别明显,听力辩音灵敏,语音模仿标准,输入输出轻松自在。而这种优势随着年纪的增长就会迅速消退。

在《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中,作者便很早做了一件事,给两个孩子念故事,英文故事,中文故事,白天念,晚上念,只要一有空就念,二宝甚至是来蹭姐姐福利的,也跟着听得如痴如醉,不知不觉中听懂了,也听惯了英文。

这不就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吗?如果我们能在孩子们学业压力还不重的前期,就能打下良好的听说底子,树立起使用英文的兴趣和信心,这不就是最理想的吗?


02学英语要有系统,有规划

语言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学中文,从小听儿歌,听故事,看小人书,看动画,进了学校学拼音,学识字,读课文,背古诗,练字贴,读文献,写作文,这样按部就班的语言训练要足足12年,甚至进了大学还需要进一步的深造。最后,才能把中文,我们的母语学到一个熟练应用的水平。

那么我们为什么对学习英文却严重忽略了它同样需要系统化学习的科学性和长期性?

要么把孩子的英文教育全盘扔给义务制学校(而公立学校的义务制英语教育一来要求不高,二来直接跳过了听说环节,直奔读写,增加了学习难度);要么在各类时髦和传统的教学观点中来回实践,在众多英国、美国、香港、新加坡教材、课外书等资源中来回折腾,学一下自然拼读,读一下国际音标,过早介入语法学习,盲目多看与孩子认知水平并不匹配的动画与电影。而最终,孩子和大人疲惫不堪,孩子的英文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

这也是两位英文教育大咖盖兆泉老师和曹文老师所呼吁的重点:学英语要有系统,要有规划,少走弯路。心中有目标,脑中有理论,手中有资源,脚下有路(盖兆泉老师语)。


03家庭能发挥的作用远超想象

当我们碰到英语牛娃,总想问一下他们的家长,在哪里学的英语?面对英文学习道路上3个重要的指导角色:家长,学校,机构。我们绝大部分家长都会自动屏蔽自身的引导作用,觉得自己的英文不标准,不能误导孩子。

而这种观念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而且会让我们过分依赖学校和机构的教学。可实际上,在语言习得阶段,学校和机构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也是有准入条件的。

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同一个课外培训班,同样的教材,同样的作业,同样的老师教学,可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是什么导致了差异?学得如鱼得水的孩子,不出意外,基本上都是那些家长们要求每日看分级绘本、章节书,听同步音频,看英文动画和节目,在网上玩starfall,可汗学院,用英文学编程的孩子们。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而这个会提学习要求的人,正是略懂英语教育的家长。

所以,Diego爸爸很早就把“家庭是孩子英语学习的主战场”这个观点单独拎出来重点强调,有条件的父母要做教练型父母。

引领孩子学英文很重要,这么重要的职位,当然不能假以他人之手。不会,不懂,不要紧,在这个学习资讯丰富的时代,多听前人言,多看前人书,多走前人路,焦虑会缓解,英文教育(至少在启蒙阶段),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最后,引用曹文老师的这段话作为结尾:

“只有学英语,不要灵性,不要天赋,因为语言学习能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领。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会有哪个孩子天生不喜欢学英语,或者学不好英语。如果出了问题,一定不是英语的错,也一定不是孩子的错,只可能是我们的错。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金融辣妈(ID:jinronglama),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英语   妈妈   英文   听力   爸爸   家长   观点   父母   阶段   作用   自然   语言   老师   孩子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